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快樂的知識經典語錄

  快樂的知識是《詩與思文叢》之一。是尼采一八八二年撰寫的,其中第五卷補寫於一八八六年。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 他是思想家,這意味著:他善於簡單的——比事物本身還要簡單——對待事物。——尼采《快樂的知識》

  2*** 他完全沒有妒意,這也難怪,因為他決意佔領一塊迄今無人佔領,甚至無人見過的土地。——尼采《快樂的知識》

  3*** 人要麼永不做夢,要麼夢得有趣;人也必須學會清醒,要麼永不清醒,要麼清醒得有趣。——尼采《快樂的知識》

  4*** 倘若給自己增添劇痛,聽見劇痛的呼號卻不被劇痛和不安所毀,這樣的人才堪稱偉大啊!——尼采《快樂的知識》

  5*** 最大的痛苦乃精神的最後解放者,由於這個痛苦,我們才得以瞭解事物最後且最深的真理。——尼采《快樂的知識》

  6*** 哪裡有統治,哪裡就有群眾;哪裡有群眾,哪裡就需要奴性;哪裡有奴性,哪裡就少有獨立的個人。——尼采《快樂的知識》

  7*** 你要成為你自己。——尼采《快樂的知識》

  8*** 習慣使我們雙手機巧,使頭腦笨拙。——尼采《快樂的知識》

  9*** 笑意味著幸災樂禍,不過伴隨著良心。——尼采《快樂的知識》

  10*** 沒有一貫的蔑視,又怎能不斷地欣賞呢?——尼采《快樂的知識》

  尼采快樂的知識句子語錄

  1*** “善與惡皆為上帝的成見。”蛇如是說。——尼采《快樂的知識》

  2*** 究竟什麼是真理?——不可駁倒的謬誤便是。——尼采《快樂的知識》

  3*** 我相信:一切事物的價值必將重新得到評估。——尼采《快樂的知識》

  4*** 大勝的最大好處,莫過於解除了勝利者對失敗的恐懼感。——尼采《快樂的知識》

  5*** 要破壞一件事,最刁鑽的辦法是:故意用歪理為這事辯護。——尼采《快樂的知識》

  6*** 說到底,還是“信仰使人快樂”!注意!並非道德使人快樂!——尼采《快樂的知識》

  7*** 眾人對某人的感激之情達到恬不知恥的程度,某人也就有名望了。——尼采《快樂的知識》

  8*** 獲取生活中最豐碩果實和最大享受的祕密在於,冒險犯難地生活!——尼采《快樂的知識》

  9*** 人們視需要為事物發生之“因”,其實,它往往是事物發生之“果”。——尼采《快樂的知識》

  10*** 我要做的絕不止此。我不是尋求者。我要為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太陽!——尼采《快樂的知識》

  11*** 凡我們所為之事,從未被人理解;一直是這樣:要麼被讚美,要麼被指責。——尼采《快樂的知識》

  12*** 一定要相信我,要想在生活中碩果累累或充滿高興,那就是要去生活在危險中。——尼采《快樂的知識》

  13*** 深沉之人的歡樂在於,偶爾像飛魚一般弄潮于波峰浪尖;他們推崇事物的最佳處:凡事均有表面,或稱之為表皮。——尼采《快樂的知識》

  14*** 寧可聽任別人偷盜自己,也不要周圍一群稻草人,這就是我的癖好。這在任何情況下,只是癖好罷了,豈有他哉!——尼采《快樂的知識》

  15*** 我擔心動物把人當成它們的同類,當成危失去了動物正常理智的同類,當會哭、荒唐和不幸的動物。——尼采《快樂的知識》

  16*** 看啊!看啊!他脫離人群跑開了!這些人於是就跟在他的後面跑,原因只是他跑在眾人前面罷了。群居的人就喜歡這樣啊!——尼采《快樂的知識》

  17*** 知識深奧者致力於明晰;當眾故作深奧者致力於晦澀,因為眾人以為凡見不到的東西皆高深莫測,他們膽小如鼠,極不情願涉水。——尼采《快樂的知識》

  18*** 何為惡?侮辱他人便是惡。何為人性?不讓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何為人所能得到的自由?那便是無論採取何種行為,都不會令自己蒙羞。——尼采《快樂的知識》

