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戰爭的結果是什麼

  胡斯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歷時較長,影響較深遠的一次農民戰爭。雖然捷克成為一個獨立較晚的國家,但是它發展比較快速。胡斯戰爭起因也是與其發展迅速和豐富的土地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胡斯戰爭結果

  胡斯戰爭又稱捷克農民戰爭,處於胡斯革命運動的收尾階段,是歐洲歷史上一次經歷時間較長、影響廣泛的農民戰爭。那麼,胡斯戰爭結果是什麼呢?

  首先來看胡斯戰爭開始的時代背景,12至13世紀時,德國封建勢力對捷克豐富的礦藏和土地資源動了貪心,派出了僧侶和傳教士大規模的向捷克移民。後來德國封建主在捷克境內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甚至開始公然剝削和奴役善良的捷克人民,出身貧困的胡斯看到這種境況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讓胡斯不願再閉口不言,他認為教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抨擊教會,指責德國教士,此舉引發了德國封建主的不滿,他們設計害死了胡斯,捷克百姓強烈不滿,集會抗議,最後革命爆發。

  胡斯戰爭時,捷克百姓擁有一支以塔博爾派為主力的軍隊,這支軍隊擁有步兵、炮兵和騎兵等多兵種,且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在胡斯黨人軍事指揮的正確領導下,國王的騎兵部隊被一次次擊退,在1420年時,在維特剋夫山附近,胡斯軍隊和國王部隊展開角逐,最後,以國王部隊戰敗結束了此戰,塔博爾派以少勝多。胡斯戰爭的結果對德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30年代初,捷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胡斯黨人分裂為溫和派和激進派兩大體系,並且兩大體系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後發生內戰,在1434年時,激進派被打敗,胡斯戰爭到此結束。

  胡斯戰爭簡介

  胡斯戰爭簡介上提到胡斯戰爭又被稱為是捷克農民戰爭,這是歐洲歷史上時間最長,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農民戰爭,這次戰爭的領導人是胡斯,戰爭的主要領導人是傑士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419年到1434年,戰爭的結果是神聖的羅馬帝國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捷克是一個獨立的比較晚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工業的發展速度很快,11到12世紀,捷克慢慢出現了很多的手工業和商業城市,而布拉格也逐漸成為國內的經濟貿易中心。13世紀的時候,捷克已經是神聖羅馬帝國七大候選之一。胡斯運動有很濃厚的民族性質和宗教性質,隨著鬥爭的繼續,胡斯黨人開始分為溫和派和激進派,激進派的主張是必須要剷除封建制度。到1419奶奶,胡斯黨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就已經帶有反對歐洲反動勢力的武裝鬥爭的性質了,激進派的主力軍是一個以塔博爾為核心的常備軍,軍隊的主力是步兵,也有一些騎兵和炮兵,軍紀嚴明,戰鬥力很高。

  胡斯戰爭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德國移民、天主教會、德國貴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胡斯戰爭發生在很多地方,如1420年在蘇多沒日、1420年在維特科夫山、1422年的庫特納霍拉和德意志布羅德等,十五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之間,捷克還發生了很大的社會變革,1434年利帕尼會戰中打敗了塔博爾派,胡斯戰爭正式結束,雖然胡斯戰爭給捷克帶來了民族的獨立,但是捷克國內的矛盾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胡斯戰爭的評價

  對胡斯戰爭的評價,可以從民族性、宗教性和軍事藝術性三個層面來進行。首先,從民族性上來說,胡斯戰爭消滅了捷克境內的德意志勢力,使捷克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15年的軍事抗爭,使捷克各階層的人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戰爭勝利後,他們贏得了民族獨立。

  其次,胡斯戰爭還具有很強的宗教性,對胡斯戰爭的評價需要把目光放到全歐洲中去。當時,捷克人民首先對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忍無可忍,在此背景下,胡斯挺身而出,提出反對教會佔有土地,反對教皇出售“免罪券”等宗教改革思想,很快被捷克人民接受。胡斯戰爭後,胡斯思想又成為全歐洲宗教改革的先聲,德國的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自稱是他的繼承者,瑞士、法國、英國等隨後進行的宗教改革也以他為先導。

  第三,對胡斯戰爭的評價也不能忘記它的軍事藝術性。即便是放到世界軍事史中,胡斯戰爭也無愧於一場偉大的戰爭。戰爭期間,胡斯黨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扭轉了步兵對騎兵作戰的不利局面。他們首創車載兵和戰車工事對付重灌騎兵,根據情況需要,把戰車相互聯結,組成各種戰車工事,保護步兵不受重灌騎兵的襲擊;組建輕炮兵,在戰場上大量使用火器,讓騎兵的傳統優勢蕩然無存。胡斯戰爭,5次反十字軍遠征,均取得了勝利,在世界軍事史上寫下了自己濃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