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及寓意的大全

  語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是中國語言的精華。成語中蘊含著寶貴的文化財富,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輝煌,瞭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傳統中華美德等眾多方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走馬看花的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紮上綵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裡盡情地遊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讚歎,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後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寓意:故事裡的孟郊出身貧寒,他從小勤奮好學。不過仕途不順,後來終於考上了。走馬看花的原意是指得意愉快的心情,現在用來比喻粗略地觀察。小朋友們,學習可能走馬觀花哦,細心探索才能獲得像孟郊這樣喜悅的時刻喲~

  篇二:愚人熬湯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家裡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是否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口,覺得很淡,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裡。這時,鍋裡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裡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 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麼淡呢? 於是這個人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裡,仍舊還是去嘗勺裡的湯。勺裡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以為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裡拼命加鹽。就這樣,木勺裡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一罐鹽經他這麼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裡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

  寓意:事物在不斷髮展,如果你始終用一成不變的老方法去處理新問題,總有一天會碰壁。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管理方式,不然,鍋裡的湯已經鹹過頭了,而你卻還矇在鼓裡渾然不覺。

  篇三:掩耳盜鈴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意: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這樣做,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小朋友們,可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人噢~

  篇四:削足適履的故事

  春秋時期,發生了兩件骨肉相殘的事情。這兩件事情影響很壞,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晉獻公與公子申生的事情。

  晉獻公在晚年時非常昏庸,寵愛妃子驪姬,對她言聽計從。驪姬想讓兒子奚齊當太子,就與奸臣私通,一起商量著如何對付他們的眼中釘——太子申生。

  一次,驪姬用蜂蜜擦頭,引來不少蜜蜂,然後命申生用扇子驅趕蜜蜂。結果,晉獻公在高臺上看到,真的以為申生有戲母之心。晉獻公勃然大怒,從此斷絕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寵,只得自殺。

  驪姬還在獻公面前,說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壞話。獻公聽信讒言,派人去殺重耳。重耳、夷吾見勢不妙,只得逃出晉國,另尋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棄疾與楚靈王的事情。

  楚靈王曾經傳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棄疾去管理被滅的蔡國,而他統率軍隊出征,攻打東方的徐國。公子棄疾見國君不在國內,就帶兵回國,殺死了楚靈王的兩個兒子,擁立他哥哥的兒子子午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靈王聽說公子棄疾掌握了大權,自己又沒有辦法打回去,氣得上吊自殺。公子棄疾見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殺,自己從後臺走向前臺,做了楚王,歷史上稱他為楚平王。

  這兩件事,一件是父親逼死兒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說起來都令人連打冷戰。

  寓意:兄弟姐妹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你最親近的人。所以一定不要互相傷害,要團結友愛。現在比喻不合理的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這就告訴我們要懂得變通,條條大路通羅馬,即使一條路被堵住了,還可以試試另一條路。

  篇五:聲東擊西的故事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于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佈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訊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寓意: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在現實生活中被提及的頻率非常高,它以假動作欺敵,掩護主力在第一時間擊其要害。聲言出東,其實擊西。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早已被歷代軍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時必須充分估計敵方情況。方法雖是一個,但可變化無窮。小朋友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