  19*** 一個人抗拒他的時代,把時代拒之於門外,更有甚者,還追究時代的責任。這樣肯定造成影響。他是否想造成影響,這不重要;關鍵是他能。——尼采《快樂的知識》

  20*** 我的一切本性都在對我說:讚美我吧,推動我吧,安慰我吧。其餘的,我一概聽不見;或者,即使聽見也立刻忘卻。我們只與自己交往,一直如此。——尼采《快樂的知識》

  21*** 我的思想應該告訴我現在站在何處;無論我浪跡何方,思想也不應背棄我;我喜歡未來的不確定性,而不願因為焦急和對未來預先付出代價而毀滅。——尼采《快樂的知識》

  22*** 他現在窮了,原因並非別人剝奪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拋棄了一切。緣何如此?——他慣於尋覓。所謂窮人,正是那些對他甘願受窮作了錯誤理解的人。——尼采《快樂的知識》

  23*** 思想家不需要旁人的喝彩和掌聲,只要對他自己的掌聲從不懷疑就行——對他來說,這是斷不可缺少的。有誰不需要自己的掌聲或類似掌聲的讚美呢?——尼采《快樂的知識》

  24*** 思想告別了任何信仰,告別了任何要求獲得確定性的願望,而習慣於以輕便的繩索和可能性支撐自己,即便面臨深淵猶能手舞足蹈,這樣的思想即為卓爾不群的自由思想啊!——尼采《快樂的知識》

  25*** 有一個湖泊,它會在某日拒絕排水,在現在的排水處築起一道堤壩,水面於是越漲越高;同樣,類似湖泊的拒絕也將賜予我們力量,人自此越升越高,再也不向上帝洩流了。——尼采《快樂的知識》

  26*** 我給我的痛苦起了一個名字,管它叫做“狗”。它與別的***有趣糾纏不休。我可以對它厲聲呵斥,在它身上發洩惡劣情緒,就像別人對待他僕人和老婆一樣。——尼采《快樂的知識》

  27*** 下雨了,我念及窮人們在這時擠在一處,各自懷著許多憂愁,對憂愁也毫不掩飾,於是,每個人都一門心思給他人制造痛苦,這樣,自己在天氣不好時才感快慰,可悲的快慰。窮人的劣根性就在於此!——尼采《快樂的知識》

  28***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瞭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尼采《快樂的知識》

  29*** 將你們的都市建立在維蘇威火山旁吧!把你們的船開進未經探險過的海域吧!生活在戰鬥中吧,同你同與你們匹敵的人開戰吧!你們這些求知者呀,倘若還不能成為統治者和佔有者的話,那就成為強盜和征服者吧!——尼采《快樂的知識》

  30*** 我們不是埋首書本並由書本而產生思想的人。我們的習慣是在戶散步攀登和舞蹈,最好是在寂靜無人的山間,要麼就在海濱。在這些地方,連小徑也顯出若有所思的情狀。至人和音樂的價值,我們首先要問:“它會走路嗎?它會舞蹈嗎?”——尼采《快樂的知識》

  尼采快樂的知識序言

  《快樂的知識》一書,是尼采1882年撰寫的,其中第五卷補寫於1886年。他在第二版前言***1886年秋***中提及,此書是他大病初癒之後寫就的,是疾病和痛苦娩出的胎兒,由於這次康復大出他的意外,故“快樂的知識”意味著“心靈的狂歡”,“康復的陶醉使他居然闡發諸多非理性、愚妄之論,抒發孟浪情愫,侈談外表棘手而實則並非如此的種種問題”。

