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火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海水發光現象被人們稱為“海火”。海火常常出現在地震或海嘯前後。你對海火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海火的相關知識。

  海火形成的原因

  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陸海嘯發生時,人們看到了更奇異的海火。波浪湧進時,浪頭底下出現三四個像草帽般的圓形發光物,橫排著前進,色澤青紫,象探照燈那樣照向四面八方,光亮可以使人看到隨波逐流的破船碎塊。一會兒,互相撞擊的浪花,又把這圓形的發光物攪碎,隨之就不見了。

  1975年9月12日傍晚,江蘇省近海朗家沙一帶,海面上發出微微的光亮,隨著波浪的起伏跳躍,像燃燒的火焰那樣翻騰不息,一直到天亮才逐漸消失。第二天傍晚,亮光再現,亮度更強。以後逐日加強,到第七天,海面上湧現出很多泡沫,當漁船駛過時,激起的水流明亮異常,如同燈光照耀,水中還有珍珠般閃閃發光的顆粒。幾小時以後,這裡發生了一次地震。

  美國學者對圓柱形的花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種岩石試樣進行破裂試驗。結果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試樣便會爆炸性地碎裂,並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一股電子流,激發周圍的氣體分子發出微弱的光亮。在實驗中,他們還注意到,如果把樣品放在水中,則碎裂時產生的電子流,也能使水面發出亮光。

  不過,在海嘯發生時,不像地震那樣會發生大量的岩石爆裂***當然地震海嘯除外***。那麼,海火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一些人認為,海火作為一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有著多種的成因機制,生物發光和岩石爆裂發光只是其中的兩種可能機制,由不同機制產生的海火,有著什麼不同的特徵,目前尚是謎題。

  海火之謎

  說法一:

  海火是怎樣產生的呢?一般認為是水裡會發光的生物受到擾動而發光所致。如拉丁美洲 大巴哈馬島的“火湖”由於繁殖著大量會發光的甲藻,每當夜晚,便會看到隨著船槳的擺動,激起萬點“火光”。現在已知會發光的生物種類還有許多細菌和放射性蟲、水螅、水母、鞭毛蟲,以及一些甲殼類、多毛類等小動物。因此,人們推測,當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嘯的劇烈震盪時,便會刺激這些生物,使其發出異常的光亮。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對此持有異議。他們提出,在狂風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樣受到激烈的擾動,為什麼卻沒有刺激這些發光生物,使之產生海火?他們認為海火是一種與地面上的“地光”相類似的發光現象。

  說法二:

  還有一種看法是:海洋中發光浮游生物大面積密集而引起海水發光的現象。最常見的發光浮游生物有甲藻綱的夜光藻,輻足綱的膠體蟲,水螅綱的多管水母,缽水母綱的游水母,有觸手綱的側腕水母,無觸手綱的瓜水母,有針亞綱的針紐蟲,頭足綱的耳烏賊,多毛綱的毛翼蟲,甲殼綱的海螢,等等。

  發光機制包括細胞內發光和細胞外發光兩類:前者較普遍,以夜光藻為代表;後者為從生物體排放出來的某些腺體中含有能發光的物質。兩者都是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因放出的能量很微,稱為冷光。它們引起的海水發光現象,可影響海軍的作戰。

  說法三:

  這種說法叫做電流機制說。

  美國一些學者對圓柱型的花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種岩石式樣進行壓縮破裂實驗時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式樣會產生爆炸性碎裂,並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一股電子流,電子流激發周圍氣體分子發出微光.如果把樣品放在水中,則碎裂時產生的電子流能使水發光.當強烈地震發生時,廣泛出現的岩石爆裂,足以發出使人感到炫目耀眼的亮光。所以,他們認為,地震海火的產生與這種機制有關

  相關閱讀:

  地震的震中震源

  震源

  地球內部直接產生破裂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區域。

  震中

  根據地震儀記錄測定的震中稱為微觀震中,用經緯度表示;根據地震巨集觀調查所確定的震中稱為巨集觀震中,它是極震區***震中附近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的幾何中心,也用經緯度表示。由於方法不同,巨集觀震中與微觀震中往往並不重合。1900年以前沒有儀器記錄時,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壞範圍而確定的巨集觀震中。

  震中距

  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叫做震中距。同一個地震在不同的距離上觀察,遠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樣。

  震源深度

  從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

  極震區

  震後破壞程度最嚴重的地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