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文案法案例

  市場調查是在市場營銷的整個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它把消費者、客戶、公眾和營銷者通過資訊聯絡起來,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今的時代發展很快,大學校園處在時代的前沿,而當今的大學生更是時代的嚼蟹人,在手機方面更是如此,就在我們這樣一個普通的學校,手機的普及率可見一斑,拿我班來說,全班39人,36人有手機。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購買手機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而且手機更換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因為大學生是對新生事物和新潮流反應最快的一個群體,他們是以後手機消費的主流群體,因此瞭解他們對手機的各種偏好和消費傾向以及各種需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們小組將進行大學生手機市場調查,並以此為目標制定如下調查計劃。

  一.調查目的

  這次調查計劃主要是針對大學生了解他們對手機偏好的選擇,分析大學生手機普及率來預測以後的需求狀況。

  二.調查內容

  基於要了解大學生手機普及率以及他們對手機的各種偏好和消費傾向以及各種需求情況,因此具體調查內容為:

  ⒈大學生對品牌印象與認知情況如何?

  ⒉大學生購買手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⒊大學生手機擁有情況如何?

  三.調查物件

  這次調查是以大學生為物件,由於條件限制具體調查物件主要以本市各大高校學生為主,並以河北經貿大學為重點調查單位。

  四.調查方式

  這次調查採用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結合的方法,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五.進度安排

  第一步,制定調查計劃;時間:5月22日至23日

  第二步,發放調查問卷;時間:5月24日至28日

  第三步,整理分析資料;時間:5月29日至31日

  第四步,編寫調查報告;時間:6月1日至2日

  第五步,建立預測模型;時間:6月3日至8日

  第六步,完成預測報告;時間:6月9日至16日

  篇二

  摘要:基於對廣東、廣西兩省40家外貿公司、跨國公司及民營企業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能力需求的市場調查,本研究將調查結果中的15種外貿專業人才的次生範疇能力進行分類,形成由低到高的專業基礎能力、應用能力及高素質能力三個層面,分析了市場對外貿專業人才能力構成的需求,並針對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外貿人才;市場調查;能力需求;人才培養

  近年來,各大地方高校開始從科研型嚮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商務英語作為典型的文科專業,目前高校中開設的數量雖然比較多,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上還不夠成熟,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而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大都從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工作,因此,“高校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也成為研究熱點。基於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現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對外貿人才能力需求構成開展了深入的市場調查,並將調查結果中的15種外貿專業人才的次生範疇能力進行分類,形成由低到高的專業基礎能力、應用能力及高素質能力三個模組,分析並總結了市場對外貿專業人才能力結構的需求,旨在對各大地方高校尤其是廣西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外貿人才提供參考。

  1調查情況簡介

  本次調查主要面向廣東珠三角地區及廣西區內的外貿公司、企業等外貿企業及商務英語用人單位,本調查制定了《2014年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共發出75份,收回問卷75份。其中廣東地區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問卷40份,佔53%;廣西地區共發放問卷27份,收回問卷27份,佔36%,其它地區發放8份,收回問卷8份,佔11%。調查物件涉及外貿行業所面向的大部分社會職業如外貿主管、業務員、外貿跟單、客服等,具有廣泛的職業代表性。調查主要以問卷和訪談兩種方法進行,調查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市場對外貿人才的數量需求;二是市場對外貿人才型別的需求;三是社會對外貿人才知識構成的要求;四是外貿業務崗位對人才能力結構的要求。

  2外貿人才能力需求構成調查結果及分析

  外貿人才質量的高低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於外貿人才能力結構。外貿人才能力結構既與外貿專業的行業要求有關,也與外貿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各種參與因素緊密相連,同時外貿人才自身的各種要素也會參與在內。本次調查問卷涉及了外貿人才能力構成的15種能力,根據這些能力的內在關係,把他們劃分為三個層面,即專業基礎能力,應用能力與高素質能力。具體人才需求能力統計資料與分析如下:

