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達芬奇的簡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科學家和發明家。達芬奇最大的成就在繪畫方面,他的作品《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都體現出了他精湛的繪畫造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列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世界的藝術巨匠和科學巨匠。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達芬奇的藝術成就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 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巖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製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製“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佈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達芬奇的藝術理論

  他的人物肖像畫畫的和真人最為接近。他說,“繪畫是自然***這裡的自然是指萬物***的唯一模仿者,繪畫包羅自然的一切形態在內,它能夠將自然界中轉瞬即逝的美生動地儲存下來” 繪畫能比語言文字更真實更準確地將自然永珍表現給我們的知覺。多奇妙的科學呵!你生動地儲存了人們曇花一現的美,使它比那些隨時光而變易,並且終於老朽的自然創造物還要經久,這樣的科學和神聖的自然的關係,猶如它的作品與自然作品的關係,因此受人鍾愛。 天生麗質的美,將隨年月的消逝而迅即磨滅,除非有畫家把它畫下,方可儲存永久繪畫容易儲存它經得起歲月的磨蝕。繪畫儲存了美,否則它將被自然和時間磨滅。我們靠繪畫儲存了名人的相貌。 銅匠作品比繪畫作品還要耐久,他們的作品比之你們或我們的作品更經得起歲月的磨蝕。但是他們缺乏想象”。

  在照相機和電視發明之前繪畫無疑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知識是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繪畫是傳播知識的最好的橋樑***這是指在沒有照相機和電視機之前***。畫家應以現實世界***即自然***為物件來作畫,這樣畫出的畫才是真正有用的畫也就是說畫家畫的東西應該是真實***即現實世界真正存在的事物***的。繪畫作品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傳播知識的作用;第二是讓人能欣賞到美。達芬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識到繪畫的這兩項作用的人,而且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完全起到了這兩個作用。達芬奇說 ,“繪畫是一門科學。繪畫科學的第一條原理:——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後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物體的描畫,就此為止。事實上繪畫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以表現可見物體的形狀。

  繪畫的第二條原理——繪畫第二條原理涉及物體的陰影,物體靠此陰影表現。我們將闡明陰影的原理,而後進一步闡明陰影如何使畫面具備雕塑一樣的凹凸感。

  繪畫科學包含什麼內容?繪畫科學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規定的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的遠近,包括隨距離之增加而導致的物體的模糊程度。這門科學是透視學***即視線科學***之母。

  透視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單研究物體的輪廓線。第二部分研究距離增加時色彩之淡褪。第三部分研究物體在不同距離處之模糊程度。

  單研究物體的輪廓線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體外形的學問,於是由此發源了另一門專研究光線與陰影的明暗學,這是一門需要長篇闡述的科學。而視線的科學產生了天文學,天文學全是視線和錐體截面,所以是一種簡單透視。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科學家,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他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傳世名畫,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芬奇主張繪畫不僅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畫像在比例、透視等方面都正確,更要求它們的動態能表現出他們“心靈的意向”。

  在里奧納多·達·芬奇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一直對他進行研究與探索,歐美各國、以色列等亞洲國家設立了研究達·芬奇的專門機構,他的祖國義大利更是把他作為文化的象徵。

  他與尼古拉·特斯拉並稱為“人類史上兩大曠世奇才”***這兩位奇才都終生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