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典故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

  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軍將領王離率領20萬大軍圍困在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懷王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封項羽為上,率軍五萬以解鉅鹿之困。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漳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鉅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此時,齊、燕等各路援軍也衝出營壘助戰,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鉅鹿之戰歷史背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為歲首,秦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後九月,該年閏月***,秦軍上章邯打敗並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黃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餘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鉅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陳餘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裡就全軍覆沒了,自此,諸侯聯軍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後九月***閏月***,楚懷王陣營分兵兩路,一路以卿子冠軍宋義為上,魯公項羽為次將,亞父范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鉅鹿之困;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楚懷王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楚國援趙大軍進至安陽***現在山東曹縣東南***後,宋義稱最好等秦趙兩敗俱傷後楚軍再收漁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進。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項羽痛斥宋義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並令英布和蒲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鉅鹿之戰影響

  與項羽北上救趙、俘虜王離、迫降章邯的同時,劉邦趁秦軍主力被牽制在河北,也乘虛自率一軍向西進發,首先進入關中。於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關,十月進入咸陽,秦王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鉅鹿之戰歷史評價

  鉅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而項羽破釜沉舟,在各諸侯軍龜縮於壁壘中時帶頭以楚軍猛攻秦軍,帶動諸侯聯軍殲滅秦將主力,如此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明朝學者茅坤認為鉅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一幅著名的對聯***作者待考,一說胡寄垣,一說金正希,一說蒲松齡***,將項羽的破釜沉舟與勾踐的臥薪嚐膽並列,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說明篤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語錄》評價說:“項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斷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詩人鄭板橋有《鉅鹿之戰》詩稱:“千奸萬黠藏凶戾,曹操朱溫皆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清朝學者趙翼評價:“章邯攻趙,項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萬,其多可知也。”

  民國學者蔡東藩認為鉅鹿之戰是秦朝歷史上第一大決戰,是秦亡楚興的關鍵,評價說:“項羽之救鉅鹿,為秦史上第一大戰,秦楚興亡之關鍵,實本於此。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