茶文化的發源地在哪裡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七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發源地,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發源地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茶文化聖山!

  史載公元前53年,吳理真在蒙頂山種下七株茶樹,開人工植茶先河,世界茶文明由此發祥,茶文化由此蔓延華夏,並走出國門。

  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到清末1911年,蒙頂皇茶園所採明前茶,一直是中央朝廷清明祭天祀祖專用茶,長達1169年,無茶出於其右

  中國自古禪茶一體,源於宋代,《蒙山施食儀》誕生在蒙山永興寺,《常用贊本·八贊品》中要求供奉佛菩薩的是"蒙山雀舌茶",此茶產於蒙頂山。

  宋代設立,至今全國僅存的茶馬司在蒙山腳下的名山縣新店鎮,綿延數千裡的茶馬古道從這裡出發,成為一條連線漢藏民族團結的友誼路,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背夫文化"。

  龍行十八式--現在名震神州的蒙頂山茶技,茶技和新推出的茶馬古道茶藝正在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

  歷代名人頌蒙山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明代***、"琴裡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代.白居易***,"若讓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唐代.李德裕***……這是千百年錘鍊的文脈,是無價的文化珍寶。

  蒙頂山浸潤中國茶文化千年風雨,在中華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寫下巨集篇鉅著,實乃世界茶文化聖山、發源地。

  茶文化的起源

  《神農本草經》中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中國歷史典籍上,第一次以茶解毒的記載。所以說神農炎帝是中國茶葉利用的創始人。神農炎帝以茶解毒的傳說有三種,不論哪一種,都可說明神農炎帝時代就已知道飲茶,並以茶當藥了。

  其一,神農為研究百草的特性和功能,在採集過程中,必親自嘗嚼,以辨其味,以明其效。一次,他吃下了有毒植物,感到頭昏眼花,口乾舌麻,全身乏力,於是躺臥在大樹下休息。一陣風過,樹上落下片片綠葉,神農信手放***中咀嚼,感到味雖苦澀,但舌根生津,麻木漸消,頭腦清醒。於是採集回家研究,果有解毒功效,因而定名為“茶”。

  其二,神農常將採集的草藥親自煎熬為人治病,一日,正準備煎藥之時,忽有樹葉落入鍋中,但見湯色漸黃,清香散發,飲之其味雖苦,卻回味甘甜。當時神農正肚痛腹瀉,於是趁熱喝了兩大碗。說也奇怪,肚子不痛了,瀉也止住了,且精神振奮。從而發現茶有解渴、止瀉、解毒、提神等作用。

  其三,神農得天獨厚,生來就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什麼東西在肚子裡活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一次神農發現肚子不舒服時腸胃中出現塊塊黑斑,同時舌麻口乾,胸悶氣急,他就隨手把一種樹的樹葉放入嘴中咀嚼吞食,忽覺葉汁在肚子內上下游動,所到之處,黑斑頓消,人也感到舒服起來。這種樹葉汁水,像巡邏兵一樣在肚子裡查來查去,直到把“黑斑”消滅光。神農意識到, 這些黑斑、舌麻等就是中毒的表現,而這種樹葉有解毒的特效,因此形象地把它叫作“查”,之後逐漸演變為“茶”字。

  傳說寄託了人們對神農的崇敬和懷念,也反映了藥食同源的說法。自神農炎帝發明飲茶之後,飲茶便成了一種文化現象。17世紀的瑞典還是個文化不發達的國家。當時茶葉初次輸入,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心存戒備。他先命令一個待決的死囚每日試飲,並許以免其死刑。許多年後死囚還活著,並且活到83歲。中國乾隆皇帝年老退休,一位大臣表示惋惜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笑說:“君不可一日無茶。”這是文化高低兩個國王對於茶的兩種態度。從這裡可以看出,不僅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而且我國也是最早利用茶葉作為飲料的國家。而這一切的源頭,又都在我們懷化會同,這也是我們懷化為中國、為世界做出的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