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三王分別是誰_三皇五帝簡介

  三皇五帝中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農。但不同史家對三皇是誰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一種伏羲、女媧、神農的說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三皇五帝三王分別是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皇五帝三皇分別是誰是誰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風俗通義》***;

  ④伏羲、神農、共工***《風俗通義》***;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⑥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記》***。

  ⑧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三皇人物簡介

  盤古氏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神。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盤古憑藉著自己的神力把天地開闢出來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面板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盤古的精靈魂魄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有巢氏

  中國上古傳說人物、氏族,亦稱“大巢氏”。

  傳說中華初民穴居野處,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以避野獸,從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從這個角度看,有巢氏實際上代表著當時人類發展的一個階段,從原始的山洞居住發展到建造房屋的階段,是進步的一個標誌。

  《莊子·盜跖》:“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項峻始學篇》:“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晉張華《博物志·雜說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貴,任之專國主斷,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五蠧》:“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女媧氏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鍊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有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媧氏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風姓,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裡希***或為鳳裡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燧人氏

  燧人氏,又稱“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後葬於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建有燧皇陵。

  伏羲氏

  伏羲,神農與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傳正月十六為伏羲氏生日,我國甘肅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節。

  神農氏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瞭醫術,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斷腸草”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

  黃帝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炎帝

  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傳說炎帝姓姜,生於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長於姜水。相傳他牛頭人身,就是現在的羌族***神龍的子孫***。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姜水流域,就是現在的寶雞市清姜河,後來進入黃河中游。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遊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嚐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