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收藏和田玉應該掌握什麼知識

  和田玉***Nephrite***是軟玉的一種,俗稱真玉,傳統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和田玉是國內高階具有領創品牌的軟玉,新國標泛指硬度在6.0至6.5之間玉石的名稱。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和田玉收藏初學者應掌握的一些知識。

  和田玉收藏術語

  粗大明:許多收藏者認為明代的玉器製作粗糙,故得其名。事實不然,就像漢八刀並不代表漢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樣,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獷風格。相比之下,清代玉器確實細膩精巧,但卻沒有一位像明朝陸子岡那樣名震中外的琢玉大師。沒有明代玉雕工藝的奠基,怎能憑空出現清代玉雕的集古今之大成。

  雞骨白:古玉在鹼性土壤中出土,多有石灰沁,呈礬白色。石灰沁有輕重不同,於是古人按色調將其分為魚肚白、雞骨白、象牙白、雪花白等等。古人又不知土壤的酸鹼之分,只認為是地火所致,於是仿造雞骨白時,便用火燒玉,這在民國時期是很成功的。當代製作雞骨白就先進多了,可以用電焊、微波滬,所以作偽者往往牟獲暴利。至於以後是否會用等離子甚至原子能呢?似乎可以想像的出來。

  和田白玉被國人稱為國玉及國產名玉。也被稱為古代四大名玉之首。也被稱為宮廷玉,也有被稱為寧為玉碎不可瓦全的說法。清代乾隆皇帝最喜愛的玉石就是和田玉。“大禹治水山子”再現大禹治水時期壯觀景象。

  開門:形容絕真無疑之古玉。無論沁色、雕工、包漿等均堪稱一流。觀者往往嘖嘖稱奇又故作大驚失色狀曰:開門!開門!典型的老三代!若在230年前進獻乾隆皇帝,必得賞黃馬褂一襲!

  洋油和雞油:和田白玉和黃玉至古以來即為玉之極品,王逸《玉論》中有黃如蒸粟、白如截肪的記載。黃玉大致可分為粟子黃、雞油黃和秋葵黃幾種,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寶。截肪二字民間稱作羊尾巴油,就是羊脂玉了。很多人對黃玉已不作痴心妄想,於是在羊脂白玉上便以次充好。在港臺地區甚至有青羊脂的荒誕說法,或求售高價、或炫耀吹噓,都是掩耳盜鈴的行徑。

  和田玉收藏誤區

  和田玉收藏以精品為佳,什麼樣的和田玉堪稱精品呢?許多人都認為白玉是精品,但是不能認為只要是白色的都是好玉,更不能陷入“一白遮百醜”的誤區,更不能只重色而不重潤。“色與潤”二者不可缺一,看色,色要正,不能兩種色像模稜兩可。白玉的標準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玉的標準色是粉青、綠豆青、瓜皮青。每一種顏色都有講頭。看潤,溫潤細膩,觀之猶如脂肪、油潤純淨,撫之猶如嬰兒的肌膚細膩光滑,這樣的玉石才能堪稱經典。

  很多藏家過分看重上代的玉器,認為古玉的價值遠遠超過今玉。從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研究價值來看,古玉的確是無可厚非的佼佼者。以清代的玉石來說,無論是造型紋式、款式品種還是雕琢技藝都超過了前朝,代表了當時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平,也創造了中國玉器發展史的又一個高度。

  至2014年,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場中,出現了很多鍾愛和田玉皮色的藏友,他們往往痴迷於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諸如棗紅皮、磚瓦紅、桔黃皮、薑黃皮、虎皮、撒金皮、烏金皮等。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難得,但是藏家要注意看它生在什麼地方、什麼料質上。

  此外,很長一段時間,由於技術的侷限,玉器雕琢經常是重料輕工。玉雖然很珍貴,但只有成器後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而古語講:玉不琢不成器。足可以看出工與料之間和諧統一的關係。

  和田玉成了瘋狂的石頭,真的值得收藏嗎?和田玉每克價格被炒到比黃金高出40多倍。從陽澄湖大閘蟹到青海冬蟲夏草再到雲南普洱茶,從翡翠熱到雞血石熱再到和田玉熱,近年,在市場無序惡炒之下,一些地方特產被炒成了“天價”。而和田玉的炒作更是登峰造極,有的以克論價,精品每克高達數萬元,真正演繹成了“瘋狂的石頭”和田玉價格的暴漲,一方面是因為玉石本身的不可再生,另一方面,人為的倒賣,層層的加價,以及過分的炒作,也是導致和田玉成為天價的一個主要原因。

  和田玉市場價格與實際價值不匹配。和田玉一直被譽為中國的國石,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觀賞和收藏曆史。由於種種原因,作為中國傳統名石的和田玉,在玉石市場一直被外來玉種翡翠遠遠拋在背後。從價格上來看,同一等級的翡翠,可以是和田玉的幾十倍。譬如,市場上早已傳出價值過億元的翡翠手鐲,然而,上千萬元的和田玉鐲卻非常少見。和田玉當前的市場價格,還遠遠沒有達到其實際價值,尤其是一些高檔籽料,仍有較大的增值空間,需要等待市場去慢慢挖掘。尤其是在南方市場,收藏者對和田玉的認知和認可,還無法與翡翠相比。如果這部分需求被激發出來,和田玉的市場潛力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