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風景區自駕遊

  綿山,亦名綿上,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攻略,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路線

  太原方向:沿大運高速一路南下至靈石出口下即可。下高速後約10公里左右。

  西安方向:沿西禹高速過黃河龍門大橋至侯禹高速到大運高速北上至靈石出口下。

  進入綿山***旺季票價110元【全山通票】,小交通50元***

  攻略

  自然景觀

  奇:抱腹巖之大,抱二百餘間殿宇及一兩百萬遊人於內而不滿;險:天橋是一條三百餘米,上離山頂20多米,下距溝底300餘米,多雲天氣,人在橋上過,雲在腳下湧。從巖溝直插巖上摩斯塔的500餘米的路程,幾乎都是75度的絕壁,其驚險程度比華山千尺幢毫不遜色。秀:水濤溝樹木曲徑怪石,樹木蔭翳,瀑布各異;棲賢谷九曲一線天,人行吊橋驚無險,腳踏瀑布奇亦秀。因此綿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險峻粗獷,又有江南名山的秀麗多姿。

  不要為自己孤陋寡聞而慚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春秋”、“史記”,但,介子推“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的千古絕唱,卻能輕易地吸引你的注意力,原因是:他是如此的“個性”,以致千百年來專家學者們只能猜測揣摩他的心思,那麼,遊覽他當年攜母隱居的山水間,也許會能感悟到他的高風亮節吧……而介休的另一個聲名遠揚的地方——張壁,因其塵封住一段不為人知的神祕歷史而令人好奇,成為世人爭相探訪的千年古鎮。

  人文景觀

  博:綿山共有88座寺廟,二千餘間殿宇,僅大羅宮道教建築群面積即達三萬平方米,為全國之最。精:綿山雖屢遭劫難但仍保留有許多古建築和碑刻、彩塑。雲峰寺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構件都是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古:綿山鐵瓦寺是中國最早的山區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迴鑾寺建於唐代之前,五龍寺為北宋前建築。

  大羅宮摺疊

  大羅宮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美妙的傳說。相傳這裡是春秋晉國介之推當年所看到的“大羅仙境”。

  “三清上,曰大羅”。道教認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層為大羅天。大羅宮之意就是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綿山大羅宮高懸於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我們現在看到的龐大建築群是近年復修的。主體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群總面積共達3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曾有人撰文稱其“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抱腹巖摺疊

  抱腹巖坐東面西,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分上下兩層,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於“腹”內,為天下“絕無僅有”。巖內有云峰寺,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距今一千七百餘年。建築風格可與懸空寺相媲美,雖歷經滄桑仍保留至今。歷史上,雲峰寺名稱多有變化,時而稱為抱腹寺,因其建於綿山最大的抱腹巖內而得名;時而稱為雲峰寺,因其位於綿山峭壁之上,雲霧起時常被封鎖於浩渺之中而得名;時而稱為大巖寺,因抱腹巖之大容廟宇近百間而得名。

  美食

  彭祖養生藥膳

  彭祖,即彭鏗。據考彭祖年輕時曾在綿山龍脊嶺修行多年,期間常食綿黃芪、黃精、黨蔘、柏籽等,因而活了八百歲,成為中國曆代最長壽的人。彭祖倡導美食、養生、藥膳,是氣功導引第一人,創出了天下名宴彭祖養生宴,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烹飪先師。彭祖養生宴歷經4千多年演變、發展、充實,最終成為綿山的著名風味宴席之一,是目前國內歷史悠久、品種較豐富的特色養生宴,也是瓊崖賓館養元齋名廚傾力打造的品牌宴席。此宴重在養生、滋補,在菜餚配製過程中,參閱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飲食正要》、《調鼎集》、《中藥大辭典》等大量典籍,並以選料豐富、烹調方法多樣、菜餚口味多變、滋補養生功效顯著而受到廣大遊客的好評。

  綿山介公宴

  西晉末年,朝綱腐朽,諸侯割據,石勒遂在綿山建寨起義。石勒立志解民倒懸,廣招天下英雄豪傑,恰逢名士郭璞前來投奔。二人志同道合,一同瞻拜介神,立誓“同心協力,救困護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後同入寨中飲酒進食,席宴豐盛,口味清鮮,營養豐富,頗有特色。郭璞用餐後極為讚賞,便問石勒何名?石勒哈哈大笑,說:“我兄弟二人剛祈禱完介神,願介神護佑咱拯救百姓,統一華夏早日成功,就定名為介公宴吧。”從此該宴便成為綿山佳餚。據說,石勒稱帝后常常用此宴宴請大臣,成為眾臣常食的美味佳餚。

