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優美散文_關於茶道的散文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難語。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關於茶道的優美散文吧!

  茶道優美散文1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前黃蕊色,婉轉麴塵心。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面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

  好一首優美獨特的詠茶詩!對茶,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人說: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茶,應是人間極品。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是喝茶的感覺。茶屬於淡泊,屬於寧靜,屬於古典文化,屬於底蘊深厚的東方神韻。茶誕生在中國,記載著中國的歷史,同時也被歷史記載著。

  古人愛茶,品茶,寫詞吟詩。中國茶詩,茶文化源遠流長,從陸羽的《茶經》到現代社會各式各樣的茶詩,茶文化一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唐代盧仝有這樣一首經典茶詩《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王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心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羽春風。”全詩通過七碗茶寫出了茶的意境和感受,意味深遠。於是,我常效仿古人,案前幾本書,手邊一杯茶,在濃郁的茶香中靜思、遐想和感受杜甫“落月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悠閒,體會陸游“雪夜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的安逸,享受蘇軾“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落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清曠。好書、佳茗,是一種怡然,一種享受。與古人神遊,同古人品茶,放鬆心情,感受愉悅,感受純淨,感受深邃。

  茶是一種文化,品茶是一門學問,清茶一杯,始是淺淺苦澀,爾後悠悠一絲清甜從喉中溢位。品茶之道,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品茶之理,在於境,在於人,在於品。尋得佳時,覓得佳境,品味好茶,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會從心底盪開,只覺氣舒神怡,心淨神清,浮躁和張揚會一點點地被抽走,恬靜和安逸自會一縷縷地流出來。

  泡茶的過程猶如人生。泡茶之初,茶葉輕浮漂盪,味道清澀,就像人生的年少輕狂;泡茶不久,茶葉半沉浮於杯中,味道濃郁香醇,猶如人生中激奮的青春;接著茶就變得濃深清冽,就像中年的穩重;最後待茶變得色深味淡時,正如一個老年的智者,有豐富的人生體驗,醇厚且回味無窮……

  品茶,亦是品心。茶中有情、有哲、亦有禪。生命之茶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寬容與寧靜,使心靈迴歸本性與自然,是茶中之道,是為人之道。

  案前的茶葉已沉入杯底,透過茶杯,彷彿看見自己就是其中的一片茶葉,天地如杯,生活如水,淡淡茶葉在杯底飄香。人生彷彿就是這麼一個簡單而又意味深遠的過程。

  唐代詩人皎然有詩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熱;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窗外,月圓依舊,周圍已是寂靜一片。螢蟲帶光飛舞,偶有幾聲蟋蟀鳴叫,此時此情此景,就著月光輕啜一口香茗,以靜品茶,笑看人生,茶道人生共品,箇中其味,只有用心去體會,才能修成正果。

  茶道優美散文2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豐富多彩起來。對於外面精彩世界有點熟視無睹的,只知品茗和讀書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書痴於一身,也可謂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屬於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莊一坐,拿出各自珍養價值不菲的紫沙壺,不言語只管品味茶性,繼續養壺。偶爾一高興就泡出了靈感,茶自然色香味齊全。但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決於泡茶人的心境。時下,專賣茶葉茶具的小店,擺一張根桌,桌上設一副茶道,再放幾張精緻的椅子,專等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壺陳茶,打發無聊的時光。

  飲茶,講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錢塘茶人據說是品牌連鎖加盟店,是國內具有品牌規模的中國式茶樓代表作。小城的錢塘茶人店的規模不大,但格調不低。我聞訊而去,飲出了茶的滋味,久久難忘。

  走入錢塘茶人,映入眼簾是一樓的茶葉、茶具展覽區,一入此境就湧上要嚐嚐茶味的衝動。而過道上端請的三世佛笑迎茶友,使人不由得體味禪之三境,忘卻了塵世的繁瑣。養民也惠的匾額引我走到一個卡座,靜心而坐。人說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也許會在此地品味。卡座不大隻可四五人相聚,但房內的擺設別緻,懸掛的燈外圍有三層,最外的象鳥籠,中間似燈籠,內層是半球的和光燈,唉……萬變不離三,一生二、二生三,謂之道。此燈有一種古典雅緻之美,細問服務生,答是鳥籠燈。茶桌、茶椅也非平常,巧匠用山藤在木桌外包裹了一層,打蠟後透出原色的光澤,名之藤木桌、藤木椅。泛著暖紅色的燈照著桌、椅,營造了茶藝的氛圍。

  服務生熱情地推薦了一道花香元寶,我欣然同意。心想,茶房外的三世佛、觀音、皮影畫、蓮花缸、八卦爐、八仙過海的排窗以及名人的字畫,有一些雅趣;房內的江西小窗、鳥籠燈、藤椅桌也有情調;背景音樂迴響著古箏撫出的高山流水,不知茶具、茶葉如何?正想著,服務生挑起暗紅色的絨簾進來,端上了九品香蓮壺和幾隻透明的雙層情趣杯。點上紅蠟燭,在壺中注入開水,片刻,花香元寶悄然開放。嚴冬夜見其在沸水中漾開一瓣瓣茶葉,中間的白菊有如春色託護,懶洋洋地展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表露出賓主的和諧歡愉,這時不覺有點遺憾,沒有邀上幾位茶友,卻獨自在此享用。茶熟香溢,那淡淡的清香隨著瓣瓣茶葉張開而飄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法國總統密特朗訪華期間,專愛此物。

