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歷史簡介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或東北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於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遠古時期的東北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後,中華種族肅慎族系創造東北早期文明——新開流文化。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夏商周時期,勞動、生息在東北地區的有肅慎、東胡、華夏等民族。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遼寧是燕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

  周朝時期的東北歷史

  東北是華夏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在中國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東北之地,是為燕國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紀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燕國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封國。關於它的始封,《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確的記載,稱:“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史記》卷4《周本紀》也說武王伐紂之後,“封召公奭於燕”。召公名奭,姬姓,是與周室同姓的貴族,因食邑於召,稱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開國奠業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時候,向東襲破東胡修築長城,向南討伐齊國,燕國達到極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滅韓、魏、楚後,再遣王賁攻燕遼東,燕軍戰敗,燕王喜被俘,燕國滅亡。秦軍回師攻代,代王嘉被俘。燕遼東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別設為遼東郡和代郡。

  前226年,秦將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秦將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遼金元時期的東北歷史

  遼金元時期,先後有居住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遼王朝***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1115年~1234年***。這對於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於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領耶律阿保機把兩大部落統一起來,自立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阿保機逝世後,其子耶律德光繼位,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遼王朝鼎盛時的疆域,東至當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帶,與北宋對峙。

  公元1113年,肅慎族系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舉兵奪取松花江流域,南下佔領遼東半島。1115年稱帝,國號金,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以南***。建國後繼續征戰,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大金最盛時超過極盛時期的遼國,囊有遼吉黑三省和蒙古草原,大金騎兵向亞洲東北部海岸線縱橫馳騁幾擁有肅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陝西橫山、甘肅東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嶺淮河與南宋對峙。

  1287年,元朝設立遼陽行省,統轄東北全境。

  明代對東北的管轄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市***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滅元。在遼東都司,農業、手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現在的遼陽地區,在當時是“歲有羨餘,數千裡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製鹽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即北京***,元朝滅亡。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東北,負隅頑抗的故元殘餘勢力,一方面派黃儔等人前往遼東,“詔諭遼陽諸處官民帥眾歸附”;另一方面派兵從山東渡海,向遼東進軍,迫使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投降。於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遼東設定定遼衛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遼衛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遼東二十五衛,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朱元璋為了向北推進,在“慎固邊防,翼衛王室”的思想指導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在北方和東北,如封燕王於北平、封韓王於開原、封寧王於大寧***今赤峰寧城***、封遼王於廣寧,其目的是“據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內”。當時故元太尉納哈出佔據金山***即吉林省農安縣***一帶,與遼東高家奴、哈喇張、也速之等故元殘餘勢力,“彼此相依,互為聲援”,企圖繼續頑抗。明朝要統一東北,就必須消滅東北境內的“故元遺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馮勝、傅友德率領明軍進攻金山,納哈出兵敗投降,其他“故元遺兵”也紛紛歸降,蒙元在東北地區的殘餘勢力被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