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故事精選

  很多歷史事件實際上就可以被定位為故事,而這些 故事 在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興趣,並由此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的發展順序。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故事篇一:望夫石

  從前有個漁夫叫海郎,一天,他跟著大夥們 一起去打魚,天有不測風雲,突然陰天陣陣,大海咆哮,風吹日打,大夥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處,只有幸運的海郎沒死,他躺在一塊爛木板上,暈過去了,大海當木板是球,推來推去,最終漂到的一個叫上川島的地方,海郎孤獨一人生活在這片孤島上。

  一天,他出來散步,在岸邊救了一條小石斑魚,並放生了,原來那條小石斑是海龍的女兒,小石斑決定變成人類到海郎哥身邊生活,隨著風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變成了以為聰明美麗的姑娘。

  小石斑來到海郎哥的房門,海郎出來,看,說:“這位姑娘你是誰,你又是怎樣漂到這片孤島來的?”

  小石斑:“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海邊救過一條小石斑?”

  “記得啊”海浪說。

  “那是我,我是海龍王的女兒,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謝你。”

  "海龍王的女兒。”海郎驚訝的說。

  然後,他們倆慢慢和好,最後沉了夫妻,倆人過著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龍,非常可愛。

  但是幸福的生活過不了多久,海龍王出門回來了到處找不到女兒,打聽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發雷霆,然後變成一位滿頭白髮的老頭,來到海郎家大罵,還說:“女兒,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

  三天過去了,海龍王呆著蝦兵蟹將來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離,海龍王命令蝦兵蟹將把海郎帶走。

  小石斑抱著凡龍走出門外,爬上一座高山,望著海郎遠走,流下了眼淚,最後小石斑和凡龍變成了石頭,大家都叫它為“望夫石”。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故事篇二:天下第一嘴的媒婆

  古時候,有位姓蘇的媒婆號稱天下第一嘴,她曾自誇沒有她保不成的媒、拉不成的線。

  這一天,有位窮小夥子慕名前來求蘇媒婆替他保媒。蘇媒婆頭不抬眼不睜地問:“小夥子看上那家的姑娘了?”

  “首富的楊員外千金。”小夥子一句驚人。

  “啊?”蘇媒婆抬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了小夥子一翻,說:“就你,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你窮的叮噹響,還想娶首富的楊員外千金,大白天的你做什麼白日夢?”

  小夥子也不言語上前就要拆蘇媒婆頭頂上的天下第一嘴的匾。

  蘇媒婆慌忙攔下他說:“大膽,你敢拆我招牌?”

  小夥子說:“我是在幫你,你自己說的沒有保不成的媒、拉不成的線。而現在我想娶楊員外千金你都辦不到,還不是自拆招牌嗎?”

  蘇媒婆一聽有道理呀!自己辦不成事,難道還怨人家拆招牌嗎?她想了想說:“行,你這媒我保定了!”

  蘇媒婆先來到楊員外家說:“我想給貴府的小姐保媒。”

  楊員外問“誰家的公子呀?”

  蘇媒婆笑著說:“是個窮秀才……”

  楊員外拍桌子大怒地說:“打出去……”

  蘇媒婆急忙說:“楊員外先別動怒聽我說,這個窮秀才是知府大人的師爺,你想想他是沒錢可你有呀!而你沒有的權勢他有呀!所以說他娶你的女兒正相配。”

  楊員外認真考慮了一下,果然不錯,省著自己老是被官府欺負,有道是朝中有人好辦事,他便一口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蘇媒婆從楊府出來直奔知府大人的府邸,見到知府大人,說:“大人我幫你物色了一位師爺。”

  知府大人大怒地說:“你是什麼人?竟敢支配朝廷命官,來人,拉住去斬了。”

  蘇媒婆急忙說道:“大人你不曉得,我幫你物色的人是首富楊員外的女婿。”

  知府大人聽了,喝退了手下。心想“我早就想和這位首富拉拉關係,正愁門路。這些財大氣粗的人非常難對付,讓他們出點錢和殺他們一樣,如何他們家的女婿成了我的師爺,豈不事半功倍?”

  如此一想知府大人馬上換上一副笑臉說:“請他馬上來衙門報道吧!”

