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漢傑生平事蹟有哪些

  範漢傑,名其迭,字漢傑,廣東大埔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漢傑生平事蹟

  範漢傑***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漢傑,廣東梅州人,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在抗日戰爭中頗有戰績,後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後獲得特赦。

  範漢傑父親是個農村小學校長,所以他從小在這所學校讀書,十五歲的時候考入了廣東陸軍測量學院。幾年後,他加入粵軍,後轉任桂軍,短短十年不到就已經是少將軍銜。1924年,經人推薦,範漢傑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是其中唯一一個有軍銜的學生。

  畢業後,範漢傑回到粵軍,一年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的團長,再一年任浙東警備師師長,同年到日本留學,後去德國,四年後回國。1936年,他被授予陸軍少將,擔任陸軍第一軍副軍長,後升任集團軍總司令員、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等。

  抗日戰爭時期,範漢傑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中條山戰役等,並且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國共內戰爆發後,他擔任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後被蔣介石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1948年在遼瀋戰役錦州攻堅戰中被俘虜。

  十二年後,範漢傑獲到了特赦,出來後先是接受了勞動教育,兩年後出任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撰寫出版了一些回憶錄,後成為全國政協常委,1976年逝世,享年80歲。骨灰盒先是被安放在八寶山,後其中一半被子女帶去了臺灣。

  範漢傑打仗怎麼樣

  先從理論學習來看,範漢傑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畢業生,當時他已經30歲,但還是報考了並輕鬆地被錄取,而且是當時一期學生中唯一一個有軍銜的,還是少將軍銜。1927年的時候,他出去留學考察和學習軍事,先是日本然後德國,據說在德國多所軍事學校見習過,四年後才回國。可見,範漢傑在軍事方面的理論知識是充分的,比當時國共兩邊大多數將領都要高。

  再看軍職,前面已經提到他在30歲的時候已經是少將軍銜,畢業後又從頭做起,排長、連長什麼的,可是沒多久就被提拔為團長,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中最早升任團長的三人之一。再一年,他投奔蔣介石深受其器重,擔任了警備師師長,是一期畢業生中最早擔任師長的人。能夠這麼快的升官,範漢傑在軍事方面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的。

  最後看戰績,範漢傑經歷過許多戰役,從早期到抗日、再到國共內戰等。其中,他在後期與共產黨軍隊的戰鬥表現不佳,甚至最後戰敗被俘虜,這是他的敗筆,但是不能忽略了他早期在與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的出色表現,比如淞滬會戰等,比如汀泗橋戰役和德安馬回嶺戰役等。朱德甚至曾經送給他一面“太行屏障”的錦旗。所以,範漢傑也是指揮領導過不少勝仗的。

  因此,範漢傑打仗怎麼樣?從早期經歷來看,他是出色的,後期欠佳可能與國共局勢有關。

  範漢傑打敗粟裕的故事

  粟裕是我國十大大將之首,是傑出的軍事家,戰功彪炳,勝仗無數。但在國共內戰的時候,國民黨的範漢傑打敗粟裕過一次,那時在1947年在膠東進行的萊陽戰役中。

  當時華東野戰軍分兵,其中西兵團由陳毅和粟裕直接領導指揮。之前是一場孟良崮戰役,在粟裕的指揮下華野大勝,殲滅國軍三萬多人,國軍名將張靈普據說也死在其中。之後,國共雙方在膠東大規模陳兵,雙方激戰下,國軍大敗東兵團並且連下十幾城,使得膠東解放區岌岌可危。

  範漢傑親自指揮國軍,他吸取了之前突出冒進導致慘敗的教訓,把部隊結成密集的方陣,對華野進行首尾相連的“牛皮糖”式進攻。華野在這樣的進攻下,毫無反擊之力,被國軍步步推進。在此危機情況下,粟裕倉促地兵分三路,一路向魯南,一路向泰安,而他親自指揮一路正面迎擊。

  範漢傑見此也分兵,首先在魯南合圍了一路,解放軍拼死殺出重圍後已經損失兩萬多人;泰安的一路因為冒進而損失四千人。粟裕所率領的一路兵馬更不好受,兩次強行進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損失四萬多人,只能敗退。也就是說加起來,華野這一次損失了有七萬人。戰後的一些檢討中可以看出,粟裕這次戰敗的原因主要是他過於輕敵並且沒有長遠的謀劃,在指揮上存在問題。

  範漢傑打敗粟裕,畢竟只是一場戰役,並不能完全證明他在軍事方面的厲害,也不能就此否定粟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