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水仙花的傳說故事

  水仙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等藥用價值。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據說,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 些,帶回培植。

  據《蔡阪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般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

  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淨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臘神話傳說,水仙原是個美男子,他不愛任何一個少女,而有一次, 他在一山泉飲水,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時,便對自己發生了愛情。當他撲向水中擁抱自己影子時,靈魂便與肉體分離,化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漳州府志》記載: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揚了。“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緻的淺盆中栽培,然而,它對生活也挺簡單樸素,適當的陽光和溫度,只憑一勺清水,幾粒石子也就能生根發芽。 寒冬時節,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卻葉花俱在,勝過鬆、竹、梅,儀態超俗, 故歷代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水仙花題詩作畫,呈獻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單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黃色,中間有金色的冠,形如盞狀,花味清香,所以叫“玉臺金盞”,花期約半個月;另一 種是重瓣,花瓣十餘片捲成一簇,花冠下端輕黃而上端淡白,沒有明顯的付 冠,名為“百葉水仙”或稱“玉玲瓏”,花期約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佈的 範圍極小,只在漳州八大勝地之一的園山東麓一帶,因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 件:園山擋住了烈日,園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較短,為水仙花栽培創造 了有利格條件。當地有歌雲:“園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 了水仙頭。”

  篇【2】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富裕的商人,家中有兩個兒子,一家人在富足的生活中過著相安無事的生活。

  可是後來,商人死了,留下了兩個兒子和自己的財產。大兒子貪戀錢財,將田產與金銀佔為己有,只留給弟弟一個最沒用處的荒石壩。

  弟弟守著這一處荒石壩犯了愁,不能耕、不能種,連餬口都成了困難。弟弟想到了哥哥,就跑去找哥哥借些銀兩。只見哥哥衣著綾羅綢緞,享受著山珍海味,但卻絲毫不念手足之情,派人把弟弟趕了出來。被趕出的弟弟覺得委屈,邊走邊哭,嚎啕之聲驚動了玉皇大帝。

  玉帝問了問身邊的庭臣,庭臣向玉帝稟明瞭一切。玉帝遂命人把水仙交給這個年輕人種植,讓他依靠賣水仙花為生。庭臣忙提出異議“如果別人也種水仙,之後也拿去賣,那他不仍舊賺不到餬口的銀兩嗎?”

  玉帝對水仙下了一個咒語,對庭臣說“這樣一來,只有他的沙石壩種出的水仙才能年年開花,其他人,如果想要種水仙,只能開一年,如果還想種,就只能向他購種。”

  庭臣結果水仙種子,扮作一個年邁的老者來到年輕人身邊,將水仙種子交給了年輕人,並將玉帝的咒語告訴了他,年輕人接過種子,趕忙拜謝老人,可是老人卻不見了。

  年輕人按老者說的話將水仙種在沙壩上,水仙頃刻之間佈滿了整個石壩,不久便開出了馥郁的水仙花。人們見到這樣的花,紛紛向年輕人購買,年輕人也因此逐漸富裕了起來。

  後來,在南方的一些地區,都把水仙花當作了富貴之花,每到農曆春節前後便放在家中觀賞,以求祥和順澤之意。

  篇【3】

  傳說水仙花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二人同嫁給舜,姊姊為後,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崩駕,娥皇與女英雙雙殉情於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二人也成為臘月水仙的花神了。前人據此不知寫下許多讚美水仙花的詩篇,如曹植的《洛神賦》 ,宋代高似孫的水仙花前賦與後賦。若把他們抒寫水仙花的美凝聚到一點,便是“純潔”。

  傳說在福建園山有一位善良的農婦,救濟了飢餓垂死的乞丐。這乞丐原是神仙,將吃的飯噴在屋的四周,後來長出金盞銀臺水仙花。在民間贈送水仙的含義便為讚美您心好必有好運,祝賀您吉祥如意,萬事稱心。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水仙則是顧影自憐的少年納西薩斯***Narcissus***的化身。傳說這位美少年在水邊看到自己的影子後,就愛上了自己的影子,結果不慎落水而死,死後化為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