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經典的傳說故事

  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黃帝選妻

  軒轅黃帝整天為百姓們費心操勞,鄉親們都對他十分敬重。一些上歲數的人更為他的婚事操心,經常有人帶著姑娘找上門來,姑娘一個比一個長的齊整。他的父親少典和母親附寶也想早點給他成家,看看這個也稱心,那個也如意,可黃帝就是不吭聲。附寶說:“這麼多人來找,你總得挑選一個呀!”黃帝笑笑說:“不能光講長相,只看外表,要看有沒有本事。”二老點了點頭,也不再吭聲了。

  一天,黃帝打獵來到西山,抬頭一看,山半坡大桑樹下,有一女子手扶著樹,一條腿跪在地上,正在從嘴裡往外吐絲,地上已吐出一個像瓦甕那麼大的繭。黃帝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看呆了。那女子吐出個黃金色的,又吐出個銀白色的,都閃光發亮。黃帝看得入了迷,心想,我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會吐絲的女子,真是連做夢也想不到哇!自從來了有巢氏、神農氏,吃的住的都不愁了,可還披著獸衣獸皮,多麼難看。今天要能得到這絲,紡織成布做成衣服,該多好哇!想到這裡,他就要上前問個明白。又一想,不知是誰家女子,什麼脾氣,萬一人家給個沒趣,不是白費口舌嗎?還是等她吐完絲,歇息時再問吧。

  那女人在那兒吐呀吐的,吐成了三個繭,起身就要走。

  黃帝這下可著急了,急忙走出來,攔住那女人,拱手道:“大姐留步。”

  那女子歪頭看他一眼說:“大哥有什麼事嗎?”

  黃帝說:“我看大姐會造絲,能不能教教俺。”

  女子說:“俺爹孃有交待,想學造絲,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非丈夫不準傳授。”那女子說罷這句話,趕忙捂住了臉。黃帝聽到這裡,心裡怦怦直跳,也不知道這女子說的是真是假。他抬頭又看那女子,長得很醜,臉皮黑,嘴脣厚,個頭也不高。又一想,她是個幹活人,不能光看模樣兒。有這樣一個會吐絲的幫手,再好不過了,就鼓起勇氣說:“大姐只要不嫌我,我願……”

  那女子大膽地走到黃帝跟前,兩人並肩坐在一塊青石板上。黃帝說:“咱們雖然訂下了,可不知道大姐家住在哪裡?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那女子說:“我原是王母娘娘的侍女,名叫嫘祖,因為犯了天規,被打下凡來。”

  黃帝說:“你犯了啥天規?”她說:“有一次,俺到王母的花園去賞花,那花園裡有一株五色香草,上邊結滿了果實。我看那果實好看,又有香味,便隨手摘了幾個填進嘴裡,滿嘴香甜,我便嚼了嚼嚥下去。沒多大一會兒,覺得心裡直往上翻,光想往外吐。我沒法了,便蹲在地上,一會兒便吐出來了,一看,是絲。接著,不知從哪兒飛來幾隻彩蛾,圍著香草飛來飛去。我想,若把這香草籽兒喂彩蛾吃了,不也會吐絲嗎?飛蛾下了子兒,那子兒慢慢變成蠶。我又用香草籽兒喂蠶,那蠶便也吐出絲來。我看著真有趣兒。這五色香草,原來是仙草。我想再摘些果實,誰知剛摘了一把,不知哪個人告訴王母了。王母大發脾氣了,當即把我打入凡間。我想,無論咋說,那香草籽兒也得帶上。我把它藏在衣袋裡,一會兒一摸,生怕丟了,王母叫把我扔到一個山旮旯裡,差點被狼吃了。幸虧,被撿乾柴的西陵氏所救,我就認她為母。我們母女,相依為命,過著苦日子,直到今天……”

  黃帝聽罷,伸手抓住了嫘祖的雙肩,半天不知說啥好。嫘祖又說:“北山坡上,我已經養了一片蠶,正在吐絲。那些蠶都吃桑葉,長的也不錯,咱們去看看吧!”黃帝順著她指的方向走去,看到那些蠶結的繭,個個就像甕那麼大。黃帝高興地說:“我現在就回去,派些人來把蠶繭尋回去。”嫘祖笑著點了點頭。

  黃帝先回到家裡,把選嫘祖為妻的事跟少典和附寶講了。老兩口一傳出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地都來了。黃帝和嫘祖回來時,大家都圍著他們看。有的小聲說:“那麼多齊整的女子不挑,偏挑了這個粗糙人。”有的說:“放心吧,黃帝辦事比咱們有把握,可能這女子有大本事。”有的見了蠶繭,還不知道是啥稀罕物哩。

  嫘祖很家常,一到這裡,就領著幾個姑娘抽起絲來。抽著盤著,盤得有條有理,大家都跟著學起來。少典、附寶、有巢氏、后稷和一些上歲數的人,看著一盤盤又細又軟的絲,一個勁兒地笑。自從嫘祖來到之後,這裡的人都學會了養蠶、繅絲、紡紗、織錦,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衣裳。這一來,大家都誇獎說:“還是黃帝有眼力,看人光看樣不中。”人們一提起嫘祖,就打心眼裡敬佩她。為了不忘她的功績,農家的織機房裡都敬祖神,實際就是嫘祖。

  :訪 賢

  軒轅救了有巢氏後,心裡非常高興。有巢氏會蓋房,他一來到,就領大家在這裡蓋房屋。鄉親們住個得勁的地方,不受禽獸蟲蛇之害。有巢氏的老相識后稷又會播五穀,種莊稼,若能找到他,吃的也不用愁了。住的、吃的一安置住,人們就會安居下來。

  那個能播五穀的老人神農在哪兒呢?軒轅想:就是找遍天涯,也要找到他!

