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書法作品

  書法是平面的黑白的造型藝術。我們在創作或欣賞作品時,不但要留意墨線的造型—實象,還要注意墨線之外的白色空間背景—虛象。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書法的黑白虛實說

  書法是平面的黑白的造型藝術。我們在創作或欣賞作品時,不但要留意墨線的造型—實象,還要注意墨線之外的白色空間背景—虛象。

  書法創作中墨著紙而成形,黑與白虛與實相輔相成,對立統一。因此,在創作與欣賞中,既要重視墨線實體的造型,即用筆的中側、運筆的急緩、線條的曲直、點畫的疏密、字形的長短肥瘦、字態的斜正開合等造型結構原則,還要留心空白空間之造型,即大小、寬窄、長短、形態等空間分佈規律,努力做到黑白虛實的相互關照、相間反覆、和諧呼應。

  一、黑白虛實的含義 白即空白,指墨跡以外的紙上空間,也可稱之為虛象。黑,指落在紙上的黑跡,也可謂實象。空白在書法作品藝術藝術中,也是審美物件,是整幅書作的“半壁江山”,沒有空白,便無書法。孟子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大而化之謂之聖,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充實是美的先決條件,“神”則是最高境界之“虛”。這裡有必要對“白”多作點兒詮釋。白***空***有大小之分,大空指書幅的大片空白及書幅外的紙白,小空指字間小塊空白。筆畫中的白是更小的空,即飛白。空在書作中即白即虛,它是與實即墨***黑***相對的。它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實,即以空襯實。有時二者合而為一,表現為無限的空間美。虛實與疏密相關,但在藝術審美中又不能完全畫上等號。實處易,虛處難,“行神如空,行氣如虹”,書法的“空”是藝術形象賴以運動並獲得生命力的充滿情思的想像空間,是整幅書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書中之空白,非紙素之白。

  二、書法虛象的表現形式及層次

  ***一***書外之虛象 書外之虛象表現在書作之外。生活源泉為實,藝術虛構為虛,也就是說天地自然之象為實,人心營構之象為虛;個別偶然現象為實,一般必然的本質為虛。如東晉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蘭亭序》語***,是以遊目聘懷;而山陰道上,又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同上***,之美麗的自然景物,又因“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同上***更有字字珠璣的《蘭亭詩》,即興創作的《蘭亭序》更是暢抒胸臆,因而筆下衝融舒徐、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神融意閒、心手雙暢的意象美,便成化景物為情思的人心營構之經典。又如“安史之亂”使顏魯公兄長、侄兒慘遭不幸,顏當時肝腸欲斷、悲憤難抑,在真情的驅使下,奮筆疾書,寫下《祭侄文稿》。目睹其墨跡,頓挫屈鬱,不可控勒的心機天趣溢於紙上。總之,書法家的創作是運用物質手段紡織黑白世界,表現其精神美,讓欣賞者開展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這黑白的藝術世界之中,其書內為實,書外為虛。書外之虛,從創作角度看,很難確定是由書法家有意識創造,還是由欣賞者所賦予;但從欣賞角度看,又確實存在且能產生與實相生、神化無敵的效果。

  ***二***書由字外之虛象 這種虛象在作品之中,但又在“有形之象”外。反面為實,下面為虛;可以語人者為實,欲語不得者為虛。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墨到則有形。在書法創作中,書法家常常在最得意處,或將筆頻頻提起,或因筆勢的需要加快運筆的節奏,於是在紙面上留下一段似斷似連、有影無蹤的“刷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飛白”。在章法的安排上,無筆墨處的妙用充分體現在書札這種書法形式上。它不要求整齊劃一,在布白上獲得了極大的自由,表現出一種任其自然的天趣、一種錯落變化的空間美,可謂形在墨上,神在白中。書法家駱恆光論書法時說“如果把清晰處看作實處,那麼模糊處便是虛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在書法作品中,尤其是行草書,用筆時輕時重、時緩時疾,線條時光時毛、時有時無,用墨時濃時淡、時漲時縮,筆勢時斷時續、時緊時鬆,結體時散時聚、時執時乖,章法時空時滿、時凹時凸,這一切無不籠罩一層朦朧而神祕的色彩。一些古代碑刻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原來可能清晰的線條斑駁了,於是倍增了令人發古之幽情和反覆琢磨、欲尋根的魅力,它能把人拉到歷史時空的遐想之中。當然,模糊與清晰總是相伴出現,在同一場戲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

