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期末試卷分析

  在高三的期末考試結束之後,要對試卷做簡單的分析。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高三政治期末試卷分析的內容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一、對試卷的整體評價

  本次高三政治教學調研測試卷由常州市統一命題,重點考查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哲學生活三冊書。試卷知識覆蓋面廣,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考查。試題難度適中***全卷難度係數為0.62***,區分度大,溧陽市統一組織閱卷,可信度高,有效地診斷了學生第一輪複習存在的問題。

  本試卷有如下特點:

  1. 試題緊扣教材、考綱,理論聯絡實際,體現了學科內的綜合,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了學生對社會政治現象的認識能力。

  2. 知識覆蓋面較廣,題量適中,分值恰當,三個模組的主要內容都作了考查。

  3.主觀題選材新穎、設問靈活、綜合性強。試題選材大都不是我們平時十分留意的熱點、切***較小;哲學題的知識範圍大,綜合性強;設問上沒有體現題,都是“為什麼”或“怎麼樣”而且不是很明顯,思維力度大,學生得分不高,顯示高考命題的特點和方向。

  4.選擇題總體難度不大,大多數選擇題得分率在80%甚至90%以上,只有5道選擇題的得分率在45%以下,哲學題佔了3題。

  二、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基礎知識記憶不全、理解不透。

  如:選擇題第27題漫畫的文字說明告訴我們考查的是學生對“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第二個表現的理解,而實踐的作用有四個,由於對這四個作用理解不透和對“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的三個表現理解不細,導致不能準確區分、作出選擇;28題③④兩個選項明顯錯誤,但由於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導致不能準確排錯、失分嚴重。34題第二問“公民為什麼要增強納稅人意識?”源自課本的答案就有5分,由於學生遺忘嚴重、記憶不全,致使均分只有2.22分,其它主觀題由於基礎知識記憶不精確、知識混淆導致失分的現象很多。

  2.學生審題不清,不能準確提取有效資訊,導致答案偏離方向。

  如:選擇題第2題問“當某種商品處於A點時會引起哪些變化?”學生以為在價值線以上的點都是價格高於價值就是價格上漲,因此就誤選了B項,其實價格高於價值不等於價格上漲,價格上漲代表的是價格變化的一種趨勢,仔細觀圖某種商品處於A點時反映了價格下降的趨勢,因此,應選C項“生產者應壓縮其生產規模”。選擇題8漫畫反映的是國產商品經海關出口繞了一圈再經另一海關進口搖身一變成了原裝進口,這是一種商業欺騙行為,所以應選A“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而學生以為真的是原裝進口產品與國產商品的比較,因此,B、C、D都可能選。35題第***1***問要求回答為什麼,有的學生把它變成了體現題,整體把握不到位,材料審不全、審不準,答案牽強附會、得分低。37題第一問要求分析影響節能燈推廣使用的原因,實際要回答節能燈推廣受阻的原因,而相當一部分學生把它做成了節能燈推廣使用的原因,導致該題得零分者不少,令人痛惜。

  4.學生思維不開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掌握不到位,知識遷移能力欠缺。

  如: 34題第一問其中說明調整個稅起徵點的意義學生失分的原因主要在於就事論事,知識遷移能力弱,調整個稅首先要聯絡個稅的作用,而調高個稅起徵點有利於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相當於增加收入,所以有利於促進消費,改善人民生活,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同時,減輕稅負是還富於民的表現,因此有利於理順國家和個人的收入分配關係。35題第二問可從政府的性質、宗旨、依法行政、行政監督三個角度回答,但有的學生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導致失分嚴重。

  5.學生沒能掌握解答主觀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

  部分學生客觀題的得分較高,但主觀題的得分較低,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各類主觀題的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生考試時,看到題目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常常答不到“點子上”。很多學生不能根據材料從相關教材中提取知識,更不會把教材知識和材料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要麼只看到材料而忽視書本知識,要麼只回答書本知識而沒有結合材料。部分學生回答問題時還存在思路不清晰,語言不規範,運用政治術語能力欠缺等問題。

  三、對高三政治後階段複習教學的建議

  1.進一步夯實基礎。

  立足課堂,重視基礎,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透徹理解基礎知識,精確表達基礎知識,辨清易錯易混知識,熟練運用基礎知識,捨得花時間記憶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2、重視審題能力培養。

  平時教學中要捨得花大力氣引導學生審設問、讀材料,挖掘材料和教材理論的結合點、切入點。充分發揮考試的功能,精評、精講好期末考試試卷,並滲透在平時的每一次練習講評中,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3、加強理論聯絡實際

  既要引導學生關注大熱點,也要引導學生關注那些切***小、但立意高的小熱點,如本次考試涉及的“三公消費”、“中越關係”“白熾燈的使用”等;同時要多角度設問,提高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適應高考的要求。對於易混易錯知識也要理論聯絡實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區分。

  4.精選、精練、精講

  本著重質不貪量的原則,精選材料、精編學案,緊密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堅持講練結合,使複習知識、習題訓練、反饋總結融為一體,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節課紮紮實實做一道主觀題,精評一道主觀題,讓學生切實感悟答題的方法,學會分析、學會解題、規範答題。

  5.以人為本、關愛學生。

  在當今突出語數外的高考制度下,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精力投入不足。老師更應堅守陣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學為本”,努力做到“三貼近”,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重視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優補弱,尤其要關注臨界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他們的政治成績。更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

  這次省適應性考試,很好地檢驗了廣東省考生對於全國卷的熟悉和把握程度。關於這次適應性考試,分析如下:

  第一,出題風格方面。與全國卷相似,大多采用複合選項的形式出現,對於題目型別的設定也是依照全國卷模式而來,分值的分佈的情況也是比較符合實際。

  第二,難度設定方面。這次考試,對於全國卷真正的出題內在模式還是有待提高。個別題目選項設定難度大,知識跨度大,對學生思維的要求較高,且容易出錯,估計做選擇題已經花費學生很多時間。大題方面就比較中規中矩,總體難度像全國卷,但同時也有點“廣東卷”的味道。

  總體而言,把這次適應性考試作為一次階段性考察是可以,但大家還是要把重心放在一模考試,這才是重頭戲。廣東考生第一次面對全國卷“洗禮”,而這僅僅是開始,後面備考需要更加有針對性,全國卷很明顯體現出來的就是不要有抱僥倖心理,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備考建議:

  1. 做題方面,要善於總結一些答題思路,基本要形成一個思路就是,先如何高效審題,接著怎樣聯絡知識點、然後如何確定答題方向,最後又怎樣組織答案。努力建立自身一個思維過程,這樣備考效率才會提高。

  2. 關於框架的建立,政治的學習框架圖很重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框架圖,能夠達到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從框架圖出發複習,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拋棄“死記硬背”的政治備考陋習,全國卷改革下,死記硬背是不管用的,要學會把知識用活,夯實基礎,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