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黑板報資料

  元旦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那麼關於元旦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元旦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

>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1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2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3

  元旦節黑板報內容1:

  元旦節的來歷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在中國,元旦這一名稱,都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據《史記》載: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初一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元旦節黑板報內容2:

  屠蘇酒

  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閤家飲之,不病瘟疫。

  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韓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朮、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裡,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裡。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