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徐志摩的經典作品介紹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散文家。那詩人徐志摩的經典作品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詩人徐志摩的經典作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徐志摩的作品想飛

  徐志摩是近代文壇的閃耀之星,他不僅是新月派德代表詩人,更在散文創作方面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留下了很多的散文佳作。《想飛》是徐志摩的一篇充滿自由氣息的散文作品。

  1915年徐志摩畢業於杭州一中,並先後進入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1918年徐志摩留學美國學習銀行學,後輾轉英國,進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徐志摩開始創作新詩。

  回國後,徐志摩先後在《學燈》《小說月報》《晨報副刊》等報刊上發表詩文。1923年,他又參與發起新月社、創辦《現代評論》週刊等等。同時又任北京大學教授,在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時擔任翻譯。

  1926年徐志摩在北京擔任《晨報》副刊《詩鐫》的主編,1926年也是他創作最多的一年,他先後寫了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鱗爪》《自剖》《落葉》中的大部分作品。徐志摩《想飛》大概也創作於這一時期。

  徐志摩《想飛》充滿了自由的氣息,同時又具有須知獨特的激昂語言和充沛感情。作者將“飛”賦予了“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的意義,以瞬間的靈感釋放了心底壓抑已久的感情,並尋求靈魂深處的釋放和解脫。但是,正如狂歡過後盡是孤單一樣,這種釋放並不意味著最終的解脫和成功,宣洩之後反而是更深沉的苦悶與壓抑,這就是理想遭遇現實所導致的結果,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現實的憤恨、不滿,以及深深的無奈。

  徐志摩作品落葉

  徐志摩是民國文壇的一顆明星,他不僅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還在散文方面獨樹一幟,卓有成就。徐志摩的散文多品有很多,大多收錄在他的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和《秋》中,其中徐志摩《落葉》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1922年,徐志摩與陸小曼相識、相戀並締結婚約,婚後的徐志摩一方面為了養家掙錢而四處奔波,先後在各個地方任教講學,掙取家用。另一方面他又與聞一多等人創辦雜誌和週刊,創作和發表作品,散文集《落葉》正是創作和出版於那段時期。

  徐志摩《落葉》中收錄的大多是徐志摩的講稿,由北新書局1926年2月出版。徐志摩《落葉》共收錄了《落葉》《青年運動》《話》《海灘上種花》等八篇散文,聞一多親自為這本散文集設計了封面。徐志摩的散文優美而又浪漫,既有讓人久久不忘的心靈獨白,又有啟迪人生、暢想世紀的人生感悟,還兼具著作者獨有的傷感與純情。受新月派詩風的影響,徐志摩的散文被贊為是詩一樣的文字,格言一樣的論說,既適合獨自品酌,又能夠與他人共賞。

  作為一個唯美主義作家,徐志摩一直刻意追求的散文的獨特韻味。徐志摩對於《落葉》得推介是“文字輕快流利,別是一種新風格,乃融匯中西文學優點而獨創者”。徐志摩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技巧來抒發情感,營造意境,自然的增強散文的藝術表現力。

  徐志摩作品難得

  徐志摩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顆閃耀明星,他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時,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是浙江海寧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散文家。

  有人評價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雖然這些為他帶來了創作靈感,卻也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早年奉父母之命與大家閨秀張幼儀結婚,並育有一子,但兩人的婚姻只有形式,沒有情感。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結識並迷戀上了名媛才女林徽因,甚至為了林徽因與已經懷孕的張幼儀離婚。但最終,徐志摩與林徽因未能修成正果,感情無所依傍的徐志摩又迷戀上了朋友的妻子陸小曼,並與陸小曼結為夫妻。徐志摩的這首《難得》正是寫於1922-1924年,五四運動的低潮期,社會動盪,軍閥混戰,各方勢力極力打擊新文化,而徐志摩拋棄前妻,惹怒父親,為世人詬病,理想受挫、意志低迷,《難得》正是徐志摩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難得》是徐志摩一首不算出名的小詩,但是詩中情真意切和質樸清新的風骨和韻味卻感染了很多的人,詩中寫到:在寒冷的暗夜中,微弱的爐火旁,兩個陌路人圍坐爐旁,偶爾添柴,默默無語,靜靜地保護這一點光明和溫暖。詩中描繪的畫面簡單而溫暖,細膩而生動,讓讀者很容易就置身其中,感受微茫的溫度和光亮。同時作者又藉由這首小詩表達了自身情感的鬱結,抒發了嚮往光亮、自由和夢想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