  2。1專業基礎能力層面構成模組

  專業基礎能力包括:企業日常中英文事務處理能力、計算機操作和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國際貿易實務操作能力、市場營銷及廣告推廣能力、英語函電溝通能力、考取相關技能證書、適應環境的能力等七項內容。

  根據調查顯示,被調查者對以下七種能力的重要性認同度不是完全一致的,但總體上又有相似之處,這充分反映了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總體趨勢及複雜性。80%以上的調查物件都認為,外貿人才的能力構成中,企業日常中英文事務處理能力非常重要。這就為外貿人才培養提出了對基礎理論知識與能力的注重,這其實就是平時說的紮實的基礎功。一個能力結構完備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就意味著他既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運用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又熟練掌握了各型別企業的一般規律及執行規則,能獨立地處理企業日常的中英文辦公事務。這與我們本科教學中歷來重視和強調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傳統是高度一致的。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和辦公軟體應用的普及化、大眾化,幾乎所有的行業與領域都或多或少地開始使用計算機和辦公軟體。

  尤其是在電子商務如此流行和發達的時代,計算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大部分的業務都在大量使用計算機來完成。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計算機,電子商務不可能有今天的格局。所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辦公自動化操作已成為高校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操作技能。本次調查的市場需求當然也很直接地反映了這一趨向,有88%的調查物件充分強調了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及全球貿易的日益融合,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迅速發展起來,加上科技的巨大進步改變了傳統交易物件,極大促進了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趨勢也直接折射到了教育領域,最明顯的結果之一是國際貿易基礎知識與操作能力的培養成為外貿人才培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故本次調查中,有76%的人都認為國際貿易實務操作能力對外貿人才來說是重要的。

  因此,國際貿易對商務英語專業來說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基礎主幹課程。國際商貿活動的與日頻繁也使得營銷的概念變成了一個全球營銷的理念,而不再侷限於國內了。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源,生產與營銷的各方面都要與世界接軌。這個事實迫切要求我國高校把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培養成既有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又瞭解市場營銷基本理論,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能從事商務市場營銷實踐活動的能力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故67%的調查物件會認為對外貿人才而言,市場營銷及推廣能力是重要的。英語函電溝通能力對於當今對外貿易如此繁榮的時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外貿公司,從獲得訂單,與客戶的溝通,到成品出貨一系列的業務活動大都是用英文進行資料的記錄並與客戶進行資訊溝通的。其中,外貿人員要熟練掌握外貿業務中各種英文信函、合同、傳真以及其它函件的寫作格式,瞭解發展新客戶、建立業務關係的途徑和方法,掌握詢盤、發盤、還盤、合同、等各種常見外貿業務的溝通技巧及其表達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外貿員工,英語函電溝通能力水平的高低已成了決定和左右他們在外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故高達86。7%的調查物件重視員工的這項能力。

  因此,外貿英語函電是一門與商務英語專業緊密相連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涉及到國際貿易業務的各個環節,在國際貿易中起著交流與溝通的重要作用。商務專業相關技能證書如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物流師證,劍橋商務英語等級證書是外貿人才培養和商貿企業之間的重要紐帶,其價值之一就在於將符合現代市場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外貿專業人才選拔到行業中。這種商務相關技能證書與商務英語專業教育中的學歷及學位教育是不同的,因為證書直接以市場對從業人員的具體要求緊密結合,以客觀的方式反映市場工作崗位的標準和規範,也是對專業學員們是否達到特定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實際能力水平的一個籌碼。雖然本次調查中有相對較少的48%的調查物件重視相關技能證書的作用,因為不少企業並不是看證書和文憑來選人的,當今天社會能力還是最重要的。但也只有16%的受訪者認為證書是無用的。

  對於即將就業的專業學生們而言,與專業相關的技能證書其實就是對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個鞏固和證明,將直接增強學生們的就業競爭力。社會環境適應能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執行適應能力。

