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歷史簡介

  大明湖,位於濟南大明湖公園中,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面積甚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2]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宋時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

  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臺、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古時湖面甚闊,今五龍潭一帶也包括在內。後歷經變遷,至金代起,大明湖專指城內湖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1958年濟南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並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維修古建,廣植花木。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乃至全國著名風景遊覽區。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旅遊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大明湖公園的領導者們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多種活動,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並逐步形成傳統。例如,大明湖中新建了百米噴泉、水幕電影和江北第一大蘭花培育基地蘭島,便明湖風光更加絢麗多彩。市政府還計劃對大明湖公園進行擴建,擴建後公園面積將由86公頃擴大為106公頃,屆時大明湖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遊人面前。

  大明湖擴建工程於2007年10月開工。、省政府對這項工程高度重視,、市政府把大明湖擴建作為迎全運會重點專案、泉城特色標誌區核心工程和重要的民心工程,精心組織實施,優質高效推進。該工程總投資21億元,拆遷居民2961戶、國有單位21個,擴建後總面積由86公頃擴大到103.4公頃,新增水面11.7公頃、陸地17.7公頃。恢復重建超然樓、明湖居、聞韶驛等歷史古蹟;增闢老舍與濟南、秋柳人家等文化展館;新建七橋風月、稼軒悠韻、秋柳含煙等八大景觀,建成橋樑28座、仿古建築8組;修繕老建築10組;挖湖65.1萬立方米,清淤21.53萬立方米,假山石砌疊2.79萬噸,駁岸砌壘7052米,道路廣場鋪裝7.48萬平方米,綠化15萬平方米,鋪設管線11.5萬米。整個景區呈現出曲徑通幽、溪橋相映、草木蔥蘢、瑞鳥翔集的良好景觀效果。

  大明湖歷史概述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 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紛呈,尤以天高氣爽的秋天最為宜人。春日,湖上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盪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蔥綠片片,嫣紅點點;秋日,湖中蘆花飛舞,水鳥翱翔;冬日,湖面雖暫失碧波,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還珠格格》中夏雨荷與皇上邂逅的地方***,繁華都市中天然湖泊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視窗,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大明湖是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佔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市區諸泉在此匯聚後,經北水門流入小清河。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湖面約佔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4.5米。大明湖是5A級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的人還:

1.大明湖導遊詞大全

2.濟南大明湖導遊詞

3.濟南大明湖導遊詞精選

4.有關大明湖畔的抒情散文

5.大明湖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