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勵志教育故事

  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勇敢追逐夢想

  托斯卡尼尼原本主修大提琴,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只要練習過一兩次的樂譜,他就能背誦演奏。

  在他十九歲時,他隨團到巴西的歌劇院演奏。有一晚,正要上演威爾第的“阿依達”,由於一連串的臨時事故,兩位指揮都無法上臺,同事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把托斯卡尼尼推上臺。這一晚的演出,雖然觀眾都不認識這位年輕的指揮家,可是,全場都被他精湛的指揮能力所折服,於是一代偉大的指揮家就此誕生。正是由於這次人生演出中的意外冒險,使他發現了那個內心深處真正的自我。

  然而對瑞典植物學家林奈來說,認識自己的道路早巳展開在眼前,可是,要真正發現自己能夠創造多麼偉大的自我,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發明“二名法”為植物分類的林奈,從小就對花有莫大的興趣,長大以後,他的父親希望他做牧師,可是他不願意。後來有一位醫生願意負擔所有學費讓他學醫,可是,他後來還是改行教植物學。

  事實上,為了研究植物,他常常帶學生到處去採集植物,不辭辛苦走很遠的路。選樣的工作遠比現成的牧師和醫生的道路要辛苦,可是,對林奈來說,若不是在植物的世界中,他就不是林奈。而沒有林奈,我們對於廣大的植物世界,恐怕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名以提供溝通和研究呢!

  因此,對於不滿足於目前狀況下的你我,是不是也該給自己冒臉的機會,看看完全展現熱情話力的自己,能夠如何發揮得淋漓盡致呢?!

  在我們之間,連那些最有勇氣的人,也鮮少有勇氣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因為“自己”並非隱藏在你的內心深處,而是在你無法想象的高處,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認識的“自我”更高的層次裡。

  2:佛塔上的老鼠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裡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祕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洩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著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3:羅丹和他的雕塑

  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說:“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別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糙的蒸汽機賺的錢更多。”如果你在工作,那就找一個喜歡的工作,把自己愛好的工作當做一生的使命,為之奮鬥終身。

  古斯特·羅丹,19世紀法國偉大的雕塑家,西方近代雕塑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大師,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是現代世界最著名的雕塑。羅丹出生於巴黎拉丁區的一個公務員家庭。父親一直希望羅丹掌握一門手藝,過殷實的生活。但是羅丹從小醉心於美術,父親曾撕毀羅丹的畫,將他的鉛筆投入火爐。

  羅丹的功課都很差,上課時也在畫畫,老師曾用戒尺狠狠打他的手,使他有一個星期不能握筆。在姐姐的資助下,羅丹上了一所工藝美校,在此他掌握了繪畫和雕塑的一些基本知識,並立下志向要當一名雕塑家,把雕塑作為自己的使命。

  羅丹去報考著名的巴黎美專,可能是由於他的作品太不合主考口味,一連三次都沒有被錄取。羅丹遭到如此挫折,決心再也不報考官方的藝術學校了。不久,一直資助他的姐姐病逝,羅丹心痛,決心進修道院去贖罪。後來,在修道院長的鼓勵下,羅丹重新樹立起從事藝術的志願,於半年後離開了修道院。在羅丹幾乎喪失信心的時候,他在工藝美校時的老師勒考克鼓勵著他。同時他遇到了他的模特兒兼伴侶羅絲,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羅丹創作的頭像《塌鼻人》遭到了學院派的輕視,但羅丹仍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曾在比利時和雕塑家範·拉斯堡合作,稍稍有一點積蓄。利用這點錢,羅丹訪問了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羅馬,研究了那裡儲存的各個時期的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次遊歷使他獲得極大的收穫,回布魯塞爾後就創作出了精心構制的作品《朝代》。

  由於雕像過於逼真,羅丹競被指控從屍身上模印。羅丹爭辯,經過官方長時間的調查,才證明這確係羅丹的藝術創作,***就此平息,而羅丹的名聲也由此傳開了。

  從比利時回到法國,羅丹的創作已部分地受到了上流社會圈承認。1880年,他接受政府的委託,為籌建實用美術博物館設計大門。羅丹以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為題材構思了規模巨集大的《地獄大門》。這件作品整個創作前後費時20年,最後也沒有正式完成,但部分構思卻在別的作品中有了應用。

  1891年,羅丹受法國文學協會之託製作的巴爾扎克紀念像再一次遭到非議,一些人認為作品太粗陋草率,像一個裹著麻袋片的老漢。文學協會在輿論譁然之下,拒絕接受這個紀念像。

  但是在1900年巴黎三國博覽會上,一個專設的展廳陳列了羅丹的171件作品,成為藝術界的盛舉。成千上萬的人湧來看《地獄之門》、《巴爾扎克》、《雨果》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和社會名流紛紛向羅丹表示祝賀和敬意。羅丹在法國之外的世界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各國博物館爭相購買他的作品,以致能得到羅丹的作品成為一時的時髦事。羅丹終於獲得了成功。

  1904年,羅丹被設在倫敦的國際美術家協會聘為會長,羅丹的榮譽達到了一生的頂點。光榮的羅丹並未就此止步,他惟一的生命便是雕塑。羅丹開始雕塑比真人還大一倍的《思想者》。羅丹親身感受到脫離了獸類後的思想者承受的壓力,他通過塑像來表現這種拼搏的偉大。羅丹最後一部史詩性的作品,當塑像完成後,他也筋疲力盡了。

  羅丹自愛上雕塑起,就沒有放棄過他的愛好,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藝術事業,有了這種精神,挫折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的人還:

1.關於教育小學生勵志故事

2.教育小學生的勵志故事

3.教育小學生勵志故事

4.最適合小學生的勵志小故事5篇

5.22則小學生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