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勾踐的文章散文

  說起吳越那段歷史,我們不禁會聯想到沉魚落雁、東施效顰等典故,這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要數勾踐臥薪嚐膽了。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我看勾踐

  這些日子,頗為無聊。不少肥皂劇,而只有浙江衛視的《爭霸傳奇》,令我看後感慨良深。

  該劇講述了越王勾踐傳奇的一生,公元497年,吳國大敗越國,勾踐兵敗被俘後,委曲求全,去吳國給夫差當奴僕 ,終於騙 得夫差的信任,於公元500年後被釋放回家。勾踐回國以後,為了不忘國恥,臥薪嚐膽,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在公元510年打敗吳國。

  金誠所至,金石為開。勾踐不惜做夫差的馬前卒,在夫差病重之期,親自為其嘗糞,來測試他的病情。誠然這樣很難,亦非凡夫俗子所能為之。然勾踐卻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這是復仇和雪恥的力量在支撐著勾踐,委實令人感嘆!

  記得蒲松齡先生寫過這樣一副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是啊,苦心人,天不負,勾踐用行動洗刷了自己的恥辱,用行動詮釋了信念的內涵。虎落平陽被犬欺,龍遊淺灘遭蝦戲。但大丈夫能屈能伸,最終勾踐這隻猛虎還是東山再起了,一時的失敗說明不了什麼,只要心中有個太陽,心中的希望還未泯滅,一時的得意也說明不了什麼,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燦爛。然而當今社會有些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終日醉生夢死,紙醉金迷,把失敗歸結於什麼“天亡我也”,一點東山再起的勇氣都沒有,這些人不是被別人所打敗,而是被他們自己所打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真的猛士敢於面對失敗和血淋淋的現實。”孟子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復仇的信念支撐著他,他心中始終氤氳著復國的理想。他以君子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儘管復國後,殺功臣不夠君子***打敗了夫差的不可一世,打敗了夫差的狂妄自大。

  勾踐屈辱的經歷,就是自強者的腳步。他的經歷見證了自強不息的真諦。

  :讀《臥薪嚐膽的勾踐》有感

  說起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幾乎全中國人都知道,兩人在吳越大地上一起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樂章,他們所留下的啟示和教訓至今還在警示著人們。

  故事是這樣的:公元496年,夫差率領吳國的將領征討越國,由於它的父親死在勾踐的手裡,所以它牢牢記住一定要位父親報仇,可是在快要大白越軍的時候,吳王貪圖美色,勾踐便送上了許多美女和金銀珠寶,使吳王變了心,將勾踐放走。從此勾踐天天嘗苦膽,記住國恥,同時發展兵力,終於一舉打敗了吳君。

  這篇文章是我深有感觸,大致有下面幾點:

  其一:范蠡與文種的智慧使我很佩服,他們深知吳王好色貪財,送一些美女與金銀珠寶它有可能會放了我們,結果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我相信,要是沒有范蠡和文種的話,趙勾踐那樣跟他們拼了,肯定贏不了。這件是也與後來勾踐大敗吳軍有著密切的聯絡。在現實生活也有這樣頭腦發達的人,能夠用的智慧使自己死裡逃生。

  其次:我被越王勾踐的那種永不忘國恥的精神所震懾,他不像吳王夫差那樣勝利了就得意忘形,而是勝不驕、敗不餒:每天吃飯之前嘗一嘗苦膽,它的衣著也很樸素,這體現了他要奪回大好江山的決心由多大。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些人曾經被冤枉,他不忘恥辱,等到有好時機使,他便去伸冤,最終還自己一個清白。

  這就是我讀《臥薪嚐膽的勾踐》後的感想。

  :鄙俗小人勾踐

  近來讀史,感慨於《國語·越語上》中關於勾踐滅吳一段。

  史書描述重在史實,但我們不妨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反覆玩味琢磨,我實在對這位吳越大地上的名人不存一絲好感。

  這其實歸咎於勾踐人格的鄙俗。喜歡奢靡享樂本無可厚非,但作為君主過分貪戀就罪莫大矣,越王勾踐就是這樣的一個君主。因為為君不勤,國家內憂外患嚴重,以致無法收拾殘局。在國將不國的情況下,勾踐厚著臉皮號令三軍“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話似謙虛、誠懇,實則虛偽。他以此為手段籠絡了他的大臣。而後又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打動他的國民。統治者說幾句“罪己”的話,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勾踐是一個精明的統治者,在關鍵的時候他假惺惺地譴責自己幾句,就很輕鬆地得到了原諒甚至擁護。危急時刻,大夫文種、范蠡義無返顧地站了出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們出謀劃策,身先士卒,鼓勵勾踐臥薪嚐膽:“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入吳,身親為夫差前馬”併發布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減免賦稅,獎勵耕織,君民同甘共苦,國內空前團結。

  浣花溪旁的美麗女子西施也款款走來了,滿眼哀怨,一腔無奈,面對越國宮殿幽幽一望,被送入了吳國深宮。

  後,數年勵精圖治,韜光養晦,越國國力增強,三敗吳於囿、沒、郊,滅吳。

  苦難已成過去,越國國民的累累白骨換來了今天的舉國歡慶。

  功成名就,文種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該歇歇了,緊繃的弦也該鬆弛鬆弛了吧?卻見范蠡匆匆而來:文種,我們還是走吧,走的越遠越好!文種驚訝了:吳已滅,歌舞正昇平,國家建設正是用人之際啊,我們為什麼要走?范蠡:你忘了嗎?我們的君主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於處安!不走?我該走了,我還得去找西施呢!范蠡躍上快馬,絕塵而去。黃沙彌漫,暮色浸潤著文種,他自失了:越王可是說過“有能助寡人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的,他怎麼會殺我?怎……

  為良相,建功立業讓文種千古留名;但他卻不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幾年前勾踐的許諾和功勞簿上厚重的一筆又算得了什麼?悲哉!狡兔死,走狗烹;禽鳥盡,良弓藏!在勾踐的眼裡,文種、范蠡還有浣花溪畔美麗少女只是他的走狗和良弓,只是他進行統治的工具,“共知越國之政”?做夢吧?!國泰民安了,還用你們這些人幹什麼?你們都是統治的絆腳石,該除之而後快!

  可惜文種不懂得勾踐的心理,不懂得在勾踐的眼中自己只是勾踐統治工具的道理。於是,正當他做著苦盡甘來的美夢時,勾踐的勾魂刀讓他的冤魂飄飄悠悠不知何處去了……

  只是不知泛舟碧波的西施和范蠡遭遇文種冤魂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