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的故事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出自《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 趙國首都 邯鄲廉頗和 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 將相和。那你知道事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負荊請罪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相如知道後,不願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後,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迴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裡避開。相如手下的人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又有什麼可怕呢?所以我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兩人。

  如果我和廉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鬥,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避讓,是因為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已十分慚愧。

  於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並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對我如此寬容。”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為至交。

  廉頗基本簡介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

  與 白起、 王翦、 李牧並稱“ 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 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 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 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 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 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藺相如基本簡介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

  重要的事蹟有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孝成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 刎頸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