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蘇州自駕遊攻略

  蘇州從來就不乏江南特有的小調調,蘇州老城區不大,如果是第一次來,園林是一定要逛的,拙政園、獅子林、留園、網師園……對歷史感興趣的那就去虎丘和寒山寺吧,如果時間充足,再選幾個周邊的古鎮,著名的有周莊、同裡,最近的則是木瀆,即使只是發發呆也好。如果鍾情于山水之間,那就去太湖或者去天平山吧,東山、西山雖只算冷門,但是景色卻絕對一流。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杭州到蘇州自駕遊路線

  駕車路線:全程約159.9公里

  起點:杭州

  1.杭州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東南方向出發,沿天城路行駛340米,左後方轉彎進入新風路

  2*** 沿新風路行駛250米,右轉進入新塘路

  3*** 沿新塘路行駛1.1公里,進入艮山西路

  4*** 沿艮山西路行駛1.7公里,朝S2/上海/寧波/台州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彭埠互通

  2.沿彭埠互通行駛610米,過彭埠互通約380米後,直行進入杭甬高速公路

  3.沿杭甬高速公路行駛24.7公里,過沈士樞紐,直行進入滬昆高速公路

  4.沿滬昆高速公路行駛41.4公里,過王店公鐵,朝嘉興/紹興/南湖/蘇州方向,稍向右轉進入2號樞紐

  5.沿2號樞紐行駛1.1公里,過2號樞紐約830米後,直行進入常臺高速公路

  6.沿常臺高速公路行駛1.6公里,朝蘇州/G15W方向,稍向左轉進入常臺高速公路

  7.沿常臺高速公路行駛1.6公里,過滬杭公鐵約220米後,直行進入滬杭公鐵

  8.沿滬杭公鐵行駛28.7公里,直行進入常臺高速公路

  9.沿常臺高速公路行駛47.9公里,朝北京/南京/上海/無錫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蘇州北樞紐

  10.沿蘇州北樞紐行駛2.4公里,過蘇州北樞紐,朝蘇州/G312/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滬寧高速蘇州東互通

  11.蘇州市內駕車方案

  1*** 沿滬寧高速蘇州東互通行駛320米,直行進入S227

  2*** 沿S227行駛840米,過上高路大橋,直行進入上高路

  3*** 沿上高路行駛640米,右轉進入蘇站東路

  4*** 沿蘇站東路行駛2.3公里,直行進入蘇站西路

  5*** 沿蘇站西路行駛910米,右轉

  6*** 行駛3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

  終點:蘇州站

  蘇州自駕遊必吃美食:

  1、生煎:在吳地流傳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在蘇州這種饅底金黃、硬香帶酥、饅身白色、鬆軟可愛、一咬湯滷滿口的民間食品,也有吃了還想吃的時候......”——這是在啞巴生煎臨頓路分店的店堂裡的媒體介紹,可見生煎對於蘇州人是一種口福。 說到蘇州的生煎饅頭,論名氣和口味當數啞巴生煎。之所以稱其為啞巴生煎,是因為老闆是位老實厚道的聾啞老人,由於做的生煎好吃,食客漸漸地淡忘了他的名字,而直呼其為啞巴生煎。啞巴生煎既是蘇州市區遠近聞名的小吃名點,也是蘇州餐飲業一塊響噹噹的招牌,60年的經營歷史夠得上“老字號”了。啞巴生煎老店早年開在閶門皋橋頭,“***”期間遷至東環路蘇安新村***工業園區蘇安新村24幢對面***,現在的啞巴生煎分店很多,其中臨頓路***臨頓路溫家岸12號***的分店人氣最旺,三五十人排隊等候是常有的事,生意十分紅火。

  2、松鼠桂魚:松鼠桂魚以桂魚***又稱鱖魚、石桂魚***加工製成,活殺後去脊骨,在魚肉上剞成菱形狀刀紋,深至及皮,蘸幹澱粉後,經熟豬油二次炸制,呈渾身金黃,肉粒翻開如毛,頭昂口張,魚尾微翹,形如松鼠,趁熱將滷汁淋桂魚身時,會發出哧哧之聲,猶如松鼠歡叫。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稱蘇幫名菜中主角之一。據傳,松鼠桂魚由松鼠魚鯉魚演變而來。當初乾隆皇帝下江南,閒逛至松鶴樓,為應酬皇帝硬要吃魚,廚師急中生智,將供於趙公元帥神案上的鯉魚,炸烹而成。後來以骨疏刺少、肉質細嫩的桂魚替代了鯉魚,松鼠桂魚成為宴席名菜。蘇州名廚又在烹飪上精益求精,光是佐料調料就有河蝦仁、熟筍丁、得菇丁、青豌豆、豬肉湯及酒、醋、鹽、糖、豬油、麻油、蔥段、蒜瓣、幹澱粉、溼澱粉…達十五六種之多。松鼠桂魚,被拍攝《中華三味》的日本友人譽為松鶴樓“首席名菜”,1983年11月在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上,被列為江蘇表演菜點之一。唐詩中有“桃花流水鱖魚肥”,因而品嚐松鼠桂魚最佳時節,當推每年三、四月間。