  外貿業務範圍涉及到國際經濟、貿易、金融、保險和營銷等眾多領域,面對未來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只有具備較強適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充分的生存與發展條件,才能夠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於現有教育條件與生活環境的侷限,許多大學生在就業後面對新的工作和人際環境的變化,因為心理素質較差而適應不良,導致出現的種種消極的問題。因此,許多企業的老闆都為新進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入職培訓費盡心思,其實就是要幫助他們儘快地適應新的環境和工作。故有77%的受訪者認為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是重要的。高校應該將此項內容納入到基礎能力培養中去。

  2。2應用能力構成層面分析

  專業應用能力包括:與客戶的口頭溝通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禮儀、組織管理及策劃能力、企業文化認同與融合能力等四項內容。與客戶的口頭溝通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禮儀能力密切相關。本次調查資料顯示,94。67%的人認為做外貿的學生應該具有與客戶的口頭溝通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學生組織協調能力、社會交際能力與適應能力在跨文化語境中的體現,同時,一個外貿人員口語水平的提高又會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禮儀水平的提高。口語溝通水平的發展與提高既以英語水平的高低為基礎,又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有了這兩種能力,並不能自然而然就成為一個優秀的外貿從業人員。這還要具備一系列的其他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反覆訓練才能夠實現。組織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把各種資源有效地組合起來,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和決策要求,組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團隊,統籌安排,協調一致地保證領導決策順利實施的能力。外貿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業務員往住很難做出非常好的成績,需要有一個高效和諧的業務團隊來分工合作。因此,有82。67%的受訪者都認為組織管理能力非常重要。這種能力是管理者學習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實施能力、協調能力等的集合,充分體現在個人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之上,而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的體現。

  所以,提高外貿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必須從多方面努力,從多種能力的提高入手。成功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通過物化和傳承,成為了激勵企業不斷進步、員工不斷進取的巨大精神動力。優秀的企業員工能讓自己本企業文化滲透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角落直至自己的心中,形成人人、時時、處處在企業文化建設的環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認同和融合效果。因此,有81。33%的受訪者非常重視員工的企業文化認同與融合能力。

  2。3高素質能力層面分析

  外貿人才高素質能力包括:中英文商務談判實踐能力、英語筆譯和口譯能力、外貿企業報關操作能力、英語教學和培訓能力等四項內容。本次調查的資料表明,有75。98%的調查物件肯定英語筆譯和口譯能力在外貿人才能力構成中的重要地位。國際貿易的廣泛性及商務活動的豐富性特點要求每個外貿從業人員同時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雙語轉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外貿市場的要求,順利成功的完成外貿交流任務。中英文商務談判實踐能力是高素質能力模組中的綜合性能力成分,是外貿工作人員的社會能力在外貿業務中的特徵要求和展示方式。雙語談判能力可以以各次範疇的能力表現出來,如英文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價格策略的運用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商品營銷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競爭能力等。本次調查中86。67%的調查物件認為中英文談判能力在外貿人才能力結構中起著重要作用。

  外貿企業報關操作能力與英語教學和培訓能力是相對來說涉及到了一個專業的領域,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尤其是微型或中小型企業,外貿業務員扮演著一個多面手的角色,因為外貿業務涉及到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運實務等多門學科的基本原理與知識。同時,外貿業務員還承擔了公司所有與英語有關的各項工作,如培訓公司員工的基本英語交流和函電等等。在本次調查中,有48。33%和54。67%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報關操作能力與英語教學和培訓能力是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外貿工作人員,要想在工作中游刃有餘,除了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3結論與建議

  基於對廣西及廣東地區市場對外貿專業能力的需求,本研究將市場調查結果中的15種外貿專業人才的15種次生範疇能力進行分類,形成了由低到高的專業基礎能力、應用能力及高素質能力三個層面,並對這三個層面的能力進行了分析,專門針對高校外貿人才培養,為學生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能力建構提供一種具體的方案。

