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名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級,其中有些被稱之為名著,今天小編帶你去領略下最長的名著。

  

  《追憶似水年華》***In Search of Lost Time******法語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這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鉅著,以其出色的對心靈追索的描寫和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內容梗概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沒有成功。他經常出入巴黎的上層社會,頻繁往來於各茶會,舞會,招待會及其它時髦的社交場合,並鍾情於猶太富商的女兒吉爾伯特,但不久就失戀了。此外,他還到過家鄉貢柏萊小住,到過海濱勝地巴培克療養。他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現阿爾伯蒂原來是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為妻,以糾正她的所謂的“變態心理”。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於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後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在小說中,敘述者“我”的生活經歷並不佔全書的主要篇幅。這種回憶表現的東西是“自我”,是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這種表現大量採用了"自由聯想"方式,一物誘發一物,一環引出一環,形成作品意識聯想自由流暢的態勢,這就是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徵.因此,這部小說成為意識流小說的先驅,並宣告了"意識流小說"文學流派的形成.作者通過故事套故事,故事與故事交叉重疊的方法,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這裡有姿色迷人,談吐高雅而又無聊庸俗的蓋爾芒夫人,有道德墮落,行為仇惡的變性人渣琉斯男爵,有縱情聲色的浪蕩公子斯萬等等。此外,小說還描寫了一些於上流社會有關聯的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卻永世長存。小說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的勞動者。《追憶似水年華》這部長篇鉅著通過上千個人物的活動,冷靜,真實,細緻地再現了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習俗,人情世態。因此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並論,稱之為“風流喜劇”。

  作品目錄

  第一卷《追憶似水年華》以第一人稱描寫,敘述者馬塞爾患有重度失眠症,經常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開始回憶起童年時在貢佈雷的生活。男主人翁年幼時的體弱多病,敏感異常,有一年夏天晚上,鄰居斯萬先生,沒有斯萬夫人奧黛特陪同,來看望敘述者的父母。敘述者睡前等不到母親的親吻,心裡非常難受。有一年冬天,他把瑪德萊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時在萊奧妮姨媽家裡。在貢佈雷家,有兩條步行小道,一條通往斯萬家,稱為斯萬家之路,另一條通往蓋爾芒特府邸,稱為蓋爾芒特家之路。斯萬先生在劇院裡結識了交際花奧黛特·德·克雷西,事實上是一名高階妓女,一開始斯萬先生不喜歡她,後來逐漸愛上她。維爾迪蘭夫人覺得斯萬令人厭煩,便不再邀請他。

  第二卷這時男主人翁又開始進入回憶狀態。他在貢佈雷見萬見漂亮的希爾貝特·斯萬,經常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爾貝特的來信,她請他到家裡來吃點心,他如約赴宴,在斯萬家聽到別人談論阿爾貝蒂娜。舊日同學布洛克帶他去嫖妓。媽媽桑向他介紹一位名叫拉謝爾的妓女。後來希爾貝特在刻意迴避他,兩人的感情日漸淡薄。兩年後,外婆帶著他和女僕弗朗索瓦絲同去海濱城市巴爾貝克,外婆向他介紹了維爾巴里西斯侯爵夫人,並乘車出遊,認識了侯爵夫人的外孫羅貝爾·德·聖盧。兩人很快成為好朋友。聖一盧後來成為希爾貝特的丈夫。馬塞爾經由畫家艾爾斯蒂爾認識了阿爾貝蒂娜·西蒙納,馬塞爾漸漸愛上了她。

  第三捲回到巴黎後,父母親蓋了新房子,大夥一起討論新房子的議題。這時發生了全法國沸騰的“德雷福斯事件”。聖盧在東錫埃爾服兵役,男主人翁想去探望。由於聖盧的牽線,在歌劇院,在東錫埃爾府邸,在韋爾珀裡齊夫人的繁華沙龍中,馬塞爾受到優厚的款待。一日男主人翁陪外婆到香榭麗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症突然發作。不久去世。馬塞爾的母親知道他暗戀蓋爾芒特公爵夫人。男主人翁參加維爾巴里西斯夫人的晚會,見到蓋爾芒特公爵夫人,他心裡暗暗愛慕著蓋爾芒特公爵夫人。還結識了夏爾呂斯男爵。

  第四卷馬塞爾第二次來到巴爾貝克海濱,偶然遇到阿爾貝蒂娜,又恢復了親密交往,兩人在舞會、花園和遊樂場中盡情歡樂。最後馬塞爾還是決定娶她為妻。

  第五卷馬塞爾與阿爾貝蒂娜在巴黎同居,阿爾貝蒂娜跟一個名叫安德萊的女子很要好,馬塞爾懷疑她們有同性戀關係,後來此事得到證實。於是他想離開她,卻無法痛下決心。一日阿爾貝蒂娜離家出走,給他留下一封信,說他們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還是趁早分手。

  第六卷阿爾貝蒂娜離去後,男主人翁從此沒有她的下落,後來從蓬當太太的電報中得知她騎馬不慎摔在樹上撞死了。這使他想去尋找別的女人。母親帶馬塞爾到威尼斯旅行,仍然時常想起阿爾貝蒂娜,不久母親回到法國,馬塞爾一個人留下。他收到吉爾貝特的信,說她已跟聖—盧結婚。但後來聖—盧竟愛上了男提琴手莫萊爾。

  第七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聖—盧在前線戰死,男主人翁一直待在療養院,有一回見到夏呂斯,是一名同性戀,常往來於同性戀旅館,男伴男爵是***待狂,經常鞭打他。夏呂斯是親德份子,常在林蔭道上散佈失敗論。大戰結束後,男主人翁來到蓋爾蘭特王府門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瑪德萊娜小蛋糕的那種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經失去了的天堂。”交際場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淪為乞丐,有人早己死去。他決定用文字將這些回憶記錄起來,找回了失去的時間。

  點評鑑賞

  法國著名傳記文學家兼評論家A·莫羅亞***1885—1967***在1954年巴黎伽裡瑪出版社出版的《七星叢書》本的《追憶似水年華》序言中寫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這五十年中,除了《追憶似水年華》之外,沒有別的值得永誌不忘的小說鉅著。不僅由於普魯斯特的作品和巴爾扎克的作品一樣篇帙浩繁,因為也有人寫過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說,而且有時也寫得文采動人,然而他們並不給我們發現‘新大陸’或包羅永珍的感覺。這些作家滿足於挖掘早已為人所知的‘礦脈’,而馬塞爾·普魯斯特則發現了新的‘礦藏’。”這也是強調《追憶似水年華》的藝術優點就在於一個“新”字。然而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不在於單純的創新,也不在於為創新而創新,更不在於對於傳統的優秀藝術傳統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從零開始的創新。創新是藝術的靈魂,然而創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絕不是盲目的幻想。《追憶似水年華》的創新是在傳統的優秀藝術基礎上的發展。法國詩人P·瓦萊裡***1871—1945***和著名評論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們的評論中誇獎《追憶似水年華》的藝術風格繼承了法國文學的優秀傳統。紀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魯斯特和十六世紀的偉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風的曠達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脈相承之妙。還有別的評論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魯斯特受法國著名的回憶錄作家聖·西蒙***1675—1755***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