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疆的傳說故事

  新疆自漢朝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 。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新疆饢背後

  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牧民們寒來暑往,長年累月遊牧在荒無人煙的塔里木河兩岸。有時一出去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只好帶著乾糧上路。時常乾涸的塔里木河不能為牧民提供充足的飲水,沒過兩天,身上的乾糧硬像戈壁灘上的石頭,又乾又硬,咬一口門牙上直冒火星。

  一天,太陽剛出來就像著了火,一絲風也沒有。一些似雲非雲,似霧非霧的沙塵,低低地浮在空中,吸食著人們身上的每一滴汗水,空氣中瀰漫著羊毛被烤焦的味道。這時,吃草的羊學會了挖坑,將頭鑽進土裡,卻依然咩咩地叫個不停。牧羊人吐爾洪被太陽烤得渾身冒油,實在受不了了,就扔下羊群,一口氣跑回幾十裡以外的家中。

  吐爾洪一頭扎進水缸,出來一卟冷,頭上的水立刻變成了水蒸氣。他突然發現老婆放在盆裡的一塊麵團,不顧一切地抓了過來,像戴氈帽一樣嚴嚴實實扣在了頭上。麵糰涼絲絲的,舒服極了。這時,他又想起了扔在外面的羊群。

  太陽依然在燃燒,吐爾洪踏著龜裂土地上冒起的粉塵,朝羊群走去。走著走著,他聞到了股香味兒。他左看右瞧,不知其然。他一路小跑,香味兒卻不離其後。不多時,腳下被一條 紅柳根絆了一下,還沒等跌倒,頭上的麵糰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香味兒越來越濃,佈滿了前後左右。吐爾洪隨手撿起一塊兒碎餅,放進嘴裡細細品味,外焦裡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

  “咚嗒依嗒……咚嗒……”吐爾洪哼著鼓點,一邊嚼一邊脫下袷袢,把碎餅包起來,飛奔著跑回村裡。一路上,他見人就送上一塊碎,等人家說聲“好吃好吃真好吃”後,再繼續前行。不知聽過了多少遍“好吃好吃真好吃”,吐爾洪確認這東西就是好吃。嚐到香味兒的牧民兄弟得知來龍去脈,都紛紛效仿。這麼好吃的東西新工藝總得有個名字吧?為了區別各種餅類,吐爾洪就把大夥召集到一起,集思廣益。想來想去,還是他提議說:“就叫它‘饢’吧!” 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沒有太陽的陰天,或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人們吃不到饢的時候,心裡就特別難受。吐爾洪左思右想,想去了一個好主意。他在自家院裡,挖了一個大坑,四壁用黃泥抹實,在中間燒起紅柳根,等炭火通紅時,把和好的麵糰貼到四壁上,不一會兒就饢香四溢了,“面香油脆出新爐”的烤饢味道比自然晒熟的更好了。

  從此,新疆的 維吾爾族人就離不開饢了。在一些場合裡,饢還表達著特殊的含義。比如,掉在地上的饢渣子要順手拾起來放到高處,讓鳥兒去食;又比如,結婚時,新郎和新娘要吃醮著鹽水的饢,象徵著有福同享、白頭偕老。

  :捻線姑娘

  從前,有一個男人,他的妻子死了,他有一個女兒,長得又白又漂亮。很快他又娶了個妻子,這個妻子又給他生了個女兒長得又黑又難看,繼母因妒忌繼女比自己的女兒長得,就想盡一切辦法虐待她、折磨她。

  她每天讓繼女做家務活,還要去放羊、捻線,女孩經常捻不完線而遭到繼母的毒打,而繼母卻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在家裡玩。

  有一天,繼女在山上放羊捻線時,線錘被風颳進一個山洞裡。她看到這個情形後很害怕,因為她害怕繼母知道她丟了線錘會打死她。於是她硬著頭皮走進山洞,她看到裡面有一間房,一個老太婆坐在裡面。

  這個老太婆實際上是一個狐狸精。女孩很害怕,但她仍壯著膽有禮貌地問道:“老奶奶,你有沒有看到我的線錘”。老太婆沒有回答女孩的問題,而是對孩說:“你先給我做一頓差勁的飯”。

  女孩於是給 老太婆做了一頓非常香的飯,她剛想張口問線錘的事,老太婆又說道:“你不用掃房,你什麼都不用做”,女孩於是又把老太婆的房間打掃得非常乾淨。

  當她正準備張口問線錘時,老太婆又說道:“你把惡索***垃圾***倒在天窗上”,女孩於是又把垃圾倒在了很遠的地方,這時老太婆把女孩叫到跟前在她的臉上畫了花兒,女孩一下子變得很漂亮,老太婆又把線錘也還給她了,她一看,羊毛也全都捻成線了。她謝過老太婆後就趕緊回家了。

  回到家後,繼母發現女孩變得比以前漂亮多了,再一看平常捻不完線而今天去捻完了,就驚奇地問女孩原因,女孩很老實地告訴了事情的經過。

  第二天繼母沒有讓女孩再去放羊、捻線,而是讓自己的女兒去了,並且告訴她,該如何做,又和上一次一樣,風又把線錘刮進洞裡,她於是進入洞中和她姐姐上次看到的一樣,她也看到了老太婆的小屋,老太婆也還坐在那裡。她很沒有禮貌地衝過去對老太婆大喊道:“哎呀你看到我的錢錘了嗎?” 老太婆臉也不抬地對她說道:“你給我做一頓差勁的飯”,繼母的女兒因為懶惰,不經常做飯,所以她做出來的飯果真是一頓差飯。

  老太婆又說你什麼也不用做,她沒有洗碗。老太婆又說你把垃圾倒在天窗上,她果真把垃圾倒在天窗上。老太婆說過來給你臉上畫個花兒,繼母的女兒心想這下我也可以變漂亮了,就跑過去讓老太婆畫,結果畫上以後她變得比以前更黑更難。

  老太婆把線錘還給她,毛還是毛,並沒有捻成線,繼母的女兒回到家後,她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比以前變得更難,就問她原因,她就告訴了事情的經過,她母親聽了後很生氣,就把她狠狠地打了一頓。

  :火焰山的神話傳說

  關於火焰山的傳說之一當年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倉卒之間,一腳蹬倒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魯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來是烈火熊熊,孫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滅了大火,冷卻後才成了今天這般模樣。其實,火焰山是由侏羅紀、白堊紀及第三紀砂礫岩和紅巖泥構成的,年齡距今有兩萬萬歲了。

  關於火焰山的傳說之二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焰山。

  拴馬樁和踏腳石在吐魯番市勝金鄉西南10公里處,從312國道西北望去,峰峰的火焰山頂上,有一石柱,巍然矗立,形同木樁,人稱“拴馬樁”。據說當年唐僧西天取經,路過此處,曾把白龍馬拴在石柱上,拴馬樁由此而得名。在拴馬樁不遠處,有一巨石,相傳是唐僧上馬時用的踏腳石。栓馬樁維吾爾人稱之為“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據說穆罕默德時代,有個聖人名叫艾力,來到火焰山,曾把馬拴在石柱上,以後人們就把這根石柱叫“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意為拴馬樁***以示紀念。唐僧取經群塑汽車由木頭溝進入火焰山腹地西洲天聖園,就能看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群塑。只見孫悟空騰雲駕霧,肩扛芭蕉扇在前開路,唐僧氣宇軒昂帶著豬巴戒和沙和尚,牽著白龍馬,慢步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