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長勵志古代典故

  扇枕溫席:百善孝為先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歷史典故】

  東漢時,有一個人名叫黃香,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親近、孝順父母。

  在他九歲時,母親去世了,父親一人來養育他。他深知父親的辛苦,對父親倍加孝順,一切家務活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別的小孩子在玩耍時,他在家裡劈柴做飯,好讓父親有更多的時間休息。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黃香的父親幹完活,坐在院子裡乘涼。黃香就用扇子把床扇涼,然後伺候父親上床就寢。冬天,天寒地凍,他先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暖熱,才讓父親躺下睡覺。日久天長,黃香對父親的孝道深得鄉鄰的稱讚。

  在黃香12歲時,江夏的太守稱他為“至孝”,漢和帝也曾嘉獎過他。

  長大後,人們推舉黃香當地方官。黃香擔任太守時,體恤百姓們的飢苦,愛護子民,為百姓謀利。有一次,黃香出任太守的地區遭受了特大水災,他毫不猶豫拿出自己歷年的俸祿,賑濟受災的百姓;同時上奏皇帝,請求減免百姓當年的稅務。百姓們都十分愛戴這位愛民如子的好官。在當時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成長心語】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好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定要以黃香為榜樣,做一個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好孩子。

  一飯千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釋義】千金:千兩黃金。受了別人一頓飯的恩惠,要用千兩黃金來回報。比喻受恩厚報。

  【歷史典故】

  韓信,漢初一位叱吒風雲的統帥。他本是淮陰人,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而且性格放縱,不拘禮節。他家裡沒有什麼財產,既不可能被推薦做官,又不會經商、種地,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常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只得依靠別人救濟度日,這裡混一頓,那裡蹭一餐,許多人都很討厭他。

  為了生活,韓信只好到淮陰城的河邊去釣魚。那裡經常有許多老婦人在沖洗絲綿,其中一個老太太見他飢腸轆轆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韓信非常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您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大聲斥責韓信說:“堂堂七尺男兒,你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哪裡還希望你的報答啊?”韓信聽了很是慚愧,立志要闖出一番事業來。

  他每天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只等著機會的到來。秦末戰亂,他輾轉投奔了劉邦的漢軍,做一個負責押運糧草的小官。之後,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名將軍。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韓信幫助劉邦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對楚作戰的勝利;連續滅魏、徇趙、脅燕,平定齊國;最後,逼項羽退到垓下,自刎而死。此戰之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回到楚國後,找到當年分給他飯吃的那位老太太,送她黃金一千兩,以報答當日之恩。

  【成長心語】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當你的人生處在最艱難的時刻,一點點小小的幫助,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你所得到的,不只是幫助,更多的是一點光亮、一線希望,它可以為你在無盡的黑暗中,照出一絲光亮;它可以為你在人生的絕境中,提供一線生機。“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永遠不要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這樣你所擁有的就不僅是一雙援手,還有一種世間獨有的溫暖,還有一顆純粹、感恩的心。

  木人石心:出淤泥而不染,以禪定的心淨化誘惑

  【出處】《晉書·隱逸傳·夏統》。

  【釋義】本義為“木頭人,石頭心”,比喻人全無感情,不為外物所動。

  【歷史典故】

  晉朝有個名士叫夏統,會稽人,是位超凡脫俗的隱士。他多才善辯,很有名氣。當時,許多人勸他出來做官,都被他拒絕了。

  一次,他來到了京城洛陽,太尉賈充聽說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學和名望來擴充自己的勢力,於是就勸他到自己身邊來任職,被他婉言謝絕。賈充不甘心,調來整齊的軍隊,裝飾上華麗的車馬,吹著響亮的號角,從夏統面前走過。賈充對夏統說:“如果你同意到我身邊來做官,就可以指揮這些軍隊,乘坐這樣華美的車子,那該有多威風啊!”夏統對眼前豪華顯赫的場面就像沒有看見似的,根本不動心。

  賈充仍不死心,又招來一些美女,在夏統面前輕歌曼舞。賈充心想,這下你總該動心了吧。不料,夏統漠然如初,毫不動搖。賈充見全然打動不了夏統的心,不解地說:“天下竟有這樣的人!真像木頭做的人,石頭做的心啊!”

  【成長心語】

  誘惑,是一個會讓人心動的詞彙。每個人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轟轟烈烈,殊不知,這轟轟烈烈中便包含了無數次誘惑的考驗。誘惑是從來都有的,差別在於面對誘惑,每個人所作出的不同反應。有的人享受誘惑,讓自己沉醉於誘惑之中,一步步地淪陷;有的人潔身自好,他們不同流合汙,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我們身處的社會雖然不是物慾橫流,但也有太多的誘惑,要想保持自己高貴的人格,便需要以一顆禪定的心去抵禦誘惑。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