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感頑豔的典故

  哀感頑豔,指內容悽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此句成語出自漢朝繁休欽所作的《與魏文帝箋》,原文是 “詠北狄之退徵,奏胡馬之長思,悽入肝脾,哀感頑豔……同坐仰嘆,觀者俯聽,莫不法泣殞涕,悲懷慷慨。”意謂歌聲悽婉,寓意哀慼,無論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慧的人都為之感動,後世多用此句成語來指情調悲鬱的文藝作品深切感人。

  哀感頑豔解析

  解釋:原指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後轉用以評述豔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現多形容文藝作品具備哀怨、感傷、古拙、綺麗的風格。哀:悲哀; 感:感動;頑:愚拙; 豔:惠麗。

  成語辨析:

  1、“豔”不可讀作“yán” 。

  2、也可寫作“哀慟頑豔”。

  成語用法:屬於聯合式,在句中可作謂語、賓語、狀語。

  反義詞:怨而不怒

  近義詞:哀而不傷、悲不自勝

  哀感頑豔造句

  1、李密的《陳情表》寫的哀感頑豔,打動了皇帝,皇帝允許他在家盡孝。

  2、諸葛亮的出師表寫的哀感頑豔,可後主並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3、這封信卻是駢四駢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哀感頑豔。

  4、這是來自音樂國家奧地利的世界著名童聲合唱團,他們以哀感頑豔的歌聲,成名於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