  ***三***字內環中之虛象 這種虛象存在於某一藝術形象之內部,“環上為實,環中為虛。”在書法作品中,“環上”即書法的筆墨線條,“環中”乃墨線分割的空白空間。從創作方面來說,就是要做到“計白當黑”、“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就是要有意識地做到:一字筆畫有長短欹正、曲直剛柔;一行有大小伸縮、濃淡肥瘦;一幅有虛實動靜、大小疏密、枯溼濃淡、方圓提按、高矮向背、照應顧盼等。就鑑賞活動來說,就是要從沒有墨線的虛無處體察出線條的存在來,深刻體味形神兼備、以形寫神、遺貌取神、由實及虛以及離實愈遠、旨趣愈真的道理。書法創作與欣賞,就是要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實映虛。總之,虛存豐於書內象外、象內環中、字內書外—有形為實,無形為虛。

  三、黑白虛實的辯證關係及審美意義

  無筆墨***實***,豈有空白***虛***;無空白,何存筆墨。二者不可缺一,是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筆墨與載體共同創造書法之美。空白在視覺審美中完全與筆墨起平等的作用。筆墨因空白而產生審美作用,筆墨應在空白處求之,反之亦然。空白處見筆墨功夫,筆墨處顯空白精神。在創作過程中,增加筆墨易,增加空白難;減少空白易,減少筆墨難。筆墨分割空白,空白區分筆墨。隨著筆墨形態的產生而相應地產生空白形態,空白形態的發展與變化是與筆墨形態的發展與變化同步的。書法的完美藝術形象靠二者的共同存在,疏離任何一方都將破壞書法的完美程度,甚至導致面目全非。在審美過程中,墨白的作用是雙向的,因而產生氣息運動之關係,給欣賞者以靈動之美感。

  一幅書作,黑有向白運動、擴張之力,而白亦有向黑運動之勢,二者共同構成了整幅作品的氣息運動之美。若你站在黑的立場上,則筆墨有一種向空白擴張的運動之氣息,空白彷彿在退縮,似乎筆墨居主動。空白為筆墨之氣的運動提供了活動空間,而筆墨又為空白的運動創造了條件。在本質上,空白與筆墨在表現與審美的價值上是沒有差別的,只是色彩的表現不同而已。其實,空白和筆墨凝固在紙上後是不可再改變形態與位置的,我們所感受到的動感,只不過是心理作用的結果。

  黑與白水乳交融,才能產生有生命、有情感、有意趣、有神韻的高境界的審美價值。一般說來,筆墨文字的表現力是單向而有限的,情感意境則是多元而無限的。想單用筆墨充分地表現某種情感是不可實現的,表現出來的越多,越具體,它離真實情感的表達就越遠。只有在較“虛”之空白的補充、配合下,某種情感才有可能較完整而充分地體現出來,這就叫“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但要較準備地把握住“虛”,又必須受到“實”的筆墨的引導與限制。因此,較完美的作品,是無所謂黑白之分的,看不見什麼黑與白。黑與虛實的意義在於用筆墨巧妙地在白紙上分割出意趣難言的空白,進而創造出高品位的藝術境界。