  開元御宴

  “開元御宴”是聞名三晉的綿山名宴,它始於唐代。相傳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上綿山朝拜,縣令要在綿山一家飯莊接待,並要求菜餚鮮美,稀奇古怪,風味獨特。店家便按當地口味做了一桌宴席。唐玄宗食後贊其“香鮮味美”,張悅、宋景也從未品嚐過這種山中風味,齊誇“好吃”。店家看皇帝、大臣吃得滿意,遂斗膽請求聖上賜名,唐玄宗脫口而出,“就叫開元御宴吧”。之後,凡上綿山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都要品吃此宴,此宴逐漸出名,流傳至今。

  農家宴

  相傳,此宴出自東漢永興年間。東漢後期,郭泰聯合三萬名太學生抨擊朝政黑暗與腐敗,成為當時名震天下的“清議”。河南尹李膺稱郭泰“身有仙骨,寰觀氣宇”;汝南太守範滂贊其“隱不違親,貞不絕俗。”之後,由於當時的社會現實與個人崇高品德的猛烈撞擊,飽讀經典的郭泰從洛陽返回介休從教育人。一日,與郭泰結為莫逆之交李膺、範滂至介休探望老友,郭泰相偕上綿山朝拜遊覽。為款待老友,郭泰特地在綿山一館舍備下一桌農家宴,綿山雜食,香氣飄逸,鄉風山野之趣,令這些見多識廣的朝廷大員嘖嘖稱奇。從此,“農家宴”這一佳話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併成為三晉名宴。至今,農家宴更因文化底蘊深厚而名揚天下。

  養元齋排骨王

  清雍正年間,太僕寺卿範毓賓回介休省親,將一名廚師帶回京都,適逢雍正皇帝為皇后做壽,宴請文武百官。範毓賓便向皇帝薦舉介休名廚主持御宴,名廚果然不負眾望,蒸、煎、炒、炸、溜、燒、燜傾盡全身技藝,使御宴一掃舊顏,一醉方休。雍正翌日後日出三竿方才酒醒,品之口中仍然美味不絕,心中對綿山風味佳餚深為歎服。數年後,介休名廚告老返鄉。一日,雍正龍體欠安,身心疲倦,單念介休名廚的“養元排骨王”,皇后娘娘即派半副鑾駕趕往介休降旨,將名廚又抬進宮廷,從此養元齋排骨王便成為御膳滋補佳品,也成為綿山獨具特色的名菜。養元齋排骨王肉香飄逸,營養豐富,為眾多菜餚所不能比擬。骨頭裡富含大量的鈣、骨膠原,是補充人體鈣的最佳來源之一。養元齋廚師在烹飪骨頭時,不僅僅是簡單地製作,而是根據更科學、更健康、更美味的理念,又加入一些珍貴的中藥材,如桂圓、山藥、甘草、陳皮等,使營養價值大增,味道更具特色。

  香辣雞脆骨

  此菜出自北宋元豐年間,當時有個叫馬天來的介休書生,每天在綿山放牛看書,疲倦時就在佛香亭坐禪。後來赴京城考試,結果金榜題名,中了進士。好友劉紹先設宴接風洗塵,其中就有這道菜。馬天來品嚐暢飲之際,乘興揮毫題“香辣雞脆骨”五字相贈。後馬天來官至國史編修,還將此菜製法帶回京城,後被列入御膳宴菜。此菜製作用雞腿關節部分的雞脆骨,特色口感柔中帶脆,讓人上癮。

  綿山風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中國民間故宮,華夏第一民居——王家大院,近在咫尺,任您組合,名山、名城、名院一遊皆得。山西省境內大運高速公路,貫穿南北,把山西許多著名旅遊景點串連一線,遊名山***綿山***觀名城***平遙古城***看名院***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名樹***洪洞大槐樹***尋根祀祖盡在彈指一揮間。

  綿山風景區遊覽四季皆宜:

  03——04月份春到綿山,迴歸自然生態遊

  05——09月份尋幽探奇,消夏避暑遊

  10——11月份金秋紅葉、層林盡染,綿山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12——02月份綿山暖冬遊,古老神奇的綿山同一景區溫差懸殊,水濤溝觀冰峰,玉柱擎天,龍脊嶺賞鮮花,山花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