  蘇媒婆從知府大人的府邸出來之後,摸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心想回去後趕緊把那天下第一嘴的招牌拿下來,自己雖然一天的功夫就促成了這段根本不可能的姻緣,可保不齊那天再來個狂生要娶皇上的女兒,嗬!到時可真是無計可施了。

  於是,在小夥子和楊員外的千金成親那天之後,這位名滿江湖地蘇媒婆突然失蹤了,越是找不到她本人越是把她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幾乎神乎其神。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故事篇三:劉公廟和劉公島

  劉公島面臨水雲連天的黃河,背接湛藍的威海灣,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是扼守東陲海疆的軍事重地,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清政府北洋水師的誕生地,而且還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古戰場。因此,劉公島不僅是著名的旅遊觀光地,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運送一批貨物到北方去。船行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風浪,狂風捲著巨浪,向商船打來。因為風浪來得太突然,船員們根本找不到可以躲避風浪的港口,只能聽天由命。

  狂風颳了好幾天仍不見停息,商船像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一樣,孤零零地在大海上漂浮著。漸漸地,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吃沒了,人們餓得奄奄一息。

  船長看到這一切,心急如焚,卻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

  一天夜裡,船長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覺,於是他穿上衣服,來到船艙外。此時海天之間一片漆黑,寒冷的海風從臉上刮過,像刀割一樣。

  突然,船長隱約看到遠處有火光。他立刻大聲地喊道:“大家快看啊!前面有火光!我們有救了!”

  這一線的生機立刻激起了人們強大的求生慾望。大家頓時精神抖擻,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當船槳,齊心協力朝著那有火光的地方劃去。漸漸地,那火光越來越近,一座島嶼顯現在人們眼前。

  船終於靠岸了,大家用盡最後一點兒力氣跳出了船,看見海岸邊上站著一位老人,這老人滿頭白髮,面色紅潤,手中高舉著一個火把。

  人們一見,立刻拜謝說:“老人家,多虧了你為我們引航,我們才能劃到這來,是您救了我們,謝謝您啊!”

  老人微笑著說:“不用客氣,能救你們我也很高興!你們一定是又餓又累了吧?如果不嫌棄,就到我家歇息吧!”大家連忙再次道謝。

  老人帶著船上的人,走了不多遠,就來到了一所房子前。屋子雖然不是很寬敞,卻十分古樸親切,一位熱情的老婦人招待大家落坐後就急忙去做飯了。

  老人向大家介紹說:“這是我的老伴,我們兩個人在這座孤島上生活很長時間了。”

  老婦人從屋裡抓了一把米,淘洗好後,就放到了鍋裡。大家見了,都很納悶,心想:一船的人,這一把米怎麼能夠吃呢?

  不一會兒,飯好了,老婦人一掀鍋蓋,鍋裡竟然是滿滿的一鍋白米飯。十幾個人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大家一碗接一碗地吃,可是鍋裡的米飯卻始終不見少。大家不禁暗自稱奇。

  吃完飯後,大家向老人道謝,說:“你們二位老人的救命之恩,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請問老丈您貴姓,這又是什麼地方?日後我們也好回來報答。”

  夕陽下的劉公島老人捋著鬍鬚,笑著說:“報答就不必了,我們夫妻倆一生喜歡幫助別人,並不圖什麼回報。這個地方叫劉家島,我姓劉,叫我劉公就行。”說完,老人又取了一袋食物送給了船上的人,並送他們回船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船上的人到島上去取水,可是尋遍了全島,卻沒有找到昨晚的那所房子和救他們的兩位老人。島上青山聳立,樹木蔥翠,一片鳥語花香,根本不像有人居住過的樣子。

  大家又回想起昨晚那奇怪的米飯,突然醒悟,原來救他們的是兩位神仙啊!

  後來,這些人開船又經過這個島嶼,為了紀念兩位老人的救命之恩,大家集資在這座小島上修了一座廟,廟裡供奉著劉公、劉母的泥塑像,人們把它叫做劉公廟。

  每有船隻經過這個島嶼,船上的人們都會下船來,到劉公廟進行祭拜,以祈禱他們在海上平平安安。後來,劉公廟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就把這個島叫做劉公島了。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