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撫仙湖旅遊攻略

  撫仙湖,因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雲南撫仙湖的旅遊攻略,供大家參考!

  雲南撫仙湖旅遊景點推薦:祿充村

  位於撫仙湖西岸,距澄江縣城20公里,位於風景秀麗的撫仙湖西岸,轄區面積9.5平方公里,景區內漁村風情濃郁,盛產名貴魚種抗浪魚,景區背山面海,古樹成蔭,人傑地靈,歷史上有“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美稱。景區由風光秀麗的撫仙湖,形如筆架的筆架山,狀如金鐘的玉筍山和濃廕庇日的古榕樹,以及古老獨特的車水捕魚等景觀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雲南撫仙湖旅遊景點推薦:明星景區

  明星景區位於撫仙湖的西岸,江川縣與澄江縣的交界處,距離祿充12公里。在澄江至江川公路西側百米處有座碧雲山,山上有碧雲寺,寺內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築。每到農曆三月初三,是碧雲寺的廟會日。碧雲山下往北1.5公里,有一個明星魚洞,每年3-9月,是捕撈抗浪魚的主要季節,可品嚐到銅鍋煮鮮魚的風味小吃。

  從昆明南部汽車客運站乘開往江川的客車,票價30元,行車2個小時,到江城下車,在轉乘開往澄江的客車,到明星下車,票價3元。

  雲南撫仙湖旅遊景點推薦:孤山島

  湖中西南面,原有兩個小島,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飲虹橋”把兩島連線起來,明末一夕風雨把橋和小孤山蕩盡。現存大孤山,島成橢圓形,似如雞蛋,面積約半平方公里。上有巖洞,還有山峰,比湖面高出40多米,面水一側多斷巖,沿島湖水深奧莫測。島中央舊有千歲松柏,為宋時大理國段氏所遺,但早已焚燬。現大孤山島是撫仙湖惟一的島嶼,位於江川縣境內撫仙湖南部,面積約6萬平方米,孤山南面與海門公園相隔,北面與碧雲寺上的蓮花峰相望。每到農曆六月初六,當地人便前往孤山做廟會。

  以前遊客可在江川碼頭乘快艇上孤山島,自2004年8月起,為維護撫仙湖水體質量,所有機動船禁止運營。這樣一來,遊客去孤山島的路途就有些艱難了,撫仙湖上流行一種水上單車***20元/小時***,價格低廉又環保,但它的缺點是騎行距離不能太長。門票:15元

  雲南撫仙湖旅遊景點推薦:神祕建築

  ***1***發現類似金字塔高大建築和羅馬鬥獸場圓形建築。2005年年底,耿衛在雲南澄江縣披露了近兩年來水下考古的最新發現,一張張金色的聲納掃描圖顯示出水下城市巨集偉的輪廓,令人驚詫。耿衛介紹說,已經探明的古城遺蹟面積達2.4平方公里,規模不遜於上世紀70年代的澄江縣城。主要建築共有8個,其中兩個高大階梯狀建築和一座圓形建築最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階梯狀建築共分三層,底部寬60米,第二層寬32米,頂層寬18米,整個建築高為16米,從聲納掃描圖上可以看出,它的臺階非常整齊對稱。

  而另一座階梯狀建築氣勢最為恢巨集。它上下共五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築高21米,類似於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臺階之間都有小臺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臺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臺階直通而上。

  此外,在這兩座建築中間還有一條長300多米、寬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狀的石板鋪成,石板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在另外一片區域裡,還發現了一座圓形建築,底部直徑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別出臺階。該建築北面倒塌得比較嚴重,東北面有個缺口,形狀類似於古羅馬的鬥獸場。

  ***2***祭臺:臺階式建築可能是祭臺,圓形建築近似古滇青銅器圖案。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國時期的青銅器,耿衛仔細觀察後發現,很多青銅釦飾***一種青銅質地的圓形小飾品***上都有臺階式建築的圖案,有的上面還有用於祭祀的杆欄式建築圖案。他認為,這表明祭祀活動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經相當重要,那些高大的臺階式建築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動的遺存。

  更令人稱奇的是,刻畫在一些青銅釦飾上的環形臺階式建築圖案,幾乎與水下發現的圓形建築形式一模一樣。青銅器上的環形臺階式建築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有十餘人,第二層有三四個人,坐在臺階上觀看鬥牛或者其他表演。耿衛認為,水下圓形建築就是扣飾圖案描繪的原型。曾有專家認為,圓形建築是娛樂設施或體育場,耿衛表示不能贊同,“如果是舞臺建築,過於奢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切實際的。”

  目關於古滇國的考古成果幾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經興盛500餘年的古滇國沒有發現任何生活建築的遺蹟,這更讓耿衛猜測,湖底高大的建築與青銅器上的圖案相似絕非偶然。

  ***3***“海馬蹄印”,石板上“海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修房的基礎。在撫仙湖的眾多傳說中,關於海馬的傳說最為離奇。據說這種海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飛,經常在晨霧中出現,霧散後潛入水中,在古縣誌中多有記載。耿衛認為,撫仙湖水位很低的時候,在很淺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們可以看到直徑在8-15釐米的孔洞,形狀酷似馬蹄印。在水下建築上,他也發現很多類似的孔洞,有些內部邊緣還有石釘。最初他一度認為這些孔是來連線石板的,後來發現這些圓孔插上木樁,再用繩子連線起來,會形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銅器圖案發現,古滇人的建築主要是以杆欄式建築為主。這種杆欄式建築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層懸空,再修牆而形成的建築。耿衛認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長方形,完全符合杆欄式建築的基礎。他由此推斷,所謂海馬的腳印就是杆欄式建築用於插立木的基礎,撫仙湖水下古蹟一定與古滇文明有著直接的聯絡。

  雲南撫仙湖旅遊景點推薦:不遜瑪雅文明

  規模不遜瑪雅文明,對其研究將成世界性課題。在雲南澄江縣的歷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個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後來在史書上神祕消失,這是很多專家傾向於認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衛卻對“俞元”兩字有獨特的詮釋,他認為,“俞”在古漢語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衛說,“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遺蹟相比。撫仙湖水下遺蹟的規模絕不遜色。擁有超過21米的高大建築,這在瑪雅文明遺蹟中都是不多見的。對它的研究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困擾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謎團,很可能通過撫仙湖水下古蹟揭開。”

  公元前279年,少數民族。正當莊礄準備班師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回國的後路。莊礄索性就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礄王滇”。

  到了漢武帝時代,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於缺少文字記載,關於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無聞,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