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四字典故的故事有哪些

  在歷史悠久的國度,每個成語都不是空穴來風的,都有自己的故事。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常見四字典故吧,僅供大家參考。

  常見四字典故: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常見四字典故: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裡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常見四字典故: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開啟的盒子裡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裡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釋讀】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