  3、碧螺蝦仁:碧螺蝦仁以太湖流域活河蝦與洞庭東、西山名茶碧螺春烹製而成,具有濃厚的蘇州地方特色。蝦仁,以東山一帶白殼蝦為佳,活蝦擠出蝦仁,加上精鹽、雞蛋清、幹澱粉製成的漿汁,待熟豬油鍋燒至五成熱時,將蝦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瀝去油,再以旺火復炒,此時加預先用5克碧螺春茶葉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僅顛翻數下即出鍋裝盤。同時以泡過的茶葉作圍飾邊,綠白相映,形美味鮮。

  4、陽澄湖大閘蟹:據說,背殼上的明顯的笑臉,是陽澄湖大閘蟹的標誌之一。陽澄湖蟹的青背上象塗上一層明油,粗看,近似灰色;細看,灰中帶青,青而發亮,由於這種色彩大方潔淨,惹人喜愛,又被人稱作“蟹殼青”。和其他螃蟹相比,陽澄湖大閘蟹顯得神氣多了,簡直象個威風凜凜、光彩照人的“鐵甲將軍”。陽澄湖的蟹形態有四大特徵,當地人不用辨,一眼便識得:一是青背,蟹殼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澤;二是白肚,貼泥的臍腹甲殼,晶瑩潔白,無墨色斑點;三是黃毛,蟹腿的毛長而呈黃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黃,堅實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雙螯騰空,臍背隆起,威風凜凜。就在離開陽澄湖數公里的雉城湖,湖蟹產量亦多,但受海潮影響,肚不白,毛微黑,肉質遠不如陽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區的螃蟹,更是大為遜色了。

  5、響油鱔糊:指烹調後的鱔糊端上餐桌,熱油尚在盤中“闢叭”作響,素稱特色名菜。江南水鄉,黃鱔遍及河道水灘甚至田間溝邊。蘇州菜餚中以黃鱔為原料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有刺毛鱔筒、生炒鱔片、爆鱔絲等等,響油鱔糊有名就在“響油”上。取活的鱔經沸水燙泡後,劃出鱔絲,將炒鍋內熟豬油燒至七成熱,投入蔥花煸得,然後放入鱔絲炒透,加紹酒略燜後,加入高湯燒2分鐘左右,放精鹽、醬油、食糖,蓋鍋燒10分鐘後收稠用溼澱粉稀勾芡,出鍋裝盤時在鱔糊中撥出一條凹槽,放入蔥花,並將薑絲、蒜泥、火腿未製成三角形飾邊。同時在另一鍋內將一勺麻油加溫,待八成熱時,迅速舀出澆水鱔糊凹槽,立即端上餐桌,撲上胡椒粉。此菜廚師與服務員要配合默契,否則,油溫一降就聽不見響聲了,會使客人掃興。蘇州民諺有:“小暑黃鱔賽人蔘”。六、七月間的黃鱔,倍受美食青睞。

  6、桂花雞頭米:桂花雞頭米頭是蘇州的傳統甜點,雞頭米,與雞無關,只是一種水生在蘇州葑門南塘的稀有特產,也稱為芡實。雞頭米,也算與雞有關。由於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所以大家就給了它“雞頭米”這個親切也貼切的俗名。其果肉色呈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即稱雞頭肉,是由農婦手工從果殼中剝出來的。由於費人工,雞頭米本身又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所以價格相對較貴。桂花雞頭肉,用雞頭肉、桂花糖、綿白糖為主輔原料,製成後香甜可口,是當地老百姓十分喜愛的甜品。以前,雞頭米都在時令的秋季上市時才吃的到,現在,在一些南貨店也可以買到一些晒乾的雞頭米,以方便遊客旅途攜帶。