  所謂“非理性”、“愚妄”、“孟浪”云云,當然是作者“自知性僻難諧俗”的自嘲;作為決意“為自己創造一個特殊太陽”的偉大哲學家、詩人,尼采在揭露和批判非神聖、非道德、非人性的世界時,處處表現出驚世駭俗的狂狷、放任和尖刻,往往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敢言;庸人和道學家聽起來似夢囈、譫語,與尼采心靈相通的人則有痛快淋漓之感。正是這些不合時宜的連珠妙語,顯現出尼采才藻富瞻、哲理深邃、思辯明晰。

  這本語錄式的小書涉及的問題頗多,諸如生命、個體與群體本能、愛情、文藝、哲學、科學、道德、法律、宗教、社會發展,等等,是否可以說,尼采思想的精髓大體上已包羅在這部奇書裡了。

  現將書中涉及的問題擇其要者介紹於後:

  尼采力主儲存個體本能和人的自由意志,指出群體本能意識、道德和宗教無不以否定個體本性和自我為目的。他響亮地喊出“你要成為你自己”,“情慾比禁慾和偽善好;誠實,即便是惡意的誠實也比因恪守傳統道德而失去自我好;自由之人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然而,不自由的人則是玷辱人之本性,因此不配分享天上和人間的安慰。總之,誰要做自由人,必先完全成為他自己。自由不會如神賜之物落在人的懷裡”。尼采認為失去自我的人會有許多人性弱點:畸形、孱弱、平庸、畏葸、卑瑣、笨拙、自感厭倦,尼采甚至尖刻地將其比為“馴服動物”;又說“內心的順從和依附,正是你我不幸之所在”。關於個性的歷練,尼采主張勇對不幸,說“世間存在不幸,這對個人來說是完全必要的”。“通往個人的天堂之路總要穿越個人的地獄”。因此,人要坦然直面恐懼、貧困、匱乏、黑暗、艱危和失誤。

  尼采對當時歐洲普遍盛行的道德準則是全盤否定的。道德被他稱之為“道德猛獸”,指出“道德乃是個人的群體直覺”,揭露道德的偽善,是道德“打扮”了歐洲人,使其華貴、重要、體面乃至神聖;使愚蠢、盲目、瘋癲、可疑的世界顯得正義、智慧、聖潔、善良。

  尼采在書中尖刻諷刺作家、詩人、戲劇家、藝術家充當“訓育排練”者,無情鞭撻他們不敢正視現實、圓滑世故、見風使舵、作品虛偽、矯飾、煽惑、故作“激情”。

  尼采在書裡宣佈:“上帝死了。”指出基督教的傳統無論“愛”、“同情”、“仁慈”等說教也罷,提倡“禁慾主義”也罷,其宗旨都是扼殺個人,說“善與惡皆為上帝的偏見”,這個世界絕非“神聖”。

  已為廣大讀者熟悉的價值重估問題,書中的原話是:“我相信,一切事物的價值必將重新評估。”這尤能顯示尼采高蹈卓拔的見識和無所畏懼的勇氣。他說:“當我們感到數千年的評估依然在禁錮著我們,左右著我們,真是度日維艱啊!”尼采的頭腦裡不存在什麼偉人,故不囿於任何成說,而是敢為天下先。正如奧地利著名文學家茨威格讚頌***絕非惡意***道:尼采是德國哲學知識領域首先打出的一面“海盜黑旗”。他本人稱自己是“未來時代的早產兒、頭生子”,預見“上帝死後”必將出現道德坍塌、斷裂、敗壞、沉淪、傾覆等一系列後果,且被他死後的歷史所應驗。這,或許正是尼采的偉大和魅力所在了。

  誠然,此書也並非字字珠璣、句句嘉言,全都令讀者“快樂”。他對普通民眾、工人、婦女、猶太人的蔑視,對奴隸制的稱許,對社會主義者及社會主義運動的詆譭,對東方民族,特別是對中國的偏見、貶抑均屬紕繆之論,這在他那些曠達不羈、絕後空前的見解中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籟。但終究瑕不掩瑜,尼采卓然特立的瑰意琦行依舊啟迪後昆,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