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圖書館是什麼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的年輕人在休息的時候喜歡泡在圖書館裡看看書,因此來放鬆自己的心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亞洲最大圖書館,希望你們喜歡。

  亞洲最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33號,與海淀區白石橋高粱河、紫竹院公園相鄰。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主樓為雙塔形高樓,採用雙重簷形式,孔雀藍琉璃瓦大屋頂,淡乳灰色的瓷磚外牆,花崗岩基座的石階,再配以漢白玉欄杆,通體以藍色為基調,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中國國家圖書館分為總館南館、總館北館和古籍館,館藏書籍3119萬冊,其中古籍善本有200餘萬冊。200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建築面積為28萬平方米,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

  北京圖書館的發展歷程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籌建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調內閣大庫、翰林院、國子監南學書,以及文津閣《四庫全書》、敦煌劫餘遺書作為基本館藏。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飭京師圖書館,凡在內務部立案的出版圖書均交京師圖書館庋藏,國家圖書館職能開始體現。

  百年來,京師圖書館陸續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稱國家圖書館,通過國家撥交,社會捐贈和館員努力購藏,形成了兩千七百萬冊件藏書、兩百TB數字資源的浩瀚館藏。館舍面積達到二十五萬平方米,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擔著為國家立法決策機構、教育科研單位和社會公眾服務的重任。

  國家圖書館先後有繆荃蓀、陳垣、梁啟超、蔡元培、任繼愈等出任館長,團結社會賢達共襄館務,培養出眾多圖書館人才。還有一代代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他們立志崗位成才,恪盡職責,甘為人梯,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支撐起國家圖書館這座知識大廈,也形成了貫穿百年的國圖精神。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家圖書館大膽開拓,銳意改革,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承擔了許多國家重要文化工程。國家圖書館以人才興館、科技強館、服務立館為宗旨,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909年9月9日***清宣統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軍機大臣、學部尚書張之洞的奏請,籌建京師圖書館。

  京師圖書館成立後,繆荃蓀首任監督。江翰、夏曾佑、梁啟超等先後任館長。魯迅等知名學者為它的建設付出了巨大努力。儘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後的北洋政府國庫空虛,無力維持圖書館的經費,但京師圖書館古籍館藏豐富,同時因接受全國繳送而具有國家館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大進步。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國立京師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隸屬大學院。為解決經費問題,經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中基會”***談判並簽定協議,國立北平圖書館與中基會屬下的北海圖書館於1929年8月合併。合併後,館名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會合組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領導。中海居仁堂為一館,北海慶霄樓為二館。這一時期,由於經費有了保障,館藏豐富,關心圖書館建設的各界知名人士眾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館員,採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管理方式,並於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館舍。這一切,使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事業發展出現了飛躍。

  抗日戰爭期間,該館部分館藏和館員南遷,並陸續在上海、香港、昆明、重慶等地建立了辦事處。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館駐各地辦事處及藏書,除存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善本書和自南京運臺北的18箱內閣大庫輿圖外,陸續運回北平。在此時期內,該館多次遇到嚴重的經濟困難。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後,該館才重獲新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館歸屬文化部領導。1949年9月27日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1951年6月更名為北京圖書館。1958年6月,該館改屬北京市領導。1960年11月,該館重歸文化部領導。

  伴隨著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步伐,該館也出現了大發展的局面。藏書量年均增長40萬冊,並接受了國內很多藏書家和知名學者捐贈的珍貴圖書和手稿,充實了國家書庫。讀者人次和圖書流通率均有成倍增長,並積極開展為科研和生產提供的參考諮詢服務,出版了多種聯合目錄與專題書目,還舉辦了多次展覽和報告會,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1957年,根據國務院通過的《全國圖書協調方案》,該館作為全國第一中心圖書館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在主持編輯圖書分類法、全國聯合目錄、統一編目卡片和圖書館人員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貢獻,發揮了國家圖書館的作用。

  北京圖書館的書庫資源

  國家圖書館是一個國家圖書館事業的核心,其主要職能是:①完整、系統地蒐集和保管本國的文獻,從而成為國家總書庫。②為研究和教學採選外國出版物,使其擁有一個豐富的外文館藏。③開展科學情報工作,為科學研究服務。④編印國家書目,發行統一編目卡片,編制回溯性書目和聯合目錄,發揮國家書目中心的作用。⑤負責組織圖書館現代技術裝置的研究、試驗、應用和推廣工作,開展全國圖書館網路化的設計、組織和協調工作,在推動圖書館實現現代化中起樞紐作用。⑥為圖書館學研究蒐集、編譯和提供國內外情報資料,組織學術討論,推動全國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⑦代表本國圖書館界和廣大讀者的利益,參加國際圖書館組織;執行國家對外文化協定中有關開展國際書刊交換和國際互借工作的規定;開展與國際圖書館界的合作與交流。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綜合性研究圖書館,是國家總書庫。國家建立的負責收集和儲存本國出版物,擔負國家總書庫職能的圖書館。館藏資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 學位論文、古籍善本、特藏專藏、工具書、年鑑、電子出版物、縮微資料、視聽資料。國家圖書館一般除收藏本國出版物外,還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關本國的外文書刊***,並負責編制國家書目和聯合目錄。國家圖書館是一個國家圖書館事業的推動者,是面向全國的中心圖書館,既是全國的藏書中心、館際互借中心、國際書刊交換中心,也是全國的書目和圖書館學研究的中心。履行蒐集、加工、儲存、研究、利用 總館和傳播知識資訊的職責。國家圖書館是全國書目中心、圖書館資訊網路中心。承擔著為中央國家領導機關,重點科研、教育、生產單位和社會公眾服務的任務。負責全國圖書館業務輔導,開展圖書館學研究。1998年開始,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始立項實施“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部分館藏資料實現數字化,部分資料已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國家圖書館全面入藏國內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獻最多的圖書館。同時重視國內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定的博士論文收藏館,圖書館學專業資料集中收藏地,全國年鑑資料收藏中心,並特闢香港、臺灣、澳門地區出版物專室。

  國家圖書館的外文書刊購藏始於20世紀20年代,是國內典藏外文書刊最多的圖書館,並大

  量入藏國際組織和政府出版物,是聯合國資料的託存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不僅收藏縮微製品、音像製品,還入藏了國內外光碟資料庫近百種,電子出版物8000餘種。

  國家圖書館在蒐集、加工、儲存、提供和開發文獻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藏用並重的格局。

  國家圖書館重檢視書文獻的保護工作,採用傳統的修整技術和先進的縮微攝影技術,對館藏要籍和各類珍稀文獻進行修復和再生性保護。

  中國國家圖書館履行全國書目中心職責,編輯出版國家書目、聯合目錄和館藏目錄。國家圖書館編輯全國書刊聯合目錄始於1927年,1957年以後此項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與管理圖書館計算機聯合編目工作,共建網上聯合目錄,共享書目資料資源和文獻資源。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國家重要的文化機構。代表國家執行有關對外文化協定,開展與國內外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接待外國政府首腦和高階代表團的參觀訪問;增進與世界各國圖書館界、文化界的交流與合作;參與有關國際組織的學術活動。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家圖書館、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並保持著書刊交換關係。通過設在館內的ISSN中國國家中心,使中國連續出版物的書目資訊參加世界範圍內情報資訊的交流與共享。與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等圖書館界開展人員交換、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等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合作,成功地舉辦了各類以中國文化典籍為主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