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語文作文資料

  在高中的語文寫作中,學生可以多積累一些優秀的作文資料,這樣對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會有不小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讓的感悟如此深刻,在不同國度的友人間熱情傳播梅之精神。

  縱觀所有,好像沒有對哪個動物、植物會如此上心,以達到熱愛的程度。

  似熱未熱的初夏,大學畢業來京面試的時候,第一站落腳在高樓聳立的建外soho樓宇中,遙望著不遠處的大褲衩,心裡默唸,我要在這裡開啟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了。

  在那個公交還是兩毛錢車票的時候,每當雙休的週末與同學相聚的時候,總是約在大北窯西的公交站,望著來來往往進出城的人們,這裡既有穿著簡單身上沾滿泥土的打工大叔,也有努力打扮入流但並不時尚的打工妹,還有穿著樸素精神矍鑠的北京大爺大媽們。在那個還不能去黃太吉喝豆腐腦思考人生的時候,總是喜歡坐在這個路邊觀察人流,順便思考人生。

  當京城退下白天燥熱的外衣時,不加班的傍晚,喜歡散步在通惠河邊看夕陽西下,那是想家的時候。

  國貿CBD一個看似繁華的地段,有多少外面人的嚮往和多少裡面人的要逃離。大北窯,一個看似很土的名字,聽到的一瞬間就記住,也喜歡了。

  在百度上,對大北窯的解釋是出東便門,東北方向離城3裡,地勢廣闊,土質細膩,向來燒得好磚。多年以來,磚窯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邊的一座大窯,煙囪高聳,遠遠就能看到。所以遠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窯為標記物。

  遍地窯坑,故名大北窯!

  聚集在大北窯範圍內的企業特別多,雖然只是少量的樓宇,但誰能知道每個通宵不滅燈的格子屋裡孕育了多少上市的公司,也積攢了多少為了上市而拼搏的夢想者。如今的網際網路er有多煩躁複雜,還是回頭看看大北窯吧。喜小寶婚宴預訂網的初創團隊就是在這裡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誰說,愛上一座城市,只是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個地方,也只是因為一個美好的氛圍。刻骨銘心之愛,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依賴。

  2:我的青春閱讀

  記得有個智者這樣忠告過:生活裡,要善於閱讀那本無字的書。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生活就是一場場溫和細膩的詩情畫意;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生活更是這一場場的簡單明朗,卻又不加修飾。但走過這回味悠長的歲月,經過這些鮮翠嫩綠的日子,在驀然回首處才會發現,這簡潔生動的生活,這寬闊明朗的心地,才是那本無字的書,

  西遊記裡有這麼個情節:師徒四人取經回來的半路上,才發現那些取回來的經書空無一字。是他們的失誤嗎?是佛祖的故意捉弄嗎?都不是。其實,人生就是一本需要閱讀的無字書,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複製,自己的路就在自己腳下。

  在這深情款款的歲月,閱讀著生命,閱讀著生活,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黯淡蕭條的境遇,憂愁抑鬱的心境,懵懂青澀的日子,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必修課。即使小心翼翼地不去主動招惹那些纏人的煩惱,這種種煩惱也會隨時隨地充盈心頭。而劍拔弩張的各種執著,更是壯大了那些煩惱的力量,更加讓那些濃濃的煩惱溢滿了生活。

  這如同初春嫩綠的樹芽般的青春歲月,也不會逃離那些煩惱的侵擾。對童年的失落,對未來的嚮往,對現實的迷茫,被各種煩惱蒸煮著的生活,也湧動著淡淡的愁緒。

  生活的過往,需要的不是迷失於煩惱,而是讀懂那些煩惱,超越那些煩惱,讀懂生活,活出生活的愜意和恬淡。青春不是一場失意的蜷縮,對生活的積極面對、積極改變,才是對青春最大的致敬。

  生活的禪法,單純而繁複、憨拙而聰靈、岑寂而鮮活。它需要那出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去直面一切躁動著的煩惱困惑,去把那些如夏天的空氣般溽熱的煩惱,去轉化為一場生動而溫和的寬厚。這不僅是青春的意義,更是對青春、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生活不是一場在各種煩惱打擊下的垂頭喪氣,而是需要站成一棵樹的樣子,抖擻著滿身精神,一枝一條,一梗一葉,一地綠蔭,一片蔥蘢。

  生活更像是一場回味悠長的經過,也許等年華老去的時候,才會真正去仔細回味這生氣盎然的生活。生活不應該是一場面對回憶的後悔,因為生活裡的一切都可以被我們認真把握,都可以被我們努力改變。

  生命從來就是一場積極努力,不懈怠,不懶惰,不消極,勇敢地去直面那些煩惱,去改善那些所有的境遇,去承擔哪些所有的重量,這就是我們對生命勤奮積極的閱讀,這才是我們光芒萬丈的青春。

  3:蹊徑之上

  社會進步的風采究竟在於何處?是一腔赤誠兢兢業業,是獨抒性靈體悟人生,或者還是在於用新的思想與理念去引領創新?——我想,對於社會發展、促進時代進步而言,最美風采定當歸屬後者。

  “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英國詩人塞·約翰遜如是說——詩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古語有云“獨闢蹊徑”,意指創新者們沒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發白的道路上循規蹈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一身泥濘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從而獲得了最後的輝煌——蹊徑之上,風景依然,煙雨散盡,更比南山!

  行走蹊徑之上,不從舊不循古,當成個人功業。明初建文,不諳國是,腐儒當道,令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綱紊亂,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難,以清君側,可怎奈兵力懸殊亦是不在正統之位,堪堪欲敗。千鈞之際,燕王另闢蹊徑,棄一切所獲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軍見之大喜,即刻分兵佔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軍不明就裡,驕狂放縱,此分兵占城之舉即中燕王下懷——無兵力之憂,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於是永樂盛世成就明初繁榮。兵法,詭道也,也正是此等另闢蹊徑創新之舉往往成就不世名將,締造輝煌功業。

  行走蹊徑之上,新模式新路線,可造企業成就。隨著步入資訊化時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佔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訂餐軟體“餓了麼”橫空出世,開啟了網路訂餐配送流程一體化的時代,企業經營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創新的思維,一直都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只有創新才能保證一個企業的生命力與成長力。

  言及此,我還想強調,創新的思想經久不衰,不只是因為它可以促進一個人與一個企業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創新之舉,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發展的福音。

  所以,行走蹊徑之上,長眼光全方位,能夠助力國家崛起。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國人不願回憶的,也因此為了再次淪為“落後就捱打”的物件,中國人不斷奮進著,創新型人才也在不斷地出現,帶領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超級計算機、探月工程、航母作業紛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試想,若是沒有這些為了創新而做出的努力,我們真的還能獲得像現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嗎?

  創新之說,歷久彌新,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依然是發展進步的主旋律。大路上,我們是不斷高歌猛進的;蹊徑上,我們是否也應該篳路藍縷?無疑,這是肯定的答案,不消說的理由!

  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社會最美的風采銘記心中,一起去領悟那蹊徑中別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