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簡介

  愛因斯坦是20世紀裡偉大的科學家,一生中得到了無數的獎項,也獲得了無數的榮耀,曾經一度被無知的人們推上神壇。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是著名的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創立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的小故事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愛因斯坦的歷史評價

  直到現在,人們對愛因斯坦的評價仍舊狂熱,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追念這位天才,人們普遍認為愛因斯坦為人們的自然觀帶來了一絲光明,所以對愛因斯坦的評價主要集中在他的事業方面,但是愛因斯坦的內心似乎從來也沒有人走進過。

  很多年之後,人們對愛因斯坦的評價已經非常公正。他們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也儘自己的畢生所能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因為愛因斯坦林逝世之前把自己全部的研究心血都燒了,一些至親好友說愛因斯坦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戰爭,為了避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他的研究資料拿去製造武器。

  其實在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歐洲的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評價也非常正面,他們都認為愛因斯坦已經做了前人所不能做的工作,雖然愛因斯坦晚年有些小小的失誤,但是總的來說他對全人類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他創造了三大定律,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更改變了之後的科技。

  也有人對愛因斯坦的評價集中在他的性格方面,很多專家認為他是一個低調內斂的人,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在他的遺囑中,他囑咐世人不要把他當成神來崇拜,也不要把他生前的舊居闢成博物館來供後人瞻仰,看起來這位科學巨匠並不希望他死後受到太多人打擾,也不希望他的逝世對人們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