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聖母油畫作品圖片

  在西方國家,聖母是很出名,在油畫當中也有畫聖母的,其中畫聖母最有名的就是畢加索。你想看看畢加索畫的聖母畫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1

  2

  3

  4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聖母的介紹。

  聖母的歷史

  天主教的說法

  1世紀時,瑪利亞的地位已受到特別的重視,他們認為的證據是約翰福音/若望福音19:26-27,耶穌將自己的母親託付給使徒約翰/聖若望,天主教會認為他代表了全體信徒。當時並沒有文獻或證據顯示早期基督徒向瑪利亞禱告,但瑪利亞在教會成立之初已和門徒一起禱告***使徒行傳/宗徒大事錄1:14***。

  在431年,以弗所公會議時,會議決定將瑪利亞確定為“天主之母”。自此之後,圍繞著聖母瑪利亞的各種敬禮***天主教反對向任何天主之外的宗教人物使用“崇拜”一詞***儀式成為東正教和天主教的重要教條。

  在公元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認定馬利亞是“終身童貞”;這意味到她與約瑟的婚姻只是有名無實的,他們從未行房或生下任何兒女。

  1495年,敬禮瑪利亞的玫瑰經祈禱獲得教宗歷山六世的承認,對瑪利亞的敬禮儀式和活動達到一個高潮。但在宗教改革時,現今大部分部分基督新教並不認可此信條為新教教義,大部分新教教會反對“中保聖人”的觀念,然而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改革者依然保留"天主之母"和"終身童貞"的信條。

  在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承認馬利亞由聖靈懷孕。這個信條認為馬利亞沒有從亞當承受到任何罪;事實上,她是不可能犯罪的。

  在1950年,教宗庇護十二世接受信條,認同馬利亞在結束地上的一生之後身體被接到天上去。自1950年以來,梵帝岡甚至考慮馬利亞是否曾經歷過死亡。

  聖母和玫瑰經

  在天主教傳統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祈禱方式,稱為玫瑰經祈禱,就是通過默想耶穌和聖母一生的十五件重大事件來達到默想和淨化目的。教宗庇護九世曾經說玫瑰經是教會最富有的寶藏。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多次表示他個人的經歷中,玫瑰經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

  玫瑰經於15世紀成形,1495年得到教廷承認。核心的形式部份包括各由一遍天主經、十遍聖母經及一遍聖三光榮經所組成的每端奧跡。傳統玫瑰經所紀念的奧跡共有十五項,分為“歡喜五端”***聖母領報、聖母往見聖婦依撒伯爾、吾主耶穌基督誕生、聖母獻耶穌於主殿、耶穌十二齡講道***、“痛苦五端”***耶穌山園祈禱、耶穌系受鞭笞、耶穌受刺冠之苦辱、耶穌負十字架陟山受死、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死***及“榮福五端”***耶穌復活、耶穌昇天、聖神降臨、聖母蒙召昇天、天主光榮聖母***。這種結構是模仿歐洲於中古時期修道人士所採用的日課祈禱而成。一百五十篇聖母經,象徵聖經《聖詠集》***又稱詩篇***中的一百五十篇聖詠。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頒佈《童貞瑪利亞的玫瑰經》,提議新增“光明五端”,即為: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耶穌參與迦納婚宴、耶穌宣講天國勸人悔改、耶穌在泰博爾山顯聖容、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建立聖體聖事。

  按照天主教羅馬禮的年曆,每年十月七日為“玫瑰聖母紀念日”。玫瑰經的傳統結束禱詞,點出了此一祈禱方式的深義:“天主,因你唯一聖子的降生、死亡和復活,為我們獲得了永生的賞報。我們懇求你:使我們默想聖母玫瑰經的奧跡,並能效法其中的含義,獲得其中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