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民間故事

  從遠古時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許多的故事,為小朋友的童年擦上了一抹玄幻的色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畫中牡丹

  這事出在啥時候,沒人記得清,這事出在啥地方?有人說得明。就出在曹州牡丹園。有個老花農,整天伺候牡丹;還是看不夠。冬天咋看呢?他有辦法:春天拿張紙,拿杆筆把牡丹畫下來。從幼芽出土就畫.一天畫一張,一直畫到落葉。因為他年年畫,時間長了競畫了幾箱子,地裡沒了社丹,就看紙上的。有人要買他的畫,他

  不賣,象寶貝似的儲存著。這事驚動了花神,接著就出了蹊蹺事:他頭一天畫個牡丹幼芽,第二天就長起棵來,再一天又開了花。不用培土澆水,它自己在畫紙上會長,這事神了!

  老花農有個獨生閨女,名叫愛花;眼下要出嫁了,老頭卻不說辦嫁妝的事,還是整天照護他地上的牡丹,紙上的牡丹。愛花心裡快急得生了瘡,可是沒法說呀[那時候的規矩多嚴阿,閨女家要敢提一句跟婚姻沾邊兒的話,還不叫外人笑話死。

  到了上花轎那天,老花農捧出了一個不大的梳妝匣.上著鎖,貼著封條。他把鑰匙小心地交給閨女。愛花心裡涼到底了,真不想接鑰匙。又一轉念:也許裡邊是銀票?有了銀票到婆家僱人打嫁妝,買別的也行啊I

  愛花娶到婆家,鬧喜的人見了這麼一個小匣的嫁妝,說啥的都有,愛花好象臉上挨巴掌。可她想想匣子裡的銀票,還是沉住氣了。等到夜深人靜,鬧房的走後,愛花和新女婿關好房門,小心地搬出小匣,開啟鎖,撕去封條,輕輕掀開蓋細瞅。裡面是一疊折得方方正正的紙。愛花急不可耐地拿出一看,瞎!哪裡是什麼銀票,卻是一張青枝綠葉粉紅色的牡丹畫。你說愛花心裡這個氣呀! 她想:我的糊塗爹,就算您的畫好,也不能讓俺長遠地當飯吃、當衣穿、當錢花啊”—”她超想越惱,一把抓過畫紙就撕。新女婿緊拉慢扯攔不住,手被擦破了。呼籲地淌血。愛花慌了。趕緊用手中的爛紙給丈夫擦血。誰知只擦了一下,;血沒了,連傷口也不見了。兩人傻了眼,取開紙看看.是畫的牡丹根;鮮鮮亮亮的,一點血也沒沾。亦,想不到它能治傷。愛花忙招撕碎的紙往一塊兒對.可哪裡對得成,那些離了根的枝、葉、花眨眼工夫都枯焦了。愛花後悔得要死:這是無價寶,讓自己白白毀了啊!她不等回門的日子就跑回孃家,讓爹再繪畫張牡丹。老花農說啥也沒答應。

  後來,愛花和丈夫就用這牡丹根給人治傷病,成了郎中。再後來,大夥兒都知道牡丹根有用了,丹皮也就入了藥。

  :劉師閣的傳說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裡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裡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讚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銀子和歌聲

  從前有個財主,他的土地象藍天一樣大,他的牛羊能蓋滿三座山崗,他的房屋象彩畫一樣華麗,他的錢財自己也數不清。可是,他從早到晚都在盤算,怎樣叫別人破產,自己更加發財,弄得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好覺,瘦得象工布森林裡的老猴子。

  他的隔壁,是個小水磨,住著一個看守水磨的姑娘。這個姑娘日子艱難極了,每天早晨只有一勺糌粑面,中午也只有一勺糌粑面,晚上呢,只能喝一碗糌粑糊糊湯。身上穿的,與其說是衣服,不如說是一塊遮羞的破布,鞋子補巴貼著補巴。但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不停地歌唱,有時唱些快樂的歌,有時唱些憂鬱的歌,有時又唱一些很長的敘事歌,有時還手舞足蹈,輕輕起舞。

  財主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天呀!這個姑娘吃沒有吃的,穿沒有穿的,為什麼不管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總是跟布穀鳥一樣,不停地歌唱呢?而我,錢財堆聚成小山一樣,幾輩子都用不完,卻時時刻刻愁眉苦臉、憂心忡忡呢?難道金錢和唱歌還有什麼關係嗎?”

  有一天,他看見姑娘出去搬青稞,便輕手輕腳地溜進水磨,從懷裡摸出一錠馬蹄銀,放在磨盤上。不久,姑娘揹著青稞進來,看見這麼大的一塊銀子,心裡又高興、又害怕,瞧瞧四周沒有人,趕緊把它藏在自己懷裡。

  從這時起,姑娘整天心思恍惚、坐立不安,再也聽不到她不知疲倦的歌唱了。

  財主看到這個情形,嘆了一口氣說:“唉,銀子和歌聲,看樣子脾氣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