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合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關原合戰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關原合戰的經過

  從歷史上我們知道關原合戰的盛況,那具體呢?

  關原合戰在日本歷史上也是一場不小規模的戰爭,而這場戰役甚至波及到整個日本, 可見其戰爭聲勢的浩大。戰爭過程中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主力部隊分別從福島正側,中側以及北側進行佈陣。而德川家康本人率領的部隊鎮守後方防止石田三中率領的部隊進行偷襲,而由另一位將領所率領的三萬多人兵力在路上被石田三中用計成功引誘,最後導致他們全軍覆沒,另一支部隊卻因為暴雨阻截,因而延誤了戰機。

  這些不由得讓德川家康勃然大怒。很快,石田三中陳列了德川家康數十條罪過,號召天下諸侯來討伐德川家康,之後石田三中又聚集了更多的兵力,首先攻打見城。但是見城易守難攻,最後還是城裡的部分士兵叛變才攻入城池,而此時的德川家康還在會見各位諸侯。石田三中之所以敢對德川家康宣戰,是因為他說服了“五大老”中的兩位,但與此同時,德川家康會見的各位諸侯已經被他籠絡,隨後關原之戰正式打響,戰爭開始,石田三中率領的西軍佔據有利的一方,但是後來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兩面夾擊西軍,西軍在經過數天的戰爭後,疲憊不堪,無力阻擋,最後敗給了東軍。

  關原合戰的經過錯綜複雜,戰爭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石田三中率領的部隊中間經歷了無數的勝敗,兵力早就大不如前,最後才在東軍的合攻下慘敗。

  關原合戰兵力

  關原合戰是日本歷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次戰役之一。關原合戰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一次內戰,蔓延比較廣的一次戰爭,是東西軍之間的戰爭,誰贏得戰爭,誰就坐擁天下。所以這次戰爭也是一次爭奪天下的戰爭。那麼關原合戰兵力投入多少呢?

  在關原合戰中雙方一共投入了15萬兵力,但是死傷很少,大約3千人左右,這是日本戰爭的一個特點。

  關原合戰分為西軍和東軍。西軍凌晨1點就開始佈置,由島左近和蒲生鄉舍作為先鋒帶領6000人,大谷吉繼帶領部隊4100人,戶田重政帶領1500人在三成西南的山中村駐守,吉川廣家帶領30000人在南宮山腳駐守,島津義弘率領1500人在北國街道駐守,鬆尾山中有小早川秀秋駐守,小西行長的4000人是其後進入的,最後進入的是宇喜多秀家部隊的17000人,駐守在南天滿山。

  東軍中,與宇喜多秀家部隊相對峙的是福島正則部隊的6000人,在中山道北駐紮的是筒井定次的2800人和田中吉政的3000人,與填島津等相對峙的是細川忠興部隊和加藤嘉明部隊,分別是5000人和3000人,隨後東軍抵達的分別是鬆平忠吉部隊、井伊直政、本多忠勝、古田重勝、織田有樂、金森長近、生駒一正等人,分別帶領3000人、3600人、500人、1000人、450人、1100人、800人駐紮在黑田部隊後方,澤田廣高不作為主力部隊,帶領2400人作為遊擊部隊使用。

  雖然關原合戰西軍和東軍都投入了不少的兵力,但從佈局上看,西軍的佈局佔了很大的優勢。

  關原合戰結果

  曾經盛極一時的關原合戰,幾乎蔓延了整個日本,也一度被人們推崇為逐鹿天下的戰爭,那這場浩大的關原合戰結果具體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

  關原合戰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大家族爭權奪勢,而爆發出的一場內部戰爭,在戰爭爆發初始,兩隊還出現膠著狀態,雙方不相上下。但是後來由於由石田三成領導的西軍中出現了叛徒,才導致整個戰爭的形勢迅速發生轉變,而最後東軍也毫無意外的獲得了勝利。其實由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和石田三成領導的西軍實力是不分伯仲的,反而西軍更佔優勢一點。最後的結果雖然是雙方有勝有敗,但是如果不是因為內部出現了叛徒,石田三成會真的失敗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取得勝利之後,掃除了政治上的一切阻礙,於3年後建立了“德川幕府”。這場戰爭持續了有三個多月,波及極廣並高度受到日本各界的關注,但這場戰爭因為太過於盛大,以至於在當時的朝廷,以及在當時比較有權勢的人中,都只能作為旁觀者來關注這場戰爭,並未對其有過多的干預。關於這場戰爭的評論很多,總而言之最後由於石田三成內部出現叛徒,導致西軍慘敗,德川家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雖然關原合戰結果由德川家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場戰爭也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