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飼養方法

  蠶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也知道它的價值,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蠶是怎麼飼養的?下面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養蠶技術

  一 養蠶前的準備: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準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藥液半斤,噴後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藥消毒。

  二 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鐘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三 收蟻:

  感光3-4小時後,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釐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四 小蠶的飼養:

  1、溫、溼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溼。1-2齡適宜溫度26-27度,相對溼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幹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幹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溼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餵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髮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幹,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溼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溼,保持相對溼度85%;如溼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溼。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五 大蠶飼養:

  1、飼養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度,蠶兒對高溫多溼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洩物多,可以採用室內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乾淨,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幹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後,移至地面飼養。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採頂芽下7-15片葉餵養,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佔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採用兩頭緊中間鬆的飼養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 、搞好蠶座衛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溼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乾爽。

  5、上簇採繭: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度,溼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後6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採繭出售。

  :蠶的膿病如何預防

  膿病多發生於春季蠶期的5、6、7月份,秋季蠶期的9、1o月份。進人5月份以後,我區大部分蠶區的氣溫偏高,細菌活動活躍,加上此時春蠶已丈多連續飼養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積累,如果此時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飼養操作不當,剜往往爆發膿病。秋季蠶期膿病的發生除以上因素外,葉質不良也是誘發膿病的重要原因。

  膿病的防治要點:

  1 合理安排養蠶批次,預留充足捎毒時同。 一年多次養蠶,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斷地飼養,蠶室蠶具連續使用,每期蠶結束後沒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時問,給病毒的殘留和積累刨造了條件,膿病便有了隨時發生的可能。解決辦法,一是適當減少養蠶次數,將兩個相鄰蠶期之間至少留出一週的間隙,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蠶室、蠶具的洗刷消毒,徹底殺滅上期蠶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減少養蠶批次時,可建立小蠶專用蠶房,實行小蠶共育。

  2 嚴格消毒,殺滅病原。消滅病原是防治桑蠶膿病的根本措施。養蠶前,要根據蠶室結構、蠶具種類,做好充分的清潔工作,再選擇適當的消毒藥劑進行全面消毒。發生過膿病的蠶室,除採取常規的消毒措施外,牆壁、天面再用新鮮的石灰漿塗刷,對預防膿病有較好的效果。養蠶中要對蠶室地面、貯桑窒、走廊及蠶室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小蠶可選用“小蠶防病一號” ,大蠶可選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養蠶後,對蔟中的死蠶應先揀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漿 福爾馬林等***中,浸泡過夜後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採繭後就地清潔消毒,妥善處理好蠶沙,以防病原擴散。

  3 嚴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廂離病、弱小蠶,防止蠶座混育感染。蠶感染病毒後,發育遲緩,不僅養蠶技術處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將病傳染給健康蠶 因此在生產上凡是發育遲緩的小蠶,都應用分批提青的辦法,與健康蠶分開飼養j發現患病個體,必須立即揀出,堅決淘汰,以減少蠶座傳染的機會。在飼養過程中發現蠶座內有病死蠶,應小心揀出,防止屍體流出膿液四處汙染,並立即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此外,嚴格禁止大小蠶同室共育或混育。

  4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蠶兒體質。膿病的傳染和危害程度,與蠶的體質有關。養蠶過程中,要根據蠶的生理特點,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 一是適時擴座,保證每條蠶有3倍體積左右的活動空間,防止蠶頭過密。二是良桑飽食,餵給肥培管理好的適熟桑葉,不喂偏老、偏嫩、發熱、發酵、泥沙及病蟲汙染的葉。三是做好腡起處理,使蠶群體發有齊一,以增強蠶的抗病能力。另外還要精心操作,防止蠶體創傷。

