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搖滾的簡介

  英式搖滾***英語:Britpop***是另類搖滾的型別之一,源自於英國九零年代初期的獨立音樂圈,其中以幾個受到英國六七零年代吉他流行樂影響的樂團最具代表性。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英式搖滾的相關知識吧!

  英式搖滾的概述

  從曲風上看,britpop繼承了beatles時代以來的吉他流行風格,又吸納了60年代晚期Kinks的田園之聲,中速音樂***the Who, the Small Faces***,70年代的迷幻***David Bowie, T.Rax, Roxy Music***,朋克和新浪潮***the Jam, the Buzzcocks, Wire, Madness, XTC, Squeeze, Elvis Costello***,還有the Smiths的另類吉他流行。

  從內容上看,britpop大多演唱同時代英國青年自己的生活,色彩多以黯淡,頹靡,桀驁為主,也由此在短時期內迅速風靡英倫三島。

  英式搖滾的成就

  當時各界相當看好Oasis的第三張專輯 Be Here Now ***1997***,專輯最初獲得正面的評價,同時銷售長紅。但是不久後樂評、消費者、甚至Noel Gallagher自己都開始批評專輯中過度加工、腫脹的音樂。雖然這張專輯並非像大家所說的那麼糟,但音樂評論者Jon Savage指出這張專輯原本應該是這個時期的“重大成就”才對,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更斷言 Be Here Now 已經走到英式搖滾的終點了。這時候在Blur的第五張專輯 Blur ***1997*** 當中,Damon Albarn試圖在樂團風格與英式搖滾之間做出區別。專輯中Blur捨棄 Parklife 時期的風格,轉而接納美國Lo-fi樂風。當這股浪潮逐漸退燒,許多樂團開始沒落,紛紛解散。流行團體Spice Girls似乎趁勢取代了英式搖滾而成為時代潮流。當這些已經成名的樂團還在掙扎的時候,人們開始轉而關注風格相近的Radiohead和The Verve這些過去曾被英國媒體忽略的樂團。這兩個樂團,其中特別是Radiohead,表現出大量1960及1970年代的神祕色彩,這是在過去英式搖滾樂團中罕見的。 1997年Radiohead和The Verve分別發行專輯 OK Computer 以及 Urban Hymns ,兩張專輯皆廣受好評。此外,Travis、Stereophonics和Coldplay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之間成為其中最受歡迎的幾個樂團,他們受到英式搖滾***特別是Oasis***的影響,歌詞中流露內斂自省的風格,產生新的 Post-Britpop***後英式搖滾***音樂型別。

  Blur與Oasis之間的排行榜拉鋸被稱為「英式搖滾之戰***The Battle of Britpop***」。英式搖滾開始在1995年浮現英國媒體版面,初期樂團之間互相讚許,但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這兩個樂團間的敵意逐漸升高。 一方面是受到媒體煽動,就在Oasis的單曲「Roll With It」和Blur的「Country House」即將在同一天***1995年8月14日***發行的前夕, NME 雜誌在8月12日以「英國重量級冠軍賽」標題作為封面,讓兩個樂團公開

  對決。在這場競爭中兩個樂團因為英國階級與區域差異不同而產生的衝突,不亞於在音樂上的較量。綠洲被視為北英格蘭代表,而Blur則代表南英格蘭。這個話題引發大眾的興趣,並引來大批媒體關注,包括全國性報紙丶八卦小報,甚至連BBC都加入報導這個事件。這場排行榜之戰由Blur獲勝,Blur的單曲銷售達247,000張,Oasis則是216,000張,分別佔據排行榜的前兩名。然而長期觀察下來,Oasis的銷售要比Blur來得成功。和Blur不同的是,Oasis由於在美國發行單曲 Wonderwall ,因此達成較為穩定的銷售量。Oasis的第二張專輯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1995*** 在英國賣出超過四百萬張,成為英國史上第三暢銷的專輯。

  Oasis所以在近代享有盛名的理由之一,可能歸因於 NME 雜誌將數個英式搖滾樂團***包括The Boo Radleys丶Ocean Colour Scene和Cast***歸類為「Noelrock」,以Oasis的吉他手Noel Gallagher來命名,以象徵上列團體受到Gallagher影響的音樂風格。

  英式搖滾的評價

  什麼是英倫搖滾?當你認為是oasis的狂妄不羈時,你會驚訝於Radiohead的孤獨與消沉,當你認為是travis和thirteen senses的率真與優美時,你會在the verve所走的那條讓萬物交匯之路面前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這是一種多麼奇特的音樂啊,狂傲,內斂,優美,晦澀,不可一世,極端脆弱,彷彿所有的情感,思想都可以在這裡交匯,然後幻化成一首首絕美的旋律,讓你沉默,讓你狂舞,讓你歡笑,讓你哭泣,更重要的是,讓你思考。

  我們為何而活?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我相信the verve,oasis,Radiohead肯定無數次想過這個問題.Oasis想征服世界,他們似乎做到了,利亞姆在live forever裡唱著也許我什麼也不相信,也許我只想飛向遠方,也許我只願永遠活著,也許你和我一樣。也許,他們真的征服了世界。the verve似乎也想過征服世界,但同時他們似乎又覺得也許一切都無所謂,當你聽the verve前兩張專輯的時候,你不會聽到哪怕一首像oasis那樣簡單狂妄的歌曲,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無數複雜的情感在糾纏湧動,愛,但卻無法愛;恨,卻似乎沒什麼好恨;在追求,卻不知道追求什麼;彷彿世界在你腳下,但一眨眼間,卻孤獨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切都彷彿是1860年代聖彼得堡陰沉天空下在街頭恍惚漫步的拉斯科爾尼科夫們。radiohead也是孤獨的,但是他們沒有絲毫類似於oasis的雄心壯志,the verve至少想過,而radiohead壓根連想都沒想過,他們是尼采瘋掉後的卡夫卡,是生活於20世紀繁華都市裡的孤獨者,聽他們的歌,總是讓人不禁想起讀村上春樹的日子,迷茫,無力,孤獨,寧願孤獨,徹底孤獨,不妄想理解,甚至不希望被理解。這三支樂隊,是真正的英倫搖滾樂隊,他們是尼采,是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卡夫卡,是村上春樹,是音樂的思考者,是痛苦的承受者,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