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的副作用

  薑黃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薑黃的根莖,它有很大的價值,但是也有著副作用,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薑黃有什麼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15g以上***有內熱上火的反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凡病因血虛臂疼,血虛腹疼,而非瘀血.凝滯,氣壅上逆作脹者,均勿誤服,誤則愈傷血分,令病轉別。***《本草經疏》***

  辛燥破血之品,虛證及孕婦忌服。

  薑黃的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薑黃酮、芳薑黃酮、姜、水芹烯、香檜烯、桉油素、莪術酮、莪術醇、丁香烯龍腦、樟腦等;色素物,主要為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以及胭脂樹橙和降胭脂樹素和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薑黃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漿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劑、薑黃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薑黃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腫瘤作用;薑黃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揮發油能降血脂;薑黃素又有抗炎作用;薑黃素對細菌有抑制作用,而揮發油則對真菌有強力的抑制作用;薑黃提取物、薑黃素、揮發油、薑黃酮以及姜烯、龍腦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膽;薑黃素有短而強烈的降壓作用,對離體豚鼠心臟有抑制作用;薑黃素能保護胃粘膜,保護肝細胞。

  臨床研究:用薑黃、鬱金、茵陳、木香、大黃組成的複方治療慢性膽囊炎100例,3日內顯效77%,2周內顯效達99%***中醫藥研究,1994,4***3***:13***。用姜白軟膏***薑黃、白芍、天花粉、赤芍***貼敷患處,2-3日換藥1次,共治200例軟組織損傷患者。結果顯效124例,有效73例,無效3例***時珍國藥研究,1992,3***1***:11***。用黃芪、薑黃、赤芍、板蘭根、山藥、茯苓組成的複方治療172例慢性乙肝,結果顯效88例,有效65例,無效19例***江蘇中醫藥,1985,***10***:7***。用薑黃浸膏片***每片含生藥3.5g***,每次5片,日3次,治療16例高脂血症,經12周觀察,血膽固醇平均比治療前有下降***重慶醫學院學報,1979,***1***:88***。

  薑黃的附方

  治心痛不可忍:薑黃***微炒***、當歸***切,焙***各一兩,木香、烏藥***微炒***各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茱萸醋湯調下。***《聖濟總錄》薑黃散***

  治九種心痛,發作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薑黃三分,檳榔半兩,乾漆***搗碎,炒令煙出***半兩,石灰***炒令黃色***一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薑黃散***

  治胃炎,膽道炎,腹脹悶,疼痛,嘔吐,黃疸:薑黃一錢五分,黃連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錢二分,廣鬱金一錢五分,綿茵陳一錢五分。水煎服。***《現代實用中藥》***

  治臂背痛,非風非痰:薑黃、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每服一兩,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藥。***《赤水玄珠》薑黃散***

  治室女月水滯澀,調順營氣:薑黃、丁香、當歸***切,焙***、芍藥各半兩。上四味,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經脈欲來,先服此藥,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薑黃散***

  治經水先期而至,血澀少,其色赤者:當歸、熟地、赤芍、川芎、薑黃、黃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醫宗金鑑》姜芩四物湯***

  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薑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熟乾地黃一兩,艾葉一兩***微妙***,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薑黃散***

  治產後腹痛:薑黃二分,沒藥一分。上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約人行五、七裡,再進一服。***《普濟方》薑黃散***

  治一切跌打:桃仁、蘭葉、丹皮、薑黃、蘇木、當歸、陳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沒藥。水、酒、童便煎服。***《傷科方書》薑黃湯***

  治牙痛不可忍:薑黃、細辛、白芷等分。上為細末,並擦二、三次,鹽湯漱。***《百一選方》薑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