  四、黑白虛實在書法創作與審美過程中的運用

  黑白虛實、在空小空、疏密藏露,對立統一,對比鮮明,無墨亦無白,沒實也就沒有虛。

  因此,創作書法作品時,要善於知白守黑,以虛襯實,計白當黑,使虛實相生,相輔相成,對立統一。黑白虛實的佈置,狹義上講就是結字法,即字的間架結構的安排,主要是點畫的安排和形勢的佈置;廣義上講就是章法,即一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對比等關係,也就是整幅作品的布白。如果黑實、大盛,則要大膽留白,或加大字間距,使實中有虛,化刻板為靈動,化沉悶為流暢,化死氣為鮮活,此為以虛破實。只有虛實結合,變化通神,作品方能產生無窮的韻味和高遠的意境。處理黑白虛實的關鍵在於用筆與用墨。黑色的墨書寫在白色的紙上可分五彩,即“幹、溼、濃、淡、焦”。墨之濃淡可辯層次,墨之乾溼可覺風韻,黑與白使陰陽明暗顯然。用墨宜濃淡相間,深淺相映、乾溼互變,最高層次是需濃則濃,該淡乃淡,層次豐富,墨彩精神;若需濃反淡,該淡反濃,則神不全、韻不足。只有依據不同的內容,隨濃隨淡,墨彩光華,才能墨中見筆,筆中見意。墨彩全憑乾溼、明暗、剛柔、疏密等對比而成趣。濃則暗,淡則明,幹則勁,溼則潤,疏則淡雅清新,密則沉凝厚重。只有筆墨運用得好,黑白虛實相生相成,才有氣韻與意趣。若黑白虛實和諧地出現在一幅作品中,就會產生多樣統一的美感。書法以神采、氣韻為上,而神采、氣韻卻是含蓄、內在的,是通過筆的輕重緩急,墨的濃淡枯溼,線條的節奏旋律、動勢力感,空白的通行暢氣,總之是靠章法結構參差錯落、疏密相間等方面體現出來的。

  綜上而言,成功的結體,其長短、大小、闊狹、疏密等變化多樣,寓新意而又不失平衡對稱,造型富有神采,各部分互相對比照應,可謂是一個多樣統一的整體。成功的運筆要有筆、有墨、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厚度,氣勢連貫,文質彬彬;成功的線條或光潔,或圓潤,或明媚,或渾厚,或剛勁,或輕柔……而筆墨線條的起伏轉折,字形結構的穿插錯讓,章法韻律的黑白交替、虛實映照,五光十色的神采,輕重疾徐的節律,氣韻靈動的情感生命,無不是因白色的塊經黑色線條的巧妙分割而生髮的奇趣。以虛勝實,虛實相生,妙趣無窮;以白襯黑,黑白分明,大象無形。墨色須有“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燥潤、濃淡、枯溼的變化,審美效果方佳。其關鍵在於墨氣要“活”,墨象要“華”。空白是否自然貫氣,影響書作的靈動、通透效果。書作實中求虛,虛反勝實,黑中留白***多指飛白***,白反襯黑,如一燭之光,通室皆明,似夜空閃電,昊天生輝。無論在書法的創作上,還是在書法的鑑賞中,我們都必須注重書法的實象與虛象,不但要研究墨線的造型,而且要探求空白空間的造型,將二者的美合為一。

  在創作上,要把握好筆墨的律動原則,在尋求實象的美學觀中,開拓、昇華虛象之美以及無限的藝術形象美。在鑑賞中,要由“實”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探尋“虛”的想像內容,進而到達無限的藝術境界,即由“實”到“虛”,進而到“無限”的軌跡,從而走向真美的藝術世界。書法的虛象中充滿無限豐富的內容,要從虛象中領悟實象,領悟到虛象所蘊涵的無限充實,則必須有充實的學養。若創作者、欣賞者不斷充實學養,達到一定的豐富程度,就能更深刻地領悟到虛白在藝術世界中的無窮魅力。長期錘鍊技法,培養創新能力,用心營構之象就會應運而生,作品便有氣韻、意趣、品格、情性等等,便可昇華到以無勝有的境界。人云:“俗人無高書,高書非俗人”;“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深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為妙矣”。學養深厚,才有可能成為創作的高手、甄賞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