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成語的故事有哪些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成語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成語的故事:獨具慧眼

  酈食其,是陳留縣***今河南省的陳留縣***高陽鄉人,愛好讀書。雖然他家境貧窮落魄,但是本人又不願意從事些商業來養活自己,結果一把年紀了,只好去當了一個卑賤的里門的小吏。但是,他為人特立獨行、高傲放蕩,所以,即使是縣裡那些有名望、權勢的人也不敢隨便差遣他,人們稱他為狂生。

  秦末農民起義的時候,各路起義將領攻城略地,經過高陽的就有幾十路人馬。酈生暗中觀察這些隊伍的領袖,認為他們器量狹小,喜歡繁瑣的禮節,並且自命不凡,自以為是,不能聽取別人富有遠見的建議。他很失望,乾脆就安安靜靜待在家裡不出來,沒有加入這些起義的隊伍。後來,劉邦率軍到達了陳留的郊外。劉邦帳下有一位親信的騎兵,這個人恰好是陳留縣人,所以,劉邦經常向他詢問縣中的情況,包括賢士、豪傑的情況。不久,這個騎兵回家探親,酈生聽說以後,專程找到他,對他說:“我聽說劉邦這個人十分傲慢,一般看不起別人。但是他確實具有雄才大略,這是我所希望結交的人,可是沒有人為我引見。希望您回到軍中,見了沛公,對他說:‘我家鄉有個名叫酈生的人,六十多歲了,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為狂生,但是酈生卻說自己不是狂生。’”騎士卻說:“沛公不喜歡讀書人,凡是來求見他的儒生,沛公總是取下他們的帽子,往裡面撒尿。他與人談話的時候,還經常破口大罵。所以,你千萬不可以用儒生的身份去求見他。”酈生點了點頭。後來,騎士回到軍中,十分從容地把酈生的話轉告給了劉邦。

  史記成語的故事:功成名就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攻下了魏國的蒲陽***今河南垣縣***。但軍事上的勝利並沒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對於六國諸侯聯盟所造成的威脅,使他深感不安,做夢都想拆散合縱聯盟。張儀趁機勸說:“臣認為不需大動干戈,只要設法讓他們相互猜疑,拆散他們的聯盟就指日可待了。把佔領的魏國的城邑退還幾座,魏國準會感激大王。其他五國也會彼此暗存戒心,聯盟就會瓦解。”惠王覺得言之有理,便依張儀計策行事。其後不久,秦國便主動將佔領的焦、曲沃二地歸還於魏,並派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謀求和好。

  這一打一拉,弄得魏國且喜且懼。趁此時機,張儀又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的寬厚,魏國不可能不以禮相報吧?”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在今韓城東南、少樑北,築於籍姑城之前***、少樑***今陝西韓城南***等地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張儀此舉,既幫助了趙國,又拆散了聯盟,還使秦國名利雙收,既多得了別國土地,又落了個睦鄰友好的美名。惠王就任用張儀為國相,把少樑改名叫夏陽。

  之後,秦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國相在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會盟。張儀從東方會盟歸來,被免去了國相的職務。為了秦國的利益,他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讓魏國向秦國稱臣,然後讓其他諸侯國效法。魏王卻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地區,並暗中給張儀送去很多錢財。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王的。他留任魏國四年,魏襄侯去世,魏哀王即位。張儀又勸說哀王跟隨秦國,哀王也不同意。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並將魏軍的情報送給秦國,結果魏國敗得一塌糊塗。

  史記成語的故事:鋒芒初露

  蘇秦又遊歷了燕國,一年多以後才見到燕文侯,他才找到展示自己才能學說的機會。他向燕文侯進言道:“燕國東面有朝鮮、遼東,北面有林胡、樓煩,西面有云中、九原,南有易水,土地面積縱橫有兩千多裡,在役士兵幾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糧草足夠維持數年。南面有碣石山、雁門山豐饒的物產,北面的大棗、栗子也收益頗豐,百姓即使不耕種田地,僅憑大棗、栗子的收入也足夠維持生計。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府之國了。當今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不見兵戈戰火,將士陣亡,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燕國之所以能免受他國侵略,是因為有趙國做它南面的屏障,阻擋貪婪的秦國啊!秦國與趙國曾經五次交戰,秦國獲勝兩次,趙國獲勝三次,秦、趙雙方的國力都有所削減,而大王依仗趙國屏障的庇護,從背後對雙方都有所制約,這就是燕國不受侵略的原因。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的話,就得穿越雲中、九原,經過代郡和上谷,行程數千裡,即使佔領燕國都城,秦國也明白根本守不住。顯而易見,秦國只能對燕國望而卻步。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號令一下,不出十天,幾十萬大軍就可進駐東垣。進而渡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就能抵達燕國的都城。因此說,秦國攻打燕國,得在千里之外作戰;趙國攻打燕國,只在百里之內作戰。而燕國不擔心百里之內的戰禍,而憂慮千里之外的禍患,可沒有比這更失策的了。所以,要是大王用我的計策,先跟鄰近的趙國訂立盟約,然後再去聯絡中原諸侯一同抵抗秦國,齊趙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秦國那裡,燕國就不用再擔心會遭到齊趙的騷擾和攻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