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的故事名稱_孟子和孔伋的故事

  關於孔子我們知道有孔子拜師,孔子識字得食的故事等等,孟子有孟母三遷,孟子和孔伋的故事等等。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孟子的故事名稱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

  孔伋的門人是孟子的老師,孔伋是孔仲尼的孫子。孟子和孔子同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們不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差了四代。

  孟母為了讓兒子有一個讀書的好環境,搬了三次家,最後一次做了孔伋門人的鄰居。孔伋門人就這樣成為了孟子的老師。

  孟子後來與他的門人一起寫了一本書,書名和他名字一樣。它也是四書之一,與孔伋的中庸並列。

  孟子還提出了仁政,繼承發展了孔子學說。其實孟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地位都不顯,直至宋朝。後世稱呼孟子為亞聖,他是儒學中除孔子外的第一人。

  因為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兩者有一些共通之處,就被合併稱為思孟學派。因為典籍的缺失 ,思孟學派也產生不斷的爭議。 儘管兩個學派相互獨立,在有一段時間裡,兩者是 共存的。但子思學派在缺少重要人物孔伋後,逐漸墨守陳規,沒有提出新的學說。孟子學派卻不斷提出新的論點,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所以孟子學派真正發揚了子思思想。

  孟子能夠成為儒派的楷模,跟孟母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有一次,孟母承諾給孟子吃豬肉,為了不失信自己的兒子,儘管家裡的錢不多,但還是實現了自己對兒子說過的話。

  教育學生欲速則不達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後,又再三囑咐說: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孔子識字得飯的故事

  話說孔子東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飢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

  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顏回不懂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