  7、常熟叫花雞:常熟叫化雞,又稱煨雞,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吳地名菜,蜚聲海內外。相傳明末錢牧齋攜柳如是隱居虞山,一日散步山道,聞得異香,見一乞丐正在用松枝烤雞,雞身塗滿泥巴,烤熟後剝掉泥巴,雞毛一起隨泥帶掉,雞肉經火烤香氣撲鼻,丐人一無炊具二無佐料,以此帶毛雞塗泥燒烤竟然如此之妙。錢回家後,即命家廚如法炮製,不過雞肚中加入了佐料,柳如是品嚐後嘆道:“寧食終身虞山雞,不吃一日松江魚。”後來,常熟著名的山景菜館,精研創制了這道名菜,因鄉紳們認為“叫化雞”有失大雅,改稱煨雞,但人們習慣稱叫化雞。叫化雞選用當地著名的鹿苑雞***即四黃雞***,宰殺後去毛洗淨,腋下開口,去內臟洗清,雞膛內加乾貝、香菇、蝦米、火腿片等輔料,以及蔥、姜、酒、糖等調料,用荷葉捆紮外裹黃呢,放烤爐中煨烤。食時敲開泥殼,裝上盤,淋上芝麻油,隨帶芝麻甜醬、蔥白段蘸食。煨雞皮色有光澤,異香撲鼻,雞肉酥爛,味透而嫩,原汁原味,上筷骨肉即離,腹藏配料,鮮美異常,具有獨特風味。叫化雞不僅是常熟名產,還被江蘇省列為名特產品。

  8、櫻桃肉:蘇式菜餚講究“四季有別,按令上市”,以豬肉為原料的菜餚也是如此,冬令是美味醬方,春季則推“櫻桃肉”。將五花肋條豬肉洗淨,入鍋加清水旺火燒煮,至肉皮發軟取出,然後用刀在皮上剞十字花紋,刀痕深至第一層瘦肉。然後在鍋中墊竹算,肉皮朝下置其上,加豬肉湯、蔥結、薑片、精鹽、紹酒及紅曲水,蓋鍋中為燒30分鐘,加冰糖用小火燜至酥爛,再加冰糖用中火收稠,取出肉抽去肋骨,揀去蔥姜,皮朝下扣入蓋碗中澆滷汁,碗加蓋入籠蒸5分鐘,取出後倒入盤中。同時,用菜油煸炒豌豆苗,將綠油油的豌豆苗圍在盤邊,一盤猶如剛從樹上摘下的“櫻桃”鮮豔奪目。此菜色如紅棗,皮爛肉酥,***而化,鹹中帶有甜酸。

  9、蓴菜湯:蓴菜湯太湖蓴菜素與鱸魚齊名,《晉書》中曾有這增的記載:西晉文學家張翰在北方做官,時間一長因想起了昔日蓴羹鱸魚,竟然棄官回了江南故鄉。“蓴鱸之思”也成了思鄉戀家的典故。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經會人工培植蓴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穫。目前在冬春季節,則有瓶裝蓴菜應市。吳縣花果食品廠的瓶裝蓴菜,還獲外貿名優產品稱號。蓴菜,嫩滑、鮮美,又有補血、清熱、潤肺、利尿、解毒等等功效。為蘇式菜餚中的著名湯菜,加不同輔料即可成為不同名湯,如前面介紹的“蓴菜塘片”外,還有蓴菜湯等。

  10、䰾肺湯:木瀆石家飯店的十大名菜之一,也是蘇州傳統名菜。䰾肺湯,原稱斑肝湯。䰾魚,太湖水域特產,狀似河豚,背部青灰色且有斑點,因虎又秀“斑魚”;受驚後腹部會鼓起如球,俗稱“泡泡魚”。䰾魚至多第10釐米左右,但頭大,剝去外皮,魚肉細嫩鮮美,尤其取肝做湯,素屬佳餚。䰾肺湯以斑魚肝、火腿絲、青菜心等精烹而成,斑肝金黃,菜心碧綠,相映成趣。斑肝肥嫩,***而化;熱湯鮮美,勝過雞湯。此菜已被列入《中國名菜譜》。肺湯的來歷還與于右任先生有不解之緣,1929年他同友人在木瀆石家飯店用餐,對斑肝湯大加讚賞,即席賦詩中有“多謝聞名遐爾”。李根源先生還特意為石家飯店題寫了“䰾肺湯館”四字。䰾魚季節性很強,每年8至10月上市,且必須活魚取肝,因而此菜只在吳中有。蘇州且有“秋時享福吃斑肝”古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