  軒轅又向有巢氏詢問了那位能播五穀的老人的特徵,便帶領常伯出發了。他喜歡常伯的精明能幹,每當出外,總是讓他伴隨。這常伯自從跪拜軒轅後,每天半夜跟隨軒轅習武練功,如今也練得腳底生風。兩個人帶了些吃的,揹著弓箭彈囊,朝西部山地走去。

  他倆見山連著山,嶺接著嶺,一座比一座高。間或也有一塊平地,只長草木,並無人家。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來到一座大山前。往上一瞅,直插雲端。軒轅想:登高才能望遠。他倆決定爬上山去。走到半山腰時,常伯只覺得腰痠腿疼。他往一塊大石頭上一蹲,看看那雙鞋子早已磨透了,腳底又起了血泡。軒轅到底功夫硬實,氣不喘,色不變。他把吃食交給常伯說:“你在這兒暫歇一會兒,待我上山頂看看。”說罷,腳一點地,如騰空駕雲一般,直朝山頂奔去。

  到了山頂,軒轅舉目遠望,好看極了。眾山都顯得又低又矮,山下的平川、河谷、樹林、湖泊,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往東南看,有片平地,隱隱約約,看見幾縷青煙。他想:這裡必有人家。他折轉身去,給常伯鼓了鼓勁兒,兩人一塊朝東南方向走去。

  正走著,只見一幫男女,本來正在圍坐吃飯,一見他,便一鬨而散,呼喊著往回跑去。不一會兒,各自掂著棍棒、鐮斧,把他們圍了起來,瞪著眼,擺出一副交戰的架勢。

  常伯一看著了急,連忙把彈囊遞給軒轅。軒轅示了一下眼色,讓常伯平靜一下。然後,平心靜氣地說:“父老兄弟別忙,我們是來求師的。”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個頭不高,但精神飽滿的老人,走上前來說:“你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呀?”

  軒轅一看他的模樣,跟有巢氏講的不差啥,就說:“我們從具茨山那邊來,要尋訪后稷他老人家,不知老伯是否此人?”

  那老漢一聽,覺得吃驚,忙問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軒轅把如何認識有巢氏的經過說了一遍。老漢語重心長地說:“我也正在找他呀!你看,我的族人若有房屋,也不住這潮溼陰暗的洞了。”老人說著,眼圈都溼了。

  眾人一看,后稷和軒轅說得親親熱熱,也就放了手中的武器。后稷讓弟子們趕緊給軒轅他倆端飯。常伯他倆早已跑得又渴又餓,端起熱騰騰、香噴噴的米飯,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飯後,后稷又嘆著氣說:“原來,我這一族也有幾百口人,當我嘗百草、播五穀時,大夥也跟著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後來,不知從哪兒竄出一種怪獸,樣子像頭豬,黃身子,紅尾巴,聲音像嬰兒,吃人吃蛇,它要一叫喚,就發大水,不等你換氣,就把到嘴邊的莊稼淹光了。還有一種怪獸,常在河邊出入,形狀像魚,長著像鳥一樣的翅膀;出入時,身上放光;聲音像鴛鴦。它只要一來,地幹得裂縫,莊稼都焦了。再加上猛獸來襲擾,我的幾百口人也都病的病、亡的亡,只剩下百十個了,真心疼人哪!”老人說著,掉起淚來。

  軒轅聽罷,勸說道:“老伯不必傷心,若不嫌棄,我們可以合併在一起,人多勢眾,各盡其才,定居下來,共同根除旱魔水怪,也是能辦得到的。”

  老人正在猶豫不定,突然看見對面山坡上一群狼,正往這邊竄來。后稷和眾人都各自拿起武器,急急忙忙地往一塊聚攏,等待著惡狼的進攻。

  軒轅不慌不忙,取出彈丸,一個箭步躍到一塊石頭上,待那群狼略走近時,兩隻手同時扔出,只聽“嗖嗖”幾聲,幾隻狼一個接一個倒在地上,其餘的都嚇竄了。

  后稷和他的鄉親,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后稷和眾人們一下子跪倒一片,磕頭拜謝。軒轅趕忙把后稷扶起,親親熱熱地說:“我當初也是和大家一樣,為吃的發愁。後來看到滿眼的飛禽走獸,就是逮不住,這才開始練起武來。無師傅,無刀槍劍戟,只好砍些木樁,栽一步遠一個,離地尺把高,開始練跑步。起初,走不了幾步就掉下來了。後來,跑熟了,跑一步把樁子拔掉一個,再跑。練完腿勁,又練彈丸、弓箭。”軒轅說話家常,后稷看他一片誠意,又想到人家這麼遠來請自己,是為大家都好,就給大家講了遷居聯合的事。眾人一聽,都很高興。當即,眾人收拾東西,一起出發了。

