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生平簡介

  李培基,河北獻縣人,1886年生。原河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26年任騎兵第三師師長兼綏東鎮守使。1927年兼任綏東清鄉司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李培基生平簡介

  李培基是河北人士,出生於一八八六年。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後在各省紛紛揚起“起義”的旗幟。當時身處奉天的李培基在在莊復、遼陽等起義失敗之後,又重新回到封天。事後不久,因為保皇黨暫時居於上風,無奈暫避鋒芒,與其他幾位領袖轉移到了大連。在大連重整部隊,吸收了很多新鮮血液。李培基也藉此機會升為參謀長,同時兼任參謀處長。

  一九一二年軍隊抵達山東,並且迅速佔領黃縣,與北伐軍在煙臺會師,使得軍威在山東半島水漲船高,風頭一時無二。後在一九一三年解體。解體後李培基仍然積極投身“二次革命”,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後來李培基官運通達,主要在河南這一地方兼任多重官職。一九四二年,江南大饑荒發生了。因為李培基沒有如實申報河南的受災情況導致第一戰區司令被訓斥了,軍政雙方因為此事結下了愁怨。

  江南大饑荒實是慘案,部分官員全權謀私,拒絕上報實質災情,結果路有餓殍,多人因此慘死,因為飢餓,發生了數不勝數的人間慘案,死亡人數更是高達五百萬人,而李培基上報死亡人數僅為一千六百零二人。後來東窗事發,李培基在一九四四年被免去了河南省主席以及兼任的保安司令一職。但在一九四五年當選上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後留在了大陸,在一九六九年病逝,著有《辛亥革命始末記》一書。

  李培基是什麼樣的人

  李培基是河北人,幼時應試童子試落榜。落榜後又進入中學堂繼續學習。少年時期的李培基一直在各個學堂裡輾轉學習文化知識。所以李培基身上總有一種文雅儒人的氣質,這都與他少年時期的學習經歷有關。

  李培基到底是什麼人?好人和壞人這些詞用來形容他的一生太過籠統。在河南一案中,李培基的形象是冷酷狠毒的,他不顧河南大災的事實真相,隱瞞事實真相,導致一系列慘案發生。在《1942》這部影片中,李培基的形象也是充滿多變性的。

  曾經李培基和當時的嶽縣長談話時,李培基一身文人氣質,不僅說話委婉不強硬,用膳時,因為在大災之時,縣長上了一道葷菜,李培基就皺著眉頭說了一句“過葷了”。更是在縣長給其倒水時婉拒了兩次,這些都刻畫了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李培基。李培基和蔣鼎文對話中,蔣鼎文意思是“不豁免軍糧,如果一定要餓死一個人,在軍人和平民中,選擇平民”。此言乍聽有理,在那個災難時代,軍人比平民重要。但被李培基的一句話點醒“一碼不對一碼”,同樣的人命,何來貴重之分。

  所以李培基在很多人心中一直是一個多面的形象,是不好輕易評定的。但在《少帥》這部劇中,李培基的形象就轉成一個十分富含正義感的文人形象。所以針對李培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去看待了。

  李培基與蔣鼎文的關係

  李培基和蔣鼎文都曾投靠過蔣介石。蔣鼎文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從小成績優良。一九一一年秋天,武昌起義全面爆發,年僅十六歲的蔣鼎文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一個學生軍。後參加了多場戰役,軍銜一路直升,曾任“國民大會”的代表,兼任‘總統府’的戰略顧問。有“飛將軍”的名號。他很是受蔣介石重用,直到抗戰勝利的前一年,都是蔣介石離不開的左右手。

  一九四四年,因為一場重大戰爭的失敗,蔣鼎文引咎辭職,後於一九四九的三月份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後因病去世,去世後被追晉為一級陸軍上將。

  李培基祖籍是山東人,其幼年落榜童子試後,進入中學唐鑽研學業,後先後考取了‘東三省陸軍的繪測學堂’以及‘講武堂’。武昌起義時,其在經歷兩次失敗後先後投靠了商震和蔣介石,後官運亨通。後在其任河南省主席時,因隱瞞災情,導致餓死近五百多萬人,路有餓殍,許多人用樹皮充飢,那段時間,發生了很多駭人聽聞的慘案。然,李培基堅決隱瞞災情,命令屬下不予通報。蔣鼎文後來去中央報告災情,但是因為李培基的謊報災情,導致蔣鼎文被中央訓斥。自此,因為此事,蔣鼎文和李培基兩人結下仇怨。事發後,李培基被免去河南省主席以及多項職責。

  在蔣介石離開大陸前往臺灣時,李培基留在了大陸。一九六九年病逝,著有著作《辛亥革命始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