  奉茶、聞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茶水從舌尖緩緩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細細體味,不覺得傻住了;品茗的天時、地利,我不是有緣巧遇到了,還有一條件人和,而我此時如此專注茶道,也算人和了吧。

  關於茶道的散文3:茶道人生

  作者:江湖人生

  我喜歡喝茶,尤喜綠茶。夏日午後,沏一盞上好龍井,邀上三五摯友,品香茗,論禪道、談人生。欣賞杯中蒸氣嫋嫋、茶葉浮沉,如浮世蒼穹、紅塵眾生之上起下落,遂有感於懷,圍繞茶道、思索人生。人生之意,得之心,而喻知茶矣。

  茶是有生命、有品質的,具體來說茶有六種品質,移花接木到芸芸眾生,做人亦需要茶之品質,這叫君子六成,有了這六種品質,一定可以破繭成蝶、變石成金、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成就一番事業,下面一一分析。

  一、茶要炒制,做人要修煉。剛從雲霧裡採來的毛尖翠葉,雖然帶著晶瑩的露珠、剔透的晨霧,但還不能稱其為茶。綠葉要變身為茶需要炒制,炒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痛苦的過程,需要鳳凰涅磐的勇氣——要在熱鍋裡炒,冷水裡泡,經過反覆炒制、揉煉,才能稱之為茶。做人亦需像茶一樣,要想百鍊成鋼,要想成為精英,就要不斷的修煉,既要經得順境的溫柔、安樂,又要經得起逆境的摔打、折磨。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要穩定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去見世面、經風雨、搏激流,在實踐中開闊眼界,豐富見聞,不斷增本領、長技能,努力錘鍊自己的意志、品質。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神內涵和綜合素質,切實做到經得起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二、茶要下沉,做人要謙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茶衝到水裡,會慢慢沉下去,並最終沉到杯底,用嬌弱的身軀托起沉重的清水,實現水茶分離。所以為人要像茶那樣主動沉下去——時刻保持謙和、低調。要懂得低姿態即是進步,如果趾高氣昂,天下第一,就會什麼也學不到,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即使是羊脂玉淨瓶、紫金紅葫蘆,要想從破瓦罐裡得到水,位置必須比瓦罐低。所以痰盂再好不能盛飯,瓦罐再破卻可以沏龍井。做事情、幹工作,如果別人以為你了不起了,說明你努力了,如果你自己也覺得了不起了,說明你發燒了。

  三、茶失色於水,做人需融合於眾。茶衝到水裡,在慢慢下沉的同時,還不斷與水交流、融合,吸收了水份,釋放了顏色,漸漸融合成茶水,達到中和,實現交融。中國人崇和、尚和,處事講究以和為貴,生意講究和氣生財。做人亦需茶那樣,以“和”的心態處事為人,要切實開啟心靈枷鎖、走出自我中心,丟掉雜念、邪念,主動與人交流、溝通。融合於眾,不僅需要身入,更需要心入,要學會用心傾聽、真心讚美,學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欣賞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態、從容的心境,處事為人。積極與人為善,與人為友,真正把自身融入社會、融入大眾,切實實現融合於眾,成為受人歡迎,讓人尊敬的,脫離了低階趣味的真人、好人。

  四、茶有清香,做人需誠敬。茶是有香味的,悠悠茶香,綿綿茶情,如繞樑之音,令人回味,這叫誠敬。誠即誠信,誠信做人之基石,古人云,誠則明,明則誠。以誠心待人,以誠心觀己,真心便會顯露。做生意講究童叟無欺,做人講究誠信立身,因此要以誠信擴人脈、聚人氣、得人心,誠心接人待物處事。敬即處事待人之態度,日常生活中,存恭敬之心的人,必能以禮待人,必能自尊自敬。人生如水,生命如歌,做人需懷恭敬之心,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吾少以及人之少的態度,真心尊敬他人、包容他人,到人亦敬之。實現一分寧和,三分愛意,七分溫存,十分幸福,誠敬為人沒錯的。

  五、茶釋其味,做人要奉獻。茶沏好了、泡透了,人們悠然的品著香茗,坐而論道——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縱論天下、談古論今,那感覺——真叫一個愜意。但孰不知茶到了水裡,香味給了水了,人們喝了水,卻扔了茶葉,茶葉捨身了、奉獻了。做人亦需那茶葉那樣去捨身、去奉獻,當今社會和平穩定,發展迅猛,捨身的機會不多了,但奉獻還是要講的,奉獻能夠讓苦成樂,變難為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學學蠶和燭吧,主動吐絲,主動燃燒,積極去奉獻、去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美德,唱響愛的奉獻。如果實在找不到奉獻途徑,就學會微笑,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不管你是真心的還是職業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會很美麗很好看,就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六、茶要品味,做人需修德。茶是有生命、有意境的,喝茶需要細細品味,所以確切說應叫品茶,它有內涵呀。茶之內涵如人之品德,需要不斷的修煉,不斷的強化。要堅持用充實的工作、昂揚的鬥志填充自己的內心世界,用優良的品質、高尚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不斷修德、立德,切實增強自己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心態從容,內心淡定,守住“德”這個修心立身之本,做一個內心強大、品德高尚、內涵豐富的複合型人才。

  修煉、謙和、融合、澄靜、捨身,內涵,只要具有了這六種品質,並積極行動起來,投入真心去實踐,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大業。所以沒事少喝酒,喝杯茶吧,感受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味一下茶道的人生智慧。茶沏好了,您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