  5 添食抗菌素,減少細菌對膿病感染的坍同促進作用。添食氯黴素、蠶病清等抗菌素,不僅對細菌病有預防作用,同時也有抑制膿病發生的效果。

  6 注意催青保護,防止蠶種被二次汙染。蠶種在出庫提酸時,已經將附在蠶種表面的病原殺滅。如果發種的環節複雜或催青的環境不良,蠶種極易發生二次汙染。解決的辦法是蠶種領回

  後,用2 福爾馬林或0.5 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卵面消毒,消毒後的蠶種放置於乾淨的蠶室進行催青。

  7 飼養抗病力強的品種。不同的蠶品種對膿病的抵抗力不同,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綜合考慮選擇抗病力、抗逆性強的蠶品種。

  8 加強桑目的肥培管理,做好桑園害蟲的防治工作。桑園多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對增強蠶的體質,減少蠶病的發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桑園要適時噴藥殺蟲,減少害蟲的蟲口密

  度,防止病毒引起的交*感染。

  蠶的飼養技巧

  1、做好養種催青,適時收蟻

  領回蠶種後,要催青保持其適宜溫溼度,確保孵化整齊。如蠶戶分散,可聯戶集中催青。將蠶種放在蠶匾上,到收蟻前一天,用另一蠶匾倒捉在該蠶匾之上,遮光,保持室溫在25—26℃、溼度80%—85%,空氣要流通,收蟻當天清晨5時左右開電燈感光,促使孵化整齊。一般於8-9時收蟻,1-2齡用下墊上蓋塑料薄膜全防幹育,3齡用上蓋下不墊膜的半防幹育。這樣以保持桑葉較長時間的新鮮,使小蠶吃飽吃好。

  2、徹底消毒,預防蠶病

  在養蠶前,必須做好蠶室具及周邊的清潔消毒,養蠶5-7天再用“消殺精”消毒1次。配製方法:100克消殺精,加水25千克稀釋,攪拌溶解後,噴灑或浸漬消毒,每平方米用225毫升,保溼30分鐘即可。小蠶要用滅僵靈進行蠶體消毒。其方法是:滅僵靈50克加1千克鮮石灰粉,拌勻後撒在蠶體上,以一薄層為宜。10分鐘後撒焦糠或其它乾燥材料,然後再喂蠶。於收蟻后第一次給桑前及各齡餉食前用1次即可。蠶房要經常撒鮮石灰粉,並堅持洗手後喂蠶,蠶沙要及時搬離蠶室處理。勤觀察,發現病蠶,立即拾取,投入石灰缸內。好蠶要用防疫藥添食防病。

  3、加溫排溼

  春蠶期間,氣溫較低,尤其是寒潮時,氣溫常降到15℃左右,這時要升溫。若遇連續陰雨,溼度達90%以上,桑葉水分多,要注意排溼。小蠶期***1—3齡***氣溫26-28℃,溼度80%為宜。大蠶期***4-5齡***溫度24-26℃,溼度70%-75%為宜。要儘量滿足其要求。

  4、桑園合理施肥

  施肥,要掌握泥雜肥鋪地,農家肥當家,化肥催芽的原則。切勿偏施氮肥。

  5、科學採桑,精心養蠶

  小蠶單位時間長速快,必須精選良桑,要葉質鮮,適熟偏嫩,黃中帶綠,無病蟲害。小蠶用葉從上往下采,從頂芽往下數,1齡期4-5片,2齡5-6片,3齡7-8片。大蠶期採葉可由下往上,但要除去老、黃、泥和有病蟲害的葉片。若用枝條桑,則要打頂芽後1周再割,促使桑葉成熟一致。喂蠶要按時,飽食就眠,眠中暗而安靜,適時餉食,要分批提青,促其眠起成熟整齊。

  6、大力推廣小蠶共育

  小蠶共育是提高養殖效率和蠶繭產量、質量的重要措施。小蠶共育員要誠信、技術過硬、家庭勞力足、養蠶條件好。小蠶養到三齡,再分到各蠶戶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