  在地方本科院校嚮應用型大學邁進的大趨勢下,廣西賀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積極深化改革,課程建設要以“需求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彰顯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的理念,立足當地、服務廣西、面向全國,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具有較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熟悉國際商務的基本理論和操作程式,適應廣西當地以及周邊第一線需求的寬口徑、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在課程改革模式上,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職業道德、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服務意識以及英美文化及地方文化,同時還要擴充學生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方招商引資的專案和合作專案的內容,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解讀等,二要強調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即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各種教學和實踐手段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三是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實際操作訓練,豐富學生的商務操作實踐,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實習和頂崗機會,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經驗。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期新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作者:賀娉婷 單位:賀州學院

  參考文獻:

  〔1〕華有傑。基於市場需求的翻譯能力結構模型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6***:58。

  〔2〕江彬。基於外貿工作室教學的實踐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3***:19。

  〔3〕張秉釗。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05***4***:72-74。

  篇三

  隨著網購的普及和社會對速遞業務需求的增加,快遞業務及快遞公司均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人們對快遞行業的投訴也與日俱增,丟件、損壞、延期以及賠償不及時等問題成為投訴熱點。今年以來,市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接到關於快遞業方面的諮詢投訴在投訴榜上排名第二,成為市民消費投訴新熱點。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也為將來對快遞行業的監管籌備更全面的資料,市工商局近期組織了對快遞服務企業的專項評議,並對快遞行業的系列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當前快遞市場存在的問題

  經過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消費投訴的統計整理及快遞行業內部人士的透露,目前快遞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問題:

  一是快件送達不及時。快遞的特點就是點到點,快速方便,高效、快速、準確地將消費者委託的物品送到指定人手中是快遞行業最基本的服務要求。但在實際調查中,不少消費者反映有些快遞公司並不能在承諾的時間內將委託物品送到目的地。一些快遞公司為節省成本,將使用者發航空的郵件改走鐵路或公路,利用兩者資費標準的巨大差異賺取利益,但結果直接導致使用者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到物品。部分快遞公司僱傭的工作人員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致使貨物經常不能準時送達。

  二是費用收取無標準。快遞一般都提供送遞時間的承諾、郵件追蹤功能及其他按客戶需要提供的服務,因而收費比一般郵遞昂貴,這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但由於行業內沒有統一的標準,快遞費究竟應定多少並沒有共識。目前各種快遞公司的收費標準五花八門,甚至隨意報價、胡亂收費,導致出現快遞費用比貨物價格還高的情況,很多消費者不能接受快遞公司的漫天要價,很容易與其釀成糾紛。

  三是損壞丟失難索賠。快件丟失或者損壞也是產生快件糾紛的重要原因,不少消費者表示出現過自己購買的貴重物品沒有最終收到,或是購買的易碎物品如瓷器、玻璃製品等,收到後出現裂痕或碎片。由於目前沒有明文規定快遞的賠償標準,往往由快遞公司單方面制定不合理的賠償標準,致使消費者難以按實際損失索賠,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此外,有的快遞公司雖有保價協議,但一般只承諾按快遞費的5倍或10倍賠償,這種保價費用大多與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值相距甚遠,明顯不夠合理,許多消費者不願接受,此時快遞公司便可以消費者沒有保價為由,逃避賠償責任。

  四是無照經營佔多數。據調查,目前至少有80家大小快遞公司,但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只有20家左右,大多數都屬無照經營。無照快遞公司一般沒有專業的投遞隊伍,只是以低廉的價格吸納業務,然後轉交給其他快遞公司投遞,從中賺取差價;部分無照經營的小快遞公司沒有自己的快遞貨運車,只與一些貨運車輛達成口頭協議幫忙帶貨,很容易出現消費者郵寄的貴重物品被貨車主“私吞”的現象。由於無照快遞公司大多是三五個人租一間門面房就開始營業,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溜之大吉,致使消費者索賠無門......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