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教育論文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巨集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係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教育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教育全文如下:
 

  一、堅定理想信念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信念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前進的動力源泉,有了信念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的勇氣,一個人不僅需要有信念,甚至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也需要有堅定的信念來作為自己前進的指路燈。作為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是其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堅定這一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建功立業的思想政治基礎,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動力源泉和思想保證,更關係到全國人民甚至是祖國的未來。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以來的奮鬥歷史證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取得革命、 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共產黨人有著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實踐證明,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黨員先進性在思想信念上的根本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設的重要精神保障。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要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範,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二、新形勢下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從國內經濟看,經濟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從世界局勢看,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從黨自身看,黨記憶體在著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損害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執政使命的實現。

  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也對黨員的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面臨著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的嚴峻考驗。在新形勢下,黨員幹部有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不是一個可有可無,黨員個人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嚴肅、重大的政治問題。當前,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產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現了理想信念的動搖,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理論的認識不夠深入。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就是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這是我們黨一個很大的優勢,也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部分黨員、領導幹部在理想信念上動搖,是由於沒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分析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對改革發展穩定中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入,普遍表現出的是一種“瞭解但不理解,認同但不關注”的漠然情緒。

  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很好的適應國內國際環境的複雜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既有敵對勢力對我們進行的滲透、顛覆、破壞,又有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背景下各種雜音噪音帶來的干擾。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社會環境和時代內容出現了新的變化,而我們的教育工作卻沒有能夠很好地適應這種變化。在提高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講原則、概念的東西多,具體的深層次分析少;流於形式多,解決思想實際問題少;教育培訓覆蓋面還沒有覆蓋到每一個黨員,沒有滿足黨員、領導幹部個性化、差異化的內在需求。這樣的教育缺乏針對性,使得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人甚至對理想信念教育產生逆反情緒。