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中藥方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中的漿細胞,而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發育到最終功能階段的細胞。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方1:

  【組成】 仙鶴草60~90g,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各15~30g,喜樹根、敗醬草根、蛇莓、白毛藤、大青葉、京三稜、蓬莪術、赤芍、紅花各10g,薏苡仁10~12g,蛇六穀6g。

  【加減】 陰虛陽亢者,或溼熱內蘊者,加黃芩、黃柏、知母、丹皮、生地黃各10g,山桅6~9g,玉竹12g;噁心、嘔吐、納呆者,加陳皮、姜半夏、竹茹各6g,雞內金10g,山楂6~9g;正氣虛者,加黃芪10~30g,黨蔘10~15g,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精各10g。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劑。同時配用化療,重症4例用M:方案***潑尼鬆、卡莫司汀、美法侖、環磷醯胺、長春新鹼***。輕症6例用PN方案***潑尼鬆、氮甲***,連服中藥。

  【療效】 化療配合中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10例,目前存活6例,其中顯效2例,緩解3例,無變化1例,最長已存活5例,死亡者4例。

  方2:

  適合於陽虛患者:白花蛇色草30g 枸杞子20g 菟絲子25g 覆盆子20g 黑豆30g 補骨脂15g 生苡仁100g 雞血藤30g 紫河車10g 生黃芪15g 當歸15g 骨碎補15g。該方劑主要補腎、補骨、補血。其中白花蛇色草有生白細胞,增強免疫力,對瘤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方3:

  治瘤細胞為主:白花蛇舌草30g 半支蓮30g 山慈菇5g 黃芪30g 當歸30g 熟地15g 山藥20g 黨蔘30g 白朮15g 茯苓30g 川芎10g 麥冬20g 甘草10g。此方劑毒不重,但是其中的中藥方劑最好請教當地中醫對症調節。

  方4:

  白花蛇舌草30g 半支蓮30g 山慈菇5g 黃芪30g 熟地15g 山藥20g 太子參30g 白朮15g 茯苓30g 麥冬20g 五味子10g 甘草10g。這些中藥方劑在具體使用時最好能請當地中醫對症調節。中藥可以和反應停同服,但必須間隔半個小時以上。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

  多發性骨髓瘤起病徐緩,早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誤診。MM的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症狀、高鈣血癥、澱粉樣變等。

  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啟用破骨細胞,使骨質溶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於瘤細胞對骨質破壞,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處骨折同時存在。

  2.貧血和出血

  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症狀,早期貧血輕,後期貧血嚴重。晚期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癥狀。面板黏膜出血較多見,嚴重者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3.肝、脾、淋巴結和腎臟病變

  肝、脾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器官腫大或者異常腫物需要考慮髓外漿細胞瘤或者澱粉樣變。

  4.神經系統症狀

  神經系統髓外漿細胞瘤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複視、失明、視力減退。

  5.多發性骨髓瘤多見細菌感染

  亦可見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見為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敗血症,病毒性帶狀庖疹也容易發生,尤其是治療後免疫低下的患者。

  6.腎功能損害

  50%~70%患者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癥、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可形成尿酸結石。

  7.高黏滯綜合徵

  可發生頭暈、眼花、視力障礙,並可突發暈厥、意識障礙。

  8.澱粉樣變

  常發生於舌、面板、心臟、胃腸道等部位。

  9.包塊或漿細胞瘤

  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包塊,包塊直徑幾釐米至幾十釐米不等,可以是骨性包塊或軟組織包塊,這些包塊病理檢查多為漿細胞瘤。一般認為合併軟組織包塊或漿細胞瘤的患者預後不良,生存期短。

  10.血栓或梗塞

  患者可出現血液透析造瘻管梗塞、深靜脈血栓或心肌梗塞等表現,發生的原因與腫瘤患者易栓及高黏滯綜合徵等因素有關。

  多發性骨髓瘤檢查

  1.生化常規檢查

  血清異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尿凝溶蛋白***又稱尿本週氏蛋白***半數陽性。

  在患者的蛋白電泳或M蛋白鑑定結果中會出現特徵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規生化檢查中,若球蛋白總量增多或蛋白電泳中出現異常高尖的“M峰”,應到血液科就診,除外骨髓瘤的診斷。

  2.血常規檢查

  貧血多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檢查

  漿細胞數目異常增多≥10%,為形態異常的原始或幼稚漿細胞。

  4.骨骼X線檢查

  可見多發性溶骨性穿鑿樣骨質缺損區或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對於MM患者的骨損害,一般認為CT、核磁共振***MRI***等發現病變的機會早於X線檢查;這些影像學手段檢查對骨損害病變的敏感性依次為:PET-CT>MRI>CT>X線。

  5.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等生物學檢查

  骨髓染色體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異常,往往提示高危。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特別是用CD138***在大多數骨髓瘤細胞表達陽性***磁珠純化後的FISH即iFISH檢查,更能提高檢驗的陽性率。這一檢測已被用於2015年新修訂的國際預後分期系統***R-ISS分期系統***中。

  6.血清遊離輕鏈檢查

  較普通的血或尿輕鏈檢查敏感性高,已被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專家定義為嚴格完全緩解***sCR***的療效標準。若MM患者治療後,血清遊離輕鏈由陽性轉為陰性,其療效為嚴格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