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的成語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是一條成語,形容看書的速度很快,能在很快的時間內,閱讀完相關的內容。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

  南朝梁武帝蕭衍的三兒子蕭綱聰明過人,六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語句流暢,辭采華美。父親稱讚他說:“我這個兒子快趕上七步成詩的曹植啦!“

  蕭綱非常喜歡讀書,而且看得極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別人需要逐字逐句細嚼慢嚥地消化時,他卻能夠通篇掃一眼就抓住要害。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閱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俱下"。 蕭綱讀遍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學識十分淵博。他尤其喜歡詩辭歌賦,下筆就能寫出一篇,而且寫得很精彩。他辦事也很乾練,十幾歲就能獨立處理事務。後來蕭綱繼承了王位,做了梁簡文帝。

  《二》

  中國古典名著在《三國演義》第60回關於速讀的描寫就生動地反映了古代速讀高手張鬆典故:“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寫道:楊修向張鬆吹噓曹操的才華,命人從箱子裡拿出曹操的《孟德新書》,稱是曹操仿孫子13篇而作。張鬆從頭至尾一遍後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楊修不信。張鬆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後便命令扯碎其書燒掉。後人有詩稱讚張鬆說:“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其貌不揚的張鬆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速讀本領已經讓恃才放曠的楊修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足見其厲害。

  《三》

  據說樑代的簡文帝就是“讀書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卻贊成“十目一行”。阮元編印過不少書,常常 請一個叫嚴傑的人幫他校對,阮元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嚴子精校讎,館我日最長,校經校文選,十目始一行。”校讎就是校對;“館”是借住的意思,嚴傑當時 是住在阮元家裡的。校對時最要緊的是細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錯字就容易忽略過去了。

  一目十行解析

  成語名字:一目十行

  成語發音:yī mù shí háng

  成語解釋: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成語出處: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行,不能讀作“xínɡ”。

  近義詞:十行俱下 一揮而就 檢視更多一目十行的近義詞

  反義詞:慢條斯理 老牛破車 檢視更多一目十行的反義詞

  一目十行造句

  1、總編輯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

  2、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則是需要字字精讀。

  3、這電視字幕閃得這麼快,除非我能一目十行,否則怎能看得清楚?

  4、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絕非神話,唯親身體驗才能理解中奧妙,望各位讀者都能運用本書精髓,輕鬆學單字。

  5、黛玉笑道:只許你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麼?

  6、這不是那種可以“一目十行”的書,這篇書評也不是。

  7、別以為他可以一目十行,他只是先把公事作一個粗略的分類罷了,並未細看。

  8、汪老涉獵極廣,從經史子集到文學名著,從天文地理到財經科技,無所不讀,且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9、聽說學過速讀的人,看書可以一目十行。

  10、速讀就是在訓練一目十行的能力,可以讓你很快就看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