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圍的起因是什麼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那麼發生這一次事件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白登之圍的起因

  漢高祖稱帝之後封了很多諸侯,諸侯擁有比較大的權力,其中還有不少異姓諸侯,其中韓信就是其中權力比較大的諸侯。韓信本來的封地是中原腹地的陽翟一帶,後被漢高祖劉邦以防禦匈奴為由調到太原,韓信又以太原不利於防守匈奴為由申請去更北邊的馬邑,也得到了劉邦的同意。之後韓信與匈奴的戰鬥中,勝少敗多,還多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劉邦的懷疑,韓信害怕漢高祖因此事殺他,同匈奴共同攻打漢朝。

  劉邦聽說後率領32萬大軍進攻匈奴,起初一直大勝,劉邦也因此乘勝追擊,但是到了晉陽之後匈奴埋伏起來,將自己羸弱的一面展現給漢軍看,劉邦又沒有聽從劉敬的意見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進入了白登山這就是漢高祖為何會陷入白登之圍的原因。在劉邦進入白登山之後,被匈奴軍包圍,並且與漢軍的主力斷了聯絡,形勢對於劉邦來說岌岌可危,還好冒頓單于的妻子貪財,得到劉邦的賄賂遊說了冒頓單于,才安全逃離。白登之圍後漢高祖劉邦再也不敢跟匈奴交戰,只能以和親這種屈辱的政策討好匈奴,這使得邊疆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客觀上促進了華夏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白登之圍訂立了什麼盟約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這次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劉邦不聽從劉敬的建議,執意輕敵冒進,陷入了匈奴的包圍圈,被包圍了七天七夜。史學家稱如果不是因為陳平的建議,或許劉邦就要被困死在白登山中,那麼劉邦脫困之後,白登之圍訂立了什麼盟約呢。白登之圍後,匈奴經常違背盟約,對邊境掠奪騷擾,劉邦對匈奴問題也相當煩惱,斬殺了很多獻計進攻匈奴的大臣,劉邦在安全撤回後,深思了這次行為,吸取了白登之圍的教訓。覺得不能用武力同匈奴抗爭,將劉敬赦免,並且開始重用劉敬,將之封為關內侯,送食祿兩千戶,並且號為建信侯。

  因此也聽從了劉敬的意見打算與匈奴採取親和政策,並打算將長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因為呂后不同意才換成了宗室女,由劉敬陪同前往。除此之外,漢朝還每年送給匈奴大量的絲綢、棉絮、酒和糧食,從此漢朝和匈奴進入了相當長的和諧時期,在此期間兩國親如兄弟。這之後漢朝和匈奴兩國之間幾乎沒有再發生過戰事,也消除了劉邦對匈奴的憂患。直到很多年之後,漢武帝上臺,打算在馬邑之戰中圍困匈奴,被匈奴得知之後,發起報復,開始對漢軍進攻,漢朝和匈奴才再次開始戰鬥。

  白登之圍是如何解的

  史料中對白登之圍是如何解的這一問題是這樣記載的:劉邦因為沒有聽從劉敬的建議,輕敵冒進被困在白登山之後,一度與外界的漢軍失去了聯絡,被困了七天七夜,後聽從了陳平的建議,用金銀珠寶賄賂了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才得以脫困,那麼具體白登之圍是如何解的呢?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匈奴軍隊將劉邦與他的先頭部隊圍困在白登山中的一次事件。當時韓信打算同匈奴共同進攻漢朝,劉邦得知訊息之後決定率先派遣32萬大軍進攻匈奴,在連戰連捷後一直追擊,在到達白登山前之後,劉邦拒絕了停止繼續進攻匈奴的建議,輕敵冒進白登山,中了匈奴的計策被困在白登山。形勢對於劉邦來說是岌岌可危的,因為被圍的只有先頭部隊,是漢軍的一小部分,漢高祖劉邦也身在其中,並且與漢軍的主力斷開了聯絡,又受到了匈奴軍隊的衝擊,雖然在戰鬥中,雙方兩敗俱傷,但是沒有糧草補充的漢軍十分危險。

  在被困了七天七夜後,陷入絕境的陳平看到匈奴的冒頓單于十分寵愛他的妻子閼氏,陳平看到了希望,讓劉邦派遣使者趁大霧天下山給閼氏獻上了大量的金銀珠寶,想讓閼氏勸說冒頓單于撤退。閼氏收到大量金錢後十分高興也向冒頓單于說漢軍援軍將至,如果在這樣下去會很危險,不如放了劉邦。這樣劉邦才得以脫困,白登之圍是如何解的也就有了答案,是陳平獻計,買通了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才能解白登之圍,要不然劉邦很難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