  走了一天一夜,才來到具茨山下。后稷一看,這裡果然地面平坦,土地肥沃,北邊有姬水穿過,真是一塊難得的好地方。他又一看,一排排新房已經蓋起來了,更能安下心來,開墾田園,種好莊稼。他說不出心裡有多麼高興。這時,有巢氏走來了,他倆久別重逢,分外高興。有巢氏說:“哎呀,咱們早先咋沒想到聯合起來!要不是軒轅氏把咱們召集在一塊兒,還難以生存哪!”

  軒轅笑著說:“這還是大家教我這樣做的。”

  接著幾個月,軒轅帶領常伯又四處尋訪,行千里一歇息。不知跑過多少路程,最後請來了會造木車的吉光、會制甲矛的金杼、會挖井的伯益、會做木工的巧匠木倕。軒轅當著眾人說:“這些人都是我的老師。咱們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家園,我們的日子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風后嶺

  黃帝當了頭領,一心想把天下治好。他每天都想著能得到幾個有力的大臣。往哪裡去找呢?他經常為這事發愁。

  有天晚上,黃帝做了個夢:夢見狂風過後,把天下的塵垢全刮跑了;還夢見一個膀乍腰圓的大漢,手握千斤重弓,驅趕著萬頭牛羊。他醒來時就想,風是號令,是掌握行政大權的人,“垢”字去了土字旁,是個後字,這個人可能姓風名後。又想,能握重弓的人,必然力大無窮,驅趕萬頭牛羊,一定會放牧。這人可能姓力名牧。

  難道天下真有叫風后、力牧的人嗎?

  黃帝就照著這個想法,到處找風后和力牧。他不知翻過多少山,渡過多少河,吃了多少苦頭。有一天,黃帝來到襄城縣野地裡,正遇上風雪天,迷失了方向,又冷又餓。正好在這時,有一個小孩子牽著一匹馬走了過來。黃帝上前問了路,就按照這個小孩子的指點,終於在東海邊上,找到了風后;在湖北雲夢澤畔,找到了力牧。黃帝讓他們一個當宰相,一個當。

  後來,黃帝戰勝了蚩尤,天下也太平了。因為風后和力牧立了大功,黃帝便把新鄭縣西不遠的“具茨山”,改名為“風后嶺”,封給風后。把風后嶺山下,力牧練兵的一個地方改名為“力牧臺”,封給了力牧。黃帝還在這裡建造了避暑宮,開了個小花園。山下黃帝飲馬的地方,叫“飲馬泉”。山口叫“黃帝口”。他常來這裡遊玩。從此,黃帝就把國都定在新鄭縣了。

  天下安穩了,老百姓的日子還很苦。怎樣治理國家呢?他起早貪黑,走遍天下,進行查訪,累病了也不肯休息。後來,還是大家再三催促,他才勉強到風后嶺避暑宮養病。

  這天,他從避暑宮到山下游走,看見溝底下有一個放羊老漢。他就走過去問放羊老漢:“老人家,我想治理好國家,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放羊老漢問他:“你是真心實意啊,還是虛情假意?”

  黃帝說:“我是真心實意向您請教。”

  放羊老漢說:“那好,若是真心實意,你就齋戒七天,然後,一個人步行到翠媯河邊,就可以得到寶書一本,神圖一張。”老漢說完,就不見了。

  黃帝按放羊老漢的囑咐,恭恭敬敬的齋戒七日,帶病出發了。他翻山越嶺,來到翠媯河邊時,只見一條大魚逆水上游,一翻身就不見了。河面上果然出現了一張綠底紅字的圖畫和一本紅皮書。他正要上前去拿,一隻仙鶴從空中飛來,銜起寶書、神圖,就順著黃帝來路飛走了。黃帝一看,就拼命追趕。仙鶴好象故意引逗他,飛的又低又近又慢,一直不離開黃帝。黃帝的鞋跑掉了,光著腳踩在樹叉子、野蒺藜上,扎的鮮血直流,衣服也掛破了。他披散著頭髮,蕩的滿臉灰塵,還是一直緊追不放。

  一直追到第二天天剛亮,他累得腰痠腿疼,頭暈眼花。可是,他定晴一看,仙鶴卻不見了。原來那個放羊老漢是王母派來的“華蓋童子”,這時正站在“風后嶺”的峰頂上,笑著對他說:“這是王母送給你的禮物。”接著,便把綠圖和紅皮書遞給了黃帝。

  黃帝接過來一看,原來是《神芝圖》。圖上畫著一棵草,草上有九片葉子,閃閃發光。他這時才明白:這九片葉子,指的就是要把天下分成九州,這紅皮書講的就是治國的道理。

  此後,黃帝照著寶書上的話,帶領老百姓墾荒種田,修房蓋屋,行曆法,制醫藥。老百姓也慢慢過上了安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