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美麗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古往今來生息於斯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文化瑰寶,是地方歷史的文化沉積和文化傳統的歷史見證,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形態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天要下***落***雨,娘要嫁人”,這本是中國民間老百姓的一句俗話,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不以他人的意志與想法為轉移。時至今日,此俗語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矣!

  關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俗話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時,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了他。

  “春風得意馬蹄疾”,循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新貴還鄉。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從小將他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皇上聞言甚喜,心中更加喜愛此乘龍快婿,即準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見母親。

  當朱耀宗向娘述說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驚呆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來,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朱耀宗大惑不解,驚愕地問:“娘,您老哪兒不舒服?”

  “心口痛著哩。”

  “怎麼說痛就痛起來了?”

  “兒呀!”朱母大放悲聲,“你不知道做寡婦的痛苦,長夜秉燭,垂淚天明,好不容易將你熬出了頭!娘現在想著有個伴兒安度後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誰?”

  “你的恩師張文舉。”

  聽了孃的回答,好似晴天一聲炸雷,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了孃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您若改嫁,叫兒的臉面往哪兒擱?再說,這‘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

  朱母一時語塞,在兒子和改嫁之間無法做到兩全其美。

  原來,朱耀宗8歲時喪父,朱母陳秀英強忍年輕喪夫的悲痛,她見兒子聰明好學、讀書用功,便特意聘請當地有名的秀才張文舉執教家中。由於張文舉教育有方,朱耀宗學業長進很快。朱母歡喜,對張文舉愈加敬重。朝夕相處,長年累月,張文舉的人品和才華深深打動了陳秀英的芳心,張文舉對溫柔賢惠的陳秀英也產生了愛慕之情,兩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業後即正式結婚,白首偕老。殊不料,這樁姻緣卻要被矇在鼓裡的朱耀宗無意中攪黃了,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局面。

  解鈴還須繫鈴人。正值左右為難之際,朱母不由長嘆一聲:“那就聽天由命吧。”她說著隨手解下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晒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晒乾,我便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攔了。”

  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這事並不難做,便點頭同意。誰知當夜便陰雲密佈,天明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終是溼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陳秀英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報告了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篇二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醫生名叫扁鵲,他醫術高明,妙手回春,被人們稱作“神醫”。

  有一年,齊國的國王生了一種怪病,終日昏昏沉沉,矇頭大睡,叫也不醒。皇宮裡的御醫用了不少好藥,仍不見好轉,文武大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皇后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

  大家都想不出好辦法時,有個太監說:“聽說扁鵲是個神醫,何不請他來看看,也許可以治好。”

  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鵲請來。扁鵲看齊王,搭了搭脈,對皇后和太子說:“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過,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會處死我的。”

  皇后和太子連聲說:“哪有這個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謝還來不及呢,哪會處死你呢!”

  扁鵲說:“既是這樣,隔幾天我再來。”

  一天,天下大雨,扁鵲來給齊王看病。一路上,扁鵲既不坐轎,也不打傘,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鵲走進皇宮,來到齊王寢宮,只見齊王仍然悶頭大睡,叫了幾次也沒叫醒。扁鵲既不脫鞋,也不脫衣,就爬到了齊王床上,把齊王推過去翻過來地折騰開了。齊王睜開眼睛一看,見一個渾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擺弄他,頓時怒火中燒,坐起來指著扁鵲破口大罵。外面的文武大臣聽了,連忙趕進寢宮,齊王見了,再望望溼淋淋的扁鵲,覺得有失威嚴,更加生氣,大喝道:“來人哪!快把這無禮野人拉出去斬首示眾!”皇后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齊王根本不聽。

  武士把扁鵲推了出去,扁鵲對皇后和太子道:“大王今日發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不必再服藥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處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過,我有個請求,不要殺我的頭,把我罩在大鐘內悶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鵲的要求回報了齊王,齊王同意了。

  扁鵲被罩在鍾內,知道時間一長就要悶死,就用手在鍾邊挖泥土,掏露出一個通氣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鍾內靜氣養神。

  三天以後,齊王的病徹底痊癒。他想起被他下令處死的扁鵲,心中十分後悔,便同皇后和太子一同來到鍾前,叫人把大鐘吊起來,只見扁鵲正端坐養神,面孔紅潤,平安無事。

  齊王見了很是驚訝,皇后和太子問扁鵲為什麼要用那樣粗野沒禮貌的辦法給大王治病,扁鵲說:“大王之病,乃因操勞國事過度,把許多煩惱之事悶在心頭。積鬱成疾,名為‘鬱症’。這種病只有激發他生氣狂怒,把胸中積鬱發洩出來才會好。”

  齊王和文武百官聽了點頭稱是,讚口不絕,大擺宴席,款待扁鵲,並且賞賜了他許多金銀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