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惠特曼著名的詩

  沃爾特惠特曼是美國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創造詩歌的自由體上確實是前無古人。那麼惠特曼的詩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惠特曼的詩,希望對你有幫助!

  惠特曼的詩

  關於惠特曼的詩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認為他的詩太過自由散漫,沒有一定的格式,故此不能稱作詩,但是又有些人認為正是因為這種散漫才表達出了詩人自由的個人主義精神。

  惠特曼的著名詩集《草葉集》被譽為浪漫主義詩集,而這其中很多詩歌的內容都牽扯到了許多有關性的大尺度鮮明描寫,題材和思想在當時都是十分超前的。他的詩很多都是規格不一的,長短句也沒有什麼規律,可以說是隨意組合,徹底打破了美國非常規矩的詩歌格律,也創作了“自由體”的新型詩歌形式。

  惠特曼的詩不僅僅奇特在他的寫法上,他的思想風格上也非常與眾不同。惠特曼自小輟學打工,後來在印刷廠、書店做過學徒,也許是因此,他才不受教學上的拘束而自創詩歌新格式。惠特曼還下鄉當過教師,在那期間還創辦了一份報紙《長島人》。惠特曼生活的時代歷經了戰爭的洗禮、美國的政治內戰等大事件,而這些事件也對他的詩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除去外因,惠特曼的感情也對他的詩起到無法忽視的作用,眾所周知惠特曼在輟學以後一直與車伕和碼頭工人生活在一起,這為他對同性產生真摯感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後來,他果然被後人查到其一直有一個同性伴侶,和他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他去世。只是為了避免輿論和歧視的眼光,惠特曼不得不與外界說他其實是有情婦和私生子的。

  郭沫若與惠特曼關係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當代中國的詩人,而且對文學和歷史有著十分深刻的學術研究。由於他出生的時代的影響,他更是一名革命家。而惠特曼是美國的一位著名詩人,開創了自由詩歌的格式,一生執著於自由與民主。郭沫若惠特曼的淵源則要從留學於日本的郭沫若第一次接觸到惠特曼的詩歌說起,當時是1919年,日本當地民眾為惠特曼舉行了一次慶祝其100週年誕辰的活動,並掀起了一股文學潮流。留學於日本的郭沫若當然也受到了影響,他在這種新興式的詩歌熱潮下創作了堪稱頂峰之作的《女神》。此後,在郭沫若的詩歌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惠特曼詩歌的影子。

  他們二人出生的時代不同,但他們對自我的強調與要求卻十分相同;二人的詩歌也都有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另外二人在詩歌中都極力弘揚民主的精神與思想;甚至在詩歌的意象上,兩位也有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將海比喻為人生,將海比喻為世間萬物,用海象徵人類文明的變遷。自然,有相同也有不同,離現今更近的郭沫若詩歌中,一直強調著改變現實生活和社會,尤其是五四運動後,郭沫若的詩歌更加偏向於改變社會狀態以及對革命的宣揚。因此,郭沫若詩歌中對革命的宣傳是惠特曼所沒有的。雖說郭沫若受惠特曼影響,但二人所受的文化不同,詩歌創作的思想也必當不同!

  對惠特曼的評價

  關於對惠特曼的評價,人們總結了兩點:自由與民主,也正是因為這兩點,早在十九世紀的美國,他就被稱作“詩歌之父”。而惠特曼之所以追求並呼籲自由的真正原因是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的。惠特曼出生於擁有九個孩子的貧困家庭,排名第二的他早早便輟了學,打各種小工來賺取津貼補貼家用。

  所以對他而言,自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東西,在後來的自學過程中,他發現不僅僅是行動上的自由被限制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被侷限了。在十九世紀,惠特曼歷經了許多戰爭,曾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而即便是這種時期,他卻依舊致力於對戰爭中受傷戰士的救濟,這是他追逐於人道主義倫理素養自由的表現。

  第二個便是民主。出身並不是上流貴族的惠特曼自小就是和車伕、碼頭工人這些底層民眾一起生活的,而他也從小就輟學進入社會,他先後賣過報紙、做過學徒,深知社會的殘酷性,也深知身份對於一個成功人士的重要性。但是縱觀歷史,上流貴族的後代永遠是貴族,而車伕的兒子也永遠是車伕,世世代代無窮盡,這時就體現出了民主的重要性。

  以一名普通民眾的身份來呼籲民主,提出權利的平等,這本就是十分艱難的,但惠特曼的一生都在致力於這件事。即便是在1873年,也就是惠特曼54歲時,依舊執著於他的民主思想,而在他的詩集《草葉集》中,也充分表現了他的民主思想。很多人對惠特曼的評價都是從他詩歌出發的,從他的詩歌中可見其人、其性格,而在他的詩歌中基本就可以看到這兩點:自由與民主。所以在後人眼中,惠特曼是一名